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迟晓静

作品数:12 被引量:33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大学生
  • 2篇中国国民党
  • 2篇铁路
  • 2篇宪政
  • 2篇集镇
  • 2篇国民党
  • 1篇大学人文
  • 1篇大学人文精神
  • 1篇大学生网络
  • 1篇大学生网络道...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建设
  • 1篇学人
  • 1篇学生网络
  • 1篇战时
  • 1篇战争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精神
  • 1篇人文素养

机构

  • 6篇山东政法学院
  • 5篇南开大学
  • 3篇天津社会科学...

作者

  • 11篇迟晓静
  • 3篇熊亚平
  • 2篇江沛

传媒

  • 1篇人民论坛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安徽史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抗日战争研究
  • 1篇同行
  • 1篇山东商业职业...
  • 1篇历史教学(下...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国民党“党国”体制述评被引量:20
2006年
在西方政党政治潮流及苏俄体制的影响下,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形成了一套颇有特色的“党治”理念,为此后中国国民党执政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初步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党国”体制。1927年4月,伴随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和全国统一,中国国民党继续实施其“党国”体制。“党国”体制的核心在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国民党,以党的意识形态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以“党政双轨制”的权力管理体系作为自上而下的行政运作模式。这一独具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既是西方政党政治理念特别是苏俄政党体制进入中国政坛的结果,也是传统中国政治文化与西方现代政党体制及理念相互作用的产物。由于理念与利益的分化,“党国”体制不仅形成了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及其运作模式的重大变革,成为中国国民党统治体系内党、政、军利益纷争的根源,也由于党、政两条管理系统并存且关系滞碍而导致行政成本倍增,进而演变为中国国民党政治制度上的一大顽症。
江沛迟晓静
关键词:中国国民党孙中山
中国民主社会党宪政追求的碰壁:1946~1948
迟晓静
关键词: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宪政
三大势力挤压下的中国民主社会党
<正>中国民主社会党在中国近代史上承梁启超的"研究系",其前身是成立于1932年的中国国家社会党。1938年,国社党取得中国国民党的承认,开始公开政党活动,参加国民参政会。1941年,国社党成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重要成员...
迟晓静
文献传递
国内抗战时期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995-2006被引量:8
2008年
江沛迟晓静
关键词:社会史研究抗战时期抗日战争史抗日战争时期
华北铁路开通令沿线集镇层级有何变动
2017年
华北铁路开通后到1937年前,受工商业发展、铁路运输兴起等因素的影响,华北铁路沿线少数集镇进入较高层级,并开始向城镇演变,大多数集镇仍处于较低层级,这样的发展态势对华北区域城镇体系变动具有明显的影响。
迟晓静熊亚平
关键词:集镇
中国民主社会党宪政诉求的博弈探析被引量:1
2012年
中国民主社会党政治上主张以"民主政治为根本原则"的修正"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经济上主张国家社会主义,反对生产工具国有和废除财产私有。反对阶级斗争理论,主张渐进的社会主义。对宪政过于"执著"的追求,对现实政治认识的模糊,对形势判断的失误,使民社党深陷于共产党、民盟及国民党三大势力的挤压之下,难以伸张自己的宪政理念,最终沦为国民党政治上的"花瓶"。
迟晓静
关键词:宪政中国共产党民盟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宪政理念与实践考察:1925-1948
作为西方现代化核心价值理念及制度基础的宪政,于近代传入中国之后,与传统中国政治文化相抵触而饱受排斥,但也被视为救亡与启蒙的核心目标。先进理念与实际国情间的差异,注定了宪政在中国极其曲折的宿命。   经历了清末宪政和民国...
迟晓静
文献传递
铁路沿线城市的成长与周边市镇的发展——以济南为例(1904—1937)
2015年
商埠的开辟和铁路的开通推动了济南城市的发展,随着济南由消费型政治中心向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近代化城市转变,其周边铁路沿线市镇也发生了兴衰变化。济南城市在铁路推动下的成长及其与周边铁路沿线市镇兴衰之间关系的演变,与同为近代华北重要铁路枢纽的天津、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与周边市镇之间的关系变化,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以济南为例对这一类城(市)、(市)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深化近代华北区域史和城市史的研究。
迟晓静熊亚平
关键词:铁路城市化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与大学人文精神塑造的贯通思考
2016年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会使大学生漠视道德和规范,缺乏精神追求,过度追逐名利,因此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高校作为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要把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不仅仅关注课程设置和专业技能培养,更需在思政教育、专业设置等方面把人文精神内化为大学生内在的品格,提升他们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迟晓静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养大学人文精神
铁路站厂的“差序化设置”与华北集镇的“差异化发展”(1881—1937年)被引量:2
2015年
1881-1937年间,华北逐渐成为中国铁路分布较多,铁路运输业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其铁路车站和各类铁路工厂中,有相当一部分设于集镇和村庄。由于仅有极少数车站等级较高,工厂规模较大,多数车站等级较低、工厂规模较小,因此形成了铁路站厂的"差序化设置"。这一特征不仅与设站集镇交通运输业的"差异化发展"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且也促成了以铁路站厂为中心的交通社区的"差异化发展",影响了设站集镇的工商业和人口规模变动,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华北地区集镇的"差异化发展"格局。置身其间的各类集镇应从这一实际出发,探寻合乎自身需要的发展路径,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熊亚平迟晓静
关键词:差异化发展集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