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俊生
- 作品数:129 被引量:581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长江口及杭州湾两种鳗苗网对刀鲚早期资源损伤率的比较
- 本研究以2011与2012年1-5月长江口及杭州湾两种鳗苗网(船挑网和定置网)兼捕的刀鲚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鳗苗网中兼捕刀鲚的密度和损伤率.两年共采集兼捕刀鲚5477尾,优势体长为70-110mm.船挑网共兼捕2636尾...
- 李安东钟俊生蒋雪莲
- 关键词:长江口定置网刀鲚损伤率
- 长江口碎波带刀鲚仔稚鱼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通过对2007年6—10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用小型拖网(1m×4m,网目1mm)采集的刀鲚仔稚鱼早期发育的观察,研究了其外部形态发育特征。卵黄囊期仔鱼已开口,各鳍无鳍条。前弯曲期仔鱼背鳍鳍条完全形成,胸鳍下部鳍条开始出现。弯曲期仔鱼上颌骨后缘开始向后延伸,脊索末端开始上弯;胸鳍开始出现2~3枚游离鳍条,腹鳍形成,尾柄部出现少量鳞片。后弯曲期仔鱼肌节呈“W”型,尾下骨完全形成,其后缘与体纵轴垂直;胸鳍6枚游离鳍条完全形成;稚鱼期体型已基本接近成鱼,上颌骨后缘伸达前鳃盖骨,胸鳍6枚游离鳍条延长,腹鳍明显后移至背鳍基底中部下方。比较同属鱼类的早期发育特征,刀鲚仔稚鱼除了肌节数最多的特征之外,还具有鳞片形成时间较早,胸鳍游离鳍条延长时间较晚的特征。
- 张冬良李黎钟俊生葛珂珂吴美琴蒋日进
- 关键词:刀鲚仔稚鱼早期发育
- 长江口南支仔稚鱼数量随潮汐变化的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长江口南支江面上设置8个站位点,每月大潮期间用大型仔稚鱼网(1.3 m口径,0.5 mm网目)进行水平拖网,年间共拖网171网次,共采集仔稚鱼74 689尾,隶属于12科39种,5月到9月的丰富度较高,涨潮时的丰富度大于退潮,物种数以6、7月最多,密度以7月最高。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53.4%)为最优势种,其次为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12.65%),翘嘴鲌(Culter alburnus,8.38%),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7.18%)、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6.55%)和有明银鱼(Salanx ariakensis,4.63%)。涨潮时全年共渔获仔稚鱼39种,退潮时共渔获23种,并且各月份涨潮时的种类数均大于退潮时的种类数,St.6至St.8各站点涨潮时的密度均大于退潮时的密度。在St.7站位点进行中层拖网,在种类组成上与表层差异不明显,但多样性均不如表层。
- 侯世挺钟俊生王晓东钱伟兵罗一鸣
- 关键词:长江口仔稚鱼潮汐变化
- 中华仙影海葵早期发育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在生物进化研究中,海葵的胚胎和幼体是研究二侧对称动物进化祖先较理想的实验动物。以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中华仙影海葵的胚胎、浮浪幼虫及幼海葵的发生、发育过程,对各阶段的变化和形态特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并比较了中华仙影海葵与其他3种海葵的早期发育,揭示了中华仙影海葵从性腺成熟到16触手幼海葵各个阶段的变态过程。
- 吴建平杨海萍刘海林张志勇钟俊生王建军
- 关键词:早期发育胚胎变态
- 长江口沿岸碎波带刀鲚仔稚鱼摄食习性与浮游动物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为探明长江口沿岸碎波带浮游动物的分布与刀鲚仔稚鱼摄食的关系,2006年7-12月每月大潮期间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设置13个站位点,用浮游Ⅰ型生物网(口径30cm,网目0.2mm)在表层拖曳采集浮游动物78次,采集到浮游动物72种,平均密度3278.95个/网;用小型拖网(1m×4m,网目1mm)拖曳234次,采集到刀鲚仔稚鱼37170尾,平均密度158.85尾/网。通过胃含物分析共鉴定刀鲚仔稚鱼饵料生物15种(类)(浮游动物11种,浮游幼体4类),平均摄食密度1.306个/尾。研究结果表明:前弯曲期仔鱼偏好摄食哲水蚤、剑水蚤和枝角类;弯曲期仔鱼偏好摄食猛水蚤和桡足类桡足幼体;后弯曲期仔鱼除偏好摄食桡足类幼体以外,也偏好摄食游泳能力较强的糠虾;稚鱼对糠虾有极强的偏好。水温和盐度对刀鲚仔稚鱼的摄食量影响较小;浮游动物分布并不直接影响刀鲚仔稚鱼分布,相关性较小。
- 蒋雪莲张宇钟俊生陈渊戈吴美琴
- 关键词:浮游动物摄食
- 福建吻虾虎鱼属一新种(鲈形目,虾虎鱼科)被引量:1
- 2007年
- 描述分布于福建省福州市北峰溪流中的一吻虾虎鱼新种,定名为网纹吻虾虎鱼Rhinogobius reticulates sp.nov.。该虾虎鱼与R.mekongianus和R.nammaensis在头部斑纹上相似,但具有区别于此两种吻虾虎鱼的特征:纵列鳞27-29(平均27.7);椎骨数26-27(平均26.5);成体眼肩胛骨管通常于眼窝后具有两个感觉管孔ω和ω1;鳃盖条部具8-13条红色网状条纹;眼下缘具1红棕色条纹;全身密布黑褐色细点;体侧无斑块。
- 李帆钟俊生伍汉霖
- 关键词:鲈形目
- 盐度对黑褐新糠虾成活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糠虾是一种小型虾类,对环境因子较为敏感,常被用作重金属、化工污染及环境污染研究的试验生物,美国环保局将巴西拟糠虾(Mysidopsis bahia)作为一种毒性测试的标准试验生物,欧洲把普通新糠虾(Neomysis integer)作为西欧河口系统的毒性试验生物。国内学者将我国的糠虾种类应用于环境监测中,并进行有关糠虾的毒性试验研究,周名江等报道了以黑褐新糠虾为标准试验生物的急性毒性测试方法。
- 杨海萍王储庆吴建平钟俊生刘海林张志勇
- 关键词:黑褐新糠虾成活盐度毒性测试环境因子环境污染
- 杭州湾北部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5
- 2014年
- 2013年1月至12月,在杭州湾北部水域设置10个站点,按月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 m,网目0.5 mm)进行了12个航次的调查,共采集到鱼卵81粒,隶属于4科6种;仔稚鱼143 782尾,隶属于23科69种。其中河口型鱼类(34种)和海洋型鱼类(24种)多于洄游型鱼类(4种)和淡水型鱼类(7种)。鱼卵中以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居多,而仔稚鱼中个体数最多的是髭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占总渔获物的62.88%,其后依次为棘头梅童鱼(13.02%)、凤鲚(Coilia mystus,9.22%)、黄鳍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flavimanus,2.56%)、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2.32%)。前弯曲期仔鱼占总渔获物数量的89.12%,6月最多(85.31%)。春夏两季仔稚鱼物种数和密度要显著高于秋冬两季,6月密度急剧增高,达到13.50个/m3,7月物种数最多(18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D)总体变化较大,月间变化相对剧烈,7月最高,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幅度相对较小。
- 闫欣钟俊生王明星李安东蒋雪莲王储庆仇延舫
- 关键词:仔稚鱼
- 日本浦内湾湾口鱼类仔鱼的潮汐漂流机制
- 大多数海洋沿岸性鱼类在早期发育初期渡过了浮游分散生活后,具有汇集栖息于内湾水域和河口水域的习性,完成从仔鱼向稚鱼的过渡。关于仔鱼从外海域向内湾的数量变动,在南非东海岸、澳大利亚西海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日本等国的内湾水域及河...
- 钟俊生木下泉
- 文献传递
- 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三种暖水性鱼类仔鱼的出现被引量:10
- 2008年
- 2006年6—10月,按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设置的13个采样点,用小型拖网进行仔稚鱼多样性调查时,采集到遮目鱼仔鱼1ind、海鲢仔鱼40ind、大海鲢仔鱼144ind,这是在长江口水域首次发现遮目鱼仔鱼和海鲢的仔鱼。本文详细描述了该三种暖水性鱼类仔鱼的形态特征,探讨了其水平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提出了长江口附近水域存在产卵场的可能性,为该三种暖水性鱼类早期生活史中的地理分布以及生态习性提供科学依据。
- 刘磊林楠钟俊生蒋日进张冬良
- 关键词:长江口遮目鱼仔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