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韧韧

作品数:26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12篇诗歌
  • 8篇虚词
  • 8篇汉语
  • 7篇现代汉语
  • 7篇汉语虚词
  • 6篇现代汉语虚词
  • 5篇语言
  • 3篇新诗
  • 3篇诗体
  • 3篇文化
  • 3篇文学
  • 2篇言文合一
  • 2篇译词
  • 2篇译意
  • 2篇译语
  • 2篇中国现代诗
  • 2篇中国现代诗歌
  • 2篇散文
  • 2篇散文化
  • 2篇审美

机构

  • 1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1篇华侨大学
  • 3篇暨南大学

作者

  • 23篇钱韧韧
  • 4篇苏文健
  • 3篇王泽龙
  • 1篇倪贝贝
  • 1篇杨葵
  • 1篇石燕波
  • 1篇曾琦珣
  • 1篇程继龙
  • 1篇任祎男
  • 1篇马雪洁
  • 1篇罗燕玲

传媒

  • 4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学刊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电影评介
  • 1篇新余高专学报
  • 1篇五邑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扬子江(诗刊...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学术问题研究
  • 1篇六盘水师范学...
  • 1篇江汉学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新诗中的乡土想像
乡土历来是中国文学热衷表现的对象之一。自“五四”新文学革命以来,关于乡土文学的创作与批评蔚为壮观。   就研究动机而论,论文试图以乡土想像为视角对新诗进行一系列求解,特别是解决诗人如何想像乡土、呈现乡土的问题。就具体实...
钱韧韧
关键词:新诗乡土想像乡土文学诗歌流派文本解读
文献传递
现代汉语虚词与郭沫若《女神》的审美效应被引量:3
2018年
郭沫若《女神》的文学史意义,主要在于极大地促进了新诗审美效应的现代性变革。这种变革与现代汉语虚词入诗有密切关系,改变了古诗的情感表达与思维方式,形成了科学主义思潮影响下汉语诗歌新的主体精神的高扬。特别是语气助词的大量使用,位置灵活,方式多样,充分体现了诗人"情绪的解放",使其浪漫主义激情得以自由表达。大量虚词的入诗及合理使用,带来了新诗的跨行、跨节及各种自由体形式,形成新诗的对称、均衡与参差之美,推动了《女神》形式的变革。虚词伴随譬喻、引用、比拟、夸张、反复、排比等现代修辞艺术的运用,使《女神》达成了语义、形式与审美的和谐,激发了新诗雄浑豪放的审美新风尚。
钱韧韧
关键词:虚词《女神》审美效应诗体
朱英诞诗歌语言特色管窥被引量:1
2013年
朱英诞的诗歌语言淡雅、纯净,具有自由和自然的新质。这种新质有着古典诗语和现代词汇的巧妙融合,关乎"古典与现代互涉的美学"。一方面,朱英诞将"自然"作为书写对象,有"回归中国传统"的倾向;另一方面,他借鉴欧化的语法形式突出了现代人的情感和精神。同时,朱英诞讲究语言的自然天成,而非苦吟与晦涩。
钱韧韧
关键词:诗歌语言
城市空间、疾病隐喻与乡愁书写——安石榴诗歌谈片兼及70后诗歌美学旨趣
2013年
安石榴是中国70后诗歌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他的诗歌在70后诗歌群体及中国当下诗坛中都占有特殊的位置。安石榴诗歌的主题呈现与美学诉求体现在:以广场与街区为中心,展开城市空间的另类书写;以疾病与酒精作为视角,对都市生活或诗歌艺术本身进行了独特的诊断;从怀旧的视角,对乡愁与漂泊等进行反思,呈现守望家园的忧伤情绪。通过对安石榴诗歌文本的深入解读,一方面可以从一个侧面探触70后诗歌书写的一些美学特征与主题呈现,另一方面对深入把握新世纪诗歌发展的趋势也不无裨益。
苏文健钱韧韧
关键词:安石榴疾病隐喻
汉语虚词与中国诗歌审美趣味现代变革
2022年
五四时期,科学思潮与民主思潮的涌入是形成现代汉语虚词大量入诗现象的历史语境,对中国诗歌审美趣味的现代变革产生了鲜明影响。虚词大量入诗与科学理性的逻辑思维和现代知识系统形成相一致,也是现代诗人人格精神的体现,张扬了主体的真实情感与理性精神。虚词在散文化诗句中的运用,能够形成诗语、诗形、诗体、节奏等方面的弹性张力,构成中国现代诗歌的形式审美,推动中国诗歌以抒情为主的功能向叙事、哲理的转变,形成求真写实、知性重理、多元综合的新诗审美风格。这是中国现代诗人审美趣味的抉择,是对中国古代诗歌物我合一、形式谨严、含混朦胧的诗美传统的现代变革。
钱韧韧
关键词:中国现代诗歌虚词审美趣味
论新诗中的旷野意象
2010年
新诗中的旷野意象包括自然旷野、社会旷野和精神旷野等。在实际诗歌创作中,旷野意象的内涵有时更为复杂,不同形态的旷野意象也可相互交织存在。
钱韧韧
关键词:新诗意象
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对中国诗坛的影响
2013年
主要梳理了获得2011年诺贝尔奖之前的特朗斯特罗姆及其诗歌在中国的译介、接受及诗美特征,并举例阐述其对中国诗人的影响,希冀为当下中国诗坛的特朗斯特罗姆诗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参照。
钱韧韧苏文健
关键词:诗歌译介
现代汉语虚词与郭沫若《女神》的节奏特征
2023年
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注重“内在律”的情绪节奏实践,在大量语气助词、副词、介词结构对应中的排比重叠应用,实现了情绪节奏与语义节奏的互动;以虚词的合理使用构成自由灵活式、圆融平衡式和回旋递进式的语形节奏,推进了情绪节奏的放纵与收敛;形成诗句轻重音和声调、语调的变化,虚词的反复及押韵,构成了现代的韵律节奏。《女神》以大量虚词调适语音节奏的急缓、停延、长短、高低等要素,与情绪节奏、语义节奏、语形节奏等互动,打破了传统诗歌固定的格律形式,形成多元开放的现代节奏新形态。
钱韧韧
关键词:虚词《女神》诗歌节奏散文化
论王亚平诗歌的主题意蕴
2013年
作为左翼诗歌的代表性诗人,王亚平继承和发扬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以"捉住现实"之笔书写一个时代真实的苦难、抗争与理想。他的诗歌巧妙探索了主题与情感、艺术的关系,对当下的诗歌写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钱韧韧
关键词:主题意蕴抗争
抒情传统视阈下的《古诗十九首》——以台湾学者吕正惠的研究为中心被引量:1
2013年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以台湾学者吕正惠的研究为中心,透过其"中国抒情传统"论述视域,重新观照《古诗十九首》的美学价值与历史意义。吕正惠认为《古诗十九首》中交织着"物色"与"缘情"两种美学倾向,论证了其为中国抒情美学的真正源头之意义。通过论析吕正惠对《古诗十九首》美学特质的阐释,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古诗十九首》的整体认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体认"中国抒情传统"这一"学术型态"的多副面相。
苏文健钱韧韧
关键词:抒情传统《古诗十九首》物色缘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