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瑞华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蛋白
  • 3篇蛋白激酶
  • 3篇激酶
  • 2篇蛋白激酶C
  • 2篇血压
  • 2篇突变体
  • 2篇转位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表达
  • 2篇发育过程
  • 2篇PKC
  • 2篇C2C12细...
  • 1篇蛋白激酶CΑ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休克
  • 1篇休克大鼠
  • 1篇血性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成分

机构

  • 8篇张家口医学院
  • 5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黑龙江省林业...
  • 1篇临沂医学专科...

作者

  • 10篇陈瑞华
  • 5篇陆纲
  • 4篇贾弘禔
  • 3篇赵自刚
  • 3篇牛春雨
  • 3篇张静
  • 2篇樊贵
  • 2篇鹿培源
  • 2篇宫明
  • 2篇刘艳凯
  • 1篇罗强
  • 1篇刘新华
  • 1篇邱丽颖
  • 1篇赵刚
  • 1篇张雪平
  • 1篇李春亮
  • 1篇贾弘褆
  • 1篇李刚
  • 1篇胡绍燕
  • 1篇邵世滨

传媒

  • 3篇中国生物化学...
  • 3篇张家口医学院...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国微循环

年份

  • 1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蛋白激酶Cα-EGFP及其突变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在C2C12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研究PKCα结构与转位的关系。方法:用PCR的方法构建了4个PKCα突变体,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与pEGFP-N1结合后转移至质粒中,构建PKCα突变体-EGFP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它们在C2C12细胞中的表达及转位情况。结果:pPKCα-EGFP-N1转染C2C12肌细胞24h后,细胞内表达的PKCα-GFP融合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细胞核中未见分布。pPKCα-βⅠ-EGFP-N1、pPKCβⅠ-α-EGFP转染C2C12细胞24h的表达产物集中在胞浆。pPKCα(-)-EGFP-N1、pPKCα(m)-EGFP-N1转染C2C12细胞24h的定位与野生型明显不同。结论:PKCα的调节区(C1V1C2)尤其是RACK结合区(C2)、PKCα的催化区(C3V4C4)尤其是ATP结合位点与PKCα的转位密切相关。
陈瑞华张耕陆纲鹿培源贾弘禔
关键词:PKCEGFPC2C12细胞胞浆蛋白激酶CΑ突变体
鸡转录增强因子-1相关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及其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2001年
目的 :克隆转录增强因子 1(transcriptionenhancerfactor 1,TEF 1)相关基因 (relatedTEF 1,RTEF 1) ,检测鸡发育过程RTEF 1基因的表达及组织分布。方法 :从 13d鸡胚骨骼肌mRNAs经RT PCR方法扩增RTEF 1的编码序列 (cDNA) ,将其克隆到 pGEM和 pUC载体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采用RT PCR技术检测鸡胚发育第9天至雏鸡孵出后 6周的骨骼肌组织中RTEF 1基因的表达 ,并测试其在 13d鸡胚和出生后 1d雏鸡的骨骼肌、心肌、脑、肝和胗等 5种组织中的存在。结果 :克隆序列分析结合GenBank检索表明 ,所克隆的cDNA片段 ( 90 0bp)与cTEF 1A序列仅相差两个碱基。应用RT PCR技术在鸡胚发育 9d至出生后 6周雏鸡的骨骼肌组织均检出了RTEF 1基因的表达 ;13d鸡胚和出生后 1d雏鸡的骨骼肌、心肌、脑、肝和胗等 5种组织中均有TEF 1相关基因的转录。结论 :克隆的cDNA片段属多种组织普遍存在的cTEF 1A。与先前检测的M CAT结合因子发生规律 (在两周前表达 )不同 ,cTEF 1A在鸡胚发育的第 9天至出生后
张雪平张洁欣陆纲陈瑞华贾弘褆
关键词:基因表达鸡胚发育
蛋白激酶C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在C2C12细胞中的表达
2003年
刘新华陈瑞华陆纲鹿培源贾弘禔李刚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蛋白激酶CDNA
耐药性结核病
1995年
耐药性结核菌感染率增高的问题日益引起关注,令人担忧的是至今尚无强效药对抗耐药菌,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耐药性结核菌产生、传播、感染、以及研制、生产抗结核新药,那么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的菌株有可能成为结核菌的常见类型,而不同程度地降低当前抗结核药物的疗效。 一、耐药性结核病的发生率及产生原因:
胡绍燕陈瑞华
关键词:耐药性结核病
失血性休克大鼠肠淋巴管压力的变化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肠淋巴循环在失血性休克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肠淋巴管插管术 ,观察大鼠休克及补液过程中肠淋巴管压力的变化。结果 :休克初期 ,组间及组内的肠淋巴管压力均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休克期肠淋巴管压力比休克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 (P<0 .0 5~ 0 .0 1) ,回输血液及生理盐水 ,肠淋巴管压力迅速恢复且急骤升高 ,自补液 10min起 ,肠淋巴管压力明显高于实验前和对照组 (P <0 .0 5~ 0 .0 1)。血压虽有回升趋势但未完全恢复到休克前水平。停止输液后 ,肠淋巴管压力虽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实验前 (P <0 .0 5~ 0 .0 1) ,实验组输液后期淋巴管压力和血压之间呈直线相关 (r =0 .978,P <0 .0 1,y =0 .2 0 6x)。 结论
牛春雨赵自刚陈瑞华刘艳凯樊贵张静
关键词:血压动物实验失血性休克
鸡发育过程肌组织核提抽物结合活性与AChRγ亚基基因持续表达的关系被引量:1
2000年
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 ( n ACh R)是由 4种亚基组成的五聚体 .哺乳类动物出生后γ亚基由ε亚基取代 ,迄今为止鸡 n ACh Rγ基因是否存在上述置换规律尚无定论 .为探索发育过程鸡骨骼肌n ACh R基因表达是否存在γ/ε亚基的置换及其机制 ,采用 RT- PCR技术和凝胶阻滞试验检测了鸡胚发育 9d至出生后 6周小鸡 γ基因表达的动力学及骨骼肌核抽提物的 DNA结合活性 .RT-PCR检测结果显示 ,在鸡胚发育 9d至出生后 6周的雏鸡骨骼肌组织均检出有 γ亚基 m RNA转录 .提示与哺乳类不同 ,出生前后鸡骨骼肌组织 ACh Rγ亚基基因持续表达 ,不存在 γ/ε亚基的置换表达规律 .以 γ基因 - 2 60 /- 2 4 0 (含 E盒与 M- CAT盒重叠序列 )和 - 2 39/- 50 (含 M- CAT盒及 GC富含区 )片段为探针 ,分别与鸡胚发育 9d至出生后 2周小鸡骨骼肌的核抽提物进行凝胶阻滞试验 .在发育各阶段的骨骼肌核抽提物中均有识别 - 2 39/- 50片段的结合活性存在 ,但在出生后 2周小鸡骨骼肌的核抽提物中未检出 - 2 60 /- 2 4 0结合活性 .结果提示 ,在出生后第 1 4d的肌核抽提物中存在的、识别并结合 - 2 39/- 50片段的活性物质与鸡 ACh Rγ基因在出生后持续表达有关 .
赵刚张雪平李冬娜高捍杰陈瑞华贾弘
关键词:发育过程亚基基因表达
PKCα抑制生肌素转位及nAChR基因表达被引量:6
2001年
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 (nAChR)的表达调控受神经电活动影响 ,电刺激引起肌细胞膜去极化可抑制nAChR的表达 .以往的研究表明 ,Ca2 +和PKC以及生肌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 ,目前尚不清楚究竟是哪种PKC亚型参与此过程 ,PKC激活对特异转录因子生肌素浆核转位有何影响 ?为探讨PKC在去极化 nAChR转录偶联中的作用 ,构建了含nAChRγ亚基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 (GFP)表达载体pEGFP γ ,将其分别与 4种cPKC(PKCα、PKCβⅠ、PKCβⅡ、PKCγ)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C2C12肌细胞 .结果发现PKCβⅠ、PKCβⅡ对nAChRγ启动子驱动的GFP报告基因表达没有影响 (P >0 .0 5 ) ,PKCγ对报告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 (P <0 .0 5 ) ,PKCα则有明显抑制作用 (P <0 .0 1) .采用 4种cPKC真核表达载体与GFP 生肌素融合蛋白表达载体 (pGFP myog)共转染C2C12肌细胞 ,观察了不同亚型PKC表达对生肌素浆至核转位的影响 ,发现只有强制性表达外源性PKCα可明显抑制生肌素向核中转位 ,而PKCβⅠ、PKCβⅡ及PKCγ对生肌素浆核转位没有明显抑制作用 .结果提示 ,PKCα通过抑制生肌素转位是阻遏nAChR基因表达机制之一 .
陆纲宫明陈瑞华贾弘禔
关键词:蛋白激酶C
去极化时Ca^(2+) 内流引起蛋白激酶C_α浆膜转位被引量:2
2001年
为观察胞外Ca2 + 内流和肌浆网Ca2 + 释放两种来源的Ca2 + 对cPKCα转位激活的影响 ,揭示PKC在去极化 nAChR转录偶联中的作用 ,构建了pPKCα EGFP N1融合蛋白真核基因表达载体 .转染C2C1 2肌细胞后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记录了KC1或咖啡因处理所引起的细胞Ca2 + 波变化及PKCα GFP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 .结果提示 ,只有用KC1处理引起细胞膜去极化时 ,伴随Ca2 +内流 ,才能观察到PKCα GFP绿色荧光在细胞内发生的细胞浆至细胞膜分布变化 .然而 ,采用肌浆网Ca2 + 通道激动剂咖啡因刺激肌细胞 ,使肌浆网中Ca2 + 释放 ,未见PKCα GFP绿色荧光在浆、膜分布发生任何变化 .结果提示 ,去极化时外Ca2 + 内流可引起PKCα转位激活 ,肌浆网Ca2 + 释放对PKCα的转位激活没有影响 .
陆纲陈瑞华宫明邵世滨贾弘禔
关键词:去极化CA^2+内流PKC转位
张家口市人群血液流变学参考值及其与血液成分的关系
2002年
目的检测张家口市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初步建立适宜张家口人群血液流变学的正常参考值 ,探讨血液成分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21~60岁健康人108名 ,以10岁作为一个年龄段 ,每一年龄段22~26人 ,男女各半。受检者于早晨空腹采肘静脉血液6ml,其中4ml血液注入含有肝素的抗凝管内 ,应用LG -R -80型自动血液流变仪 ,严格按照全国血液粘度测定规范化意见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 ;1ml血液以EDTA抗凝 ,应用K -4500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细胞数、HCT、血红蛋白含量及血细胞分类 ;1ml血液以枸橼酸钠抗凝 ,应用魏氏法检测血沉。数据经SPSS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张家口健康人的全血粘度 ,在切变率分别为200s -1、100s-1、30s-1 和1s-1 时 ,男性依次为4.53±0.44、4.85±0.48、5.91±0.66、20.76±2.51(x±s) ,女性为3.93±0.38、4.19±0.41、5.00±0.50、16.84±2.18 ;血浆粘度男为1.31±0.17 ,女为1.27±0.06 ;高切还原粘度男为7.95±0.89 ,女为7.47±0.99 ;低切还原粘度男为44.80±5.04 ,女为40.51±6.05 ;高切相对粘度男为3.50±0.49 ,女为3.08±0.29 ;低切相对粘度男16.05±2.44 ,女为13.21±1.66;红细胞变形指数TK男为0.88±0.09 ,女为0.92±0.10。除血浆粘度及TK值未见性别差?
张静赵自刚邱丽颖姜华侯亚利牛春雨陈瑞华罗强
关键词:血液成分
淋巴循环变化在输血及输液治疗中的意义
2001年
目曲:探讨淋巴循环变化与血压回升的关系。方法:采用肠淋巴管插管方法,测定30只大鼠再灌注时淋巴流量、蛋白输出量与血压回升先后关系。结果:实验组大鼠输血、输液时肠淋巴流量、蛋白输出量达到峰值的时间(min)分别为49.25±6.56、41.74±7.21,明显快于血压到达峰值的时间(82.25±15.17)(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果提示淋巴循环在输血输液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刘艳凯李春亮陈瑞华赵自刚牛春雨樊贵张静王海萍
关键词:淋巴输血血压输液治疗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