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晓颖

作品数:10 被引量:59H指数:6
供职机构:襄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清
  • 2篇乙肝
  • 2篇乙肝患者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纤维化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门冬氨酸
  • 2篇门静脉
  • 2篇门静脉高压
  • 2篇静脉
  • 2篇静脉高压
  • 2篇肝炎
  • 2篇肝硬化
  • 2篇肝硬化门静脉
  • 2篇肝硬化门静脉...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机构

  • 10篇襄阳市中心医...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0篇韩晓颖
  • 5篇陈秀记
  • 5篇王劲松
  • 4篇闫泽强
  • 3篇李小芬
  • 2篇王晓霖
  • 1篇邢凌翔
  • 1篇龚作炯
  • 1篇郭燕
  • 1篇郭燕

传媒

  • 2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肝脏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癌症进展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吡格列酮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评估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79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研究组给予吡格列酮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疗程一个月,治疗两个疗程。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性生理指标的检测和检查、超声检查、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体质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超声影像学疗效显示,除纹理管消失外其他不良症状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6%和75.6%,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和7.6%,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吡格列酮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有效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闫泽强郭燕韩晓颖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吡格列酮多烯磷脂酰胆碱
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研究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的疗效。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接受促肝细胞生长素、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K1、恩替卡韦、支持、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另6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8周。结果治疗组平均治疗45天,患者均临床治愈,对照组平均治疗53天,56例患者治愈,4例(6.7%)患者病情发展至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组总胆红素和转氨酶水平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可减少住院时间,疗效明显。
王晓霖韩晓颖邢凌翔龚作炯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门冬氨酸鸟氨酸复方甘草酸苷
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对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及具体操作。方法取早期胃癌患者120例,其中75例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为观察组;45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近全胃切除术;并对术程中的具体操作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恢复时间差异明显,然而两组治疗效果差异不大。结论采用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在治疗早期胃癌方面具有术程短、疗效明显、恢复快,病变清除彻底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闫泽强郭燕韩晓颖
关键词:内窥镜黏膜切除术早期胃癌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反复重叠急性戊型肝炎1例
2014年
患者,男,35岁。乙型肝炎病史20年。乏力、纳差、尿黄10天入院。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患者20年前体检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当时查肝功能正常,未用药治疗,多次复查肝功能正常。6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伴尿黄、恶心,并呕吐胃内容物。到医院就诊,查肝功能异常(TB 500 umol/L),戊型肝炎 IgM 抗体阳性,收入院行保肝、退黄、对症治疗,患者肝功能逐渐好转,出院后查 HBVDNA定量升高(具体不详)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多次复查肝功能以及 HBV DNA 定量均正常,4年前患者自行停用拉米夫定,再度出现肝功异常,遂加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未定期复查 HBV DNA 定量,半年前换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复查HBV DNA 定量<1000 IU/ml。10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食欲下降,伴尿黄。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到我院门诊就诊,查肝功能明显异常(TBil 512.5 umol/L DBil 340.7 umol/L ALB 30.8 g/l ALT 1187 U/L AST 1191 U/L),到我市某医院住院,行护肝、退黄、抗病毒(恩替卡韦)治疗,患者肝功能损害继续加重,转入我科治疗。入院查体:T36.5℃,R76次/分,P19次/分,BP 157/74 mmHg,神清,全身皮肤巩膜深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明显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白细胞3.16×109/L;红细胞5.02×1012/L;血红蛋白142 g/L;血小板:40×109/L;尿常规:红细胞:130.20/μL↑;白细胞:21.60/μL ↑;上皮细胞:14.00/μL ↑;尿胆原:3.2 umol/L;胆红素:3+;乙型肝炎病毒核酸<1000 IU/mL;肝功能:总胆红素:714.3 umol/L;直接胆红素:436.5μmol/L;间接胆红素:277.8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
王晓霖韩晓颖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急性戊型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HBVDNA定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肝功能正常
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对乙肝患者肾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对乙肝患者肾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到2015年5月来我院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患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采用替比夫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通过对对两组患者肾脏功能指标、肾脏内尿素氮的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以及肌酐含量在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其指标则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肾脏内尿素氮治疗后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其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96W后的ALT复常率是1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比拉米夫定更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肾脏的相关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韩晓颖陈秀记闫泽强王劲松
关键词:拉米夫定乙肝肾脏功能
泽泻汤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CⅢ、LN表达水平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泽泻汤辅助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泽泻汤,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及血清HA、PCⅢ、LN、Ⅳ-C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门静脉血管内径、脾静脉血管内径、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泽泻组的门静脉血流速度、脾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泽泻组患者的血清HA、PCⅢ、LN、Ⅳ-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泽泻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泽泻汤辅助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肝脾血流动力学、降低纤维化指标。
韩晓颖王劲松李小芬陈秀记
关键词:泽泻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纤维化指标
血清HBsAg与HBV DNA水平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 探讨血清HBsAg与HBV DNA对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肝脏穿刺活组织学检查的患者,根据肝脏炎症程度将患者分为G0-G1、G2、G3-G4三组,根据不同纤维化分期将患者分为S0-S1、S2、S3、S4四组,根据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将患者分为A1 (ALT≤40U/L)组、A2(40<ALT≤80U/L)组,对不同分组患者进行血清HBsAg测定、HBV DNA测定及ALT测定,分析其含量与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G0-G1组、G2组、G3-G4组HBsAg定量分别为(3.85±0.87)U/ml、(3.54±0.79) U/ml、(2.79 ±0.58) U/ml,三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G0-G1组、G2组、G3-G4组HBV DNA定量分别为(6.27±1.67) U/ml、(5.68±1.49) U/ml、(5.84±1.59) U/ml,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S0-S1组、S2组、S3组、S4组患者HBsAg定量分别为(3.95±0.93) U/ml、(3.62±0.86) U/ml、(3.55±0.62) U/ml、(3.35 ±0.54) U/ml,四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S0-S1组、S2组、S3组、S4组患者HBV DNA定量分别为(6.23±1.72) U/ml、(5.79±1.62U/ml)、(5.50±1.48) U/ml、(5.48±1.35U/ml),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水平与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HBsAg、乙肝病毒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减低,血清HBsAg结合HBV DNA载量作为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者肝纤维化指标更为可靠.
韩晓颖陈秀记闫泽强王劲松
关键词:血清HBSAGHBV炎症程度肝纤维化
播散型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23年
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1例“咽痛”患者,男性,56岁,曾疑诊为淋巴瘤,就诊期间出现发热、咳白黏痰、眼睑上抬困难、口角歪斜、黑便、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经淋巴结穿刺病理诊断及病原体培养,最终确诊为播散型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深刻认识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原学特征,并了解真菌实验室检测新技术,有利于临床医师尽早明确诊断并开展治疗。现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报道。
张小敏刘露露张依枫韩晓颖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病
血清CRP、CA72-4水平变化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肿瘤上皮来源相关抗原(CA72-4)水平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5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结直肠癌组,选取250例结肠息肉患者为结肠息肉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RP、CA72-4水平,并对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结直肠癌患者的CRP、CA72-4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RP、CA72-4水平的因素。结果结直肠癌组患者的血清血清CRP、CA72-4水平均明显高于结肠息肉组(P﹤0.001);年龄≥65岁、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为管腺癌、TNM分期为Ⅲ~Ⅳ期、肿瘤直径≥5 cm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RP、CA72-4水平均明显高于年龄﹤65岁、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为黏液腺癌、TNM分期为Ⅰ~Ⅱ期、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P﹤0.001);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RP、CA72-4水平的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RP、CA72-4水平较高,且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密切相关。
韩晓颖王劲松李小芬陈秀记
关键词:结直肠癌C反应蛋白肿瘤指标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与胃蛋白酶原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93例(观察组),同时选取选取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PGⅠ和PGⅡ分别为(160.31±21.06)μg/L和(17.32±1.63)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augh C级患者PGⅠ和PGⅡ分别为(201.16±32.11)μg/L和(30.21±2.32)μg/L,明显高于A级和B级患者(P<0.05);门静脉主干内径>13 mm患者PGⅠ和PGⅡ分别为(184.22±27.06)μg/L和(21.06±1.42)μg/L,明显高于≤13 m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升高,与肝功能分级以及肝脏门静脉主干内径有一定的相关性。
韩晓颖王劲松李小芬陈秀记
关键词:肝硬化胃蛋白酶原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