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芬 作品数:4 被引量:25 H指数:3 供职机构: 襄阳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泽泻汤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CⅢ、LN表达水平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泽泻汤辅助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泽泻汤,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及血清HA、PCⅢ、LN、Ⅳ-C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门静脉血管内径、脾静脉血管内径、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泽泻组的门静脉血流速度、脾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泽泻组患者的血清HA、PCⅢ、LN、Ⅳ-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泽泻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泽泻汤辅助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肝脾血流动力学、降低纤维化指标。 韩晓颖 王劲松 李小芬 陈秀记关键词:泽泻汤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血流动力学 纤维化指标 血清CRP、CA72-4水平变化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肿瘤上皮来源相关抗原(CA72-4)水平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5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结直肠癌组,选取250例结肠息肉患者为结肠息肉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RP、CA72-4水平,并对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结直肠癌患者的CRP、CA72-4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RP、CA72-4水平的因素。结果结直肠癌组患者的血清血清CRP、CA72-4水平均明显高于结肠息肉组(P﹤0.001);年龄≥65岁、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为管腺癌、TNM分期为Ⅲ~Ⅳ期、肿瘤直径≥5 cm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RP、CA72-4水平均明显高于年龄﹤65岁、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为黏液腺癌、TNM分期为Ⅰ~Ⅱ期、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P﹤0.001);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RP、CA72-4水平的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RP、CA72-4水平较高,且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密切相关。 韩晓颖 王劲松 李小芬 陈秀记关键词:结直肠癌 C反应蛋白 肿瘤指标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与胃蛋白酶原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93例(观察组),同时选取选取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PGⅠ和PGⅡ分别为(160.31±21.06)μg/L和(17.32±1.63)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augh C级患者PGⅠ和PGⅡ分别为(201.16±32.11)μg/L和(30.21±2.32)μg/L,明显高于A级和B级患者(P<0.05);门静脉主干内径>13 mm患者PGⅠ和PGⅡ分别为(184.22±27.06)μg/L和(21.06±1.42)μg/L,明显高于≤13 m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升高,与肝功能分级以及肝脏门静脉主干内径有一定的相关性。 韩晓颖 王劲松 李小芬 陈秀记关键词:肝硬化 胃蛋白酶原类 《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中PBL联合CBL教学法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评价使用大数据技术联合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与以病例为导向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在《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本科班126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作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观察组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法,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理论知识成绩(63.85±2.76)分,略高于对照组的(63.61±3.38)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案例分析成绩(27.99±1.73),高于对照组的(23.25±2.37)分,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结果显示;PBL与CBL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师生互动、增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率以及临床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结论:利用大数据技术联合PBL与CBL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更适合《传染病学》教学需要,值得推广。 王晓霖 李小芬 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