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雪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原虫
  • 3篇疟原虫
  • 2篇调节性
  • 2篇调节性B细胞
  • 2篇约氏疟原虫
  • 2篇细胞
  • 2篇节性
  • 1篇原虫感染
  • 1篇约氏疟原虫感...
  • 1篇疟原虫感染
  • 1篇夏氏疟原虫
  • 1篇李斯特菌
  • 1篇李斯特菌感染
  • 1篇免疫
  • 1篇免疫抑制
  • 1篇免疫抑制作用
  • 1篇免疫应答
  • 1篇分子
  • 1篇干扰素
  • 1篇TH1

机构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杨冀
  • 4篇祁赞梅
  • 4篇韩雪
  • 3篇赵国明
  • 2篇曹雅明
  • 1篇冯辉
  • 1篇张娅琳

传媒

  • 3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免疫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李斯特菌上调约氏疟原虫感染鼠疟模型的Th1应答效应
2014年
目的探讨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 17XL)感染小鼠的免疫应答调节机制。方法小鼠腹腔注射感染疟原虫2 d后尾静脉分别接种Lm及热灭活李斯特菌(heat-killed Lm,HKLm),对照组单独感染疟原虫,统计小鼠虫血症及生存率。感染后处死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因子IL-4、IL-10、IL-12p40、IFN-γ分泌水平,Griess反应检测脾细胞上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m接种组的虫血症水平明显降低,P.y 17XL感染后5 d,CD4+、CD8+T细胞分泌的IFN-γ水平明显升高,巨噬细胞活化,NO产生增加。P.y17XL感染后3 d(Lm接种后1 d),Lm接种组比HKLm接种组IFN-γ水平升高显著,HKLm接种组虫血症水平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表明Lm通过增强P.y 17XL感染小鼠的Th1应答对疟疾感染起到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保护作用与感染早期诱导IFN-γ分泌有关。这对于进一步以Lm为疫苗载体或佐剂研制抗疟新药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韩雪张娅琳赵国明杨冀祁赞梅
关键词:约氏疟原虫李斯特菌TH1免疫应答IFN-Γ
夏氏疟原虫感染过程中调节性B细胞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s)是近年来发现的通过分泌IL-10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B细胞,其在疟疾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利用血液阶段夏氏疟原虫(Plasmodium chabaudi AS,P.c AS)感染的BALB/c小鼠,观察了感染过程中Bregs数量变化及其表面分子表达情况。结果显示,BALB/c小鼠感染P.c AS后红细胞感染率逐渐升高,于感染后第9天达到30%,多数小鼠死亡。脾组织细胞因子IL-10 mRNA水平在感染后显著升高,感染后第5天达到高峰,感染后第8天仍为正常小鼠的10倍左右。CD4+细胞中IL-10+细胞百分比和绝对数量在感染后第5天达到峰值,于感染后第8天回落至正常水平;而CD19+细胞中IL-10+细胞(Bregs)百分比在感染后持续上升,在感染后第8天达到CD19+细胞的5%左右;感染后第5天,脾中CD4+IL-10+细胞绝对数量高于CD19+IL-10+细胞,至感染后第8天,CD19+IL-10+细胞绝对数量显著高于CD4+IL-10+细胞(P﹤0.01),约90%Bregs为CD5-细胞。结果提示,P.c AS感染过程中Bregs显著活化,是感染1周后IL-10的主要产生细胞。
祁赞梅杨冀韩雪张娅琳赵国明曹雅明
关键词:夏氏疟原虫调节性B细胞IL-10
Tim-1分子在约氏疟原虫感染模型中的表达分析
2013年
Tim-1分子表达在T细胞和调节性B细胞表面,具有促进Th2应答的作用。为探讨Tim-1分子在抗疟疾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利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感染鼠疟模型研究了Tim-1分子表达与小鼠感染结局和免疫应答模式的关系。结果显示,BALB/c小鼠对P.yoelii易感,在感染后6~7 d全部死亡,感染后第3、5天脾内细胞因子IFN-γ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P.yoelii抵抗的DBA2小鼠,而脾IL-10 mRNA水平显著高于DBA2小鼠。BALB/c小鼠脾内Tim-1+T、B细胞百分比在感染后第3、5天显著升高,而DBA2小鼠感染前后脾内Tim-1+T、B细胞百分比没有显著变化。结果提示,Tim-1分子参与抗P.yoelii免疫应答的调节,可能与易感鼠产生高水平Th2型细胞因子有关。
祁赞梅赵国明韩雪杨冀冯辉曹雅明
关键词:约氏疟原虫TIM-1T细胞调节性B细胞
Ⅰ型干扰素在李斯特菌感染中免疫抑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I型干扰素在李斯特菌感染中的作用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证实I型干扰素在李斯特菌感染中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但其产生及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本文就I型干扰素在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感染中的产生及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韩雪杨冀祁赞梅
关键词:免疫抑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