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振荣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植被
  • 2篇土壤
  • 2篇退耕
  • 2篇退耕地
  • 2篇耕地
  • 1篇演替
  • 1篇油松
  • 1篇樟子松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被恢复过程
  • 1篇植被自然恢复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病虫
  • 1篇植物病虫害
  • 1篇山地
  • 1篇水土
  • 1篇水土保持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 1篇土壤酶活性

机构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交通部公路科...

作者

  • 7篇魏振荣
  • 2篇李锐
  • 2篇肖云丽
  • 1篇刘国彬
  • 1篇姚永锋
  • 1篇薛萐
  • 1篇邵社刚
  • 1篇温仲明
  • 1篇李鹏
  • 1篇张红

传媒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GIS和RS技术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的应用方式与效果被引量:7
2005年
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地现状调查和G IS技术在绿地规划后期工作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进而探讨了G IS和RS技术在绿地规划的应用方向和模式及应用过程和流程。
张红魏振荣
关键词:城市绿地规划
巴山山地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及物种多样性变化被引量:7
2010年
巴山山地是我国南北方过渡地区,亦是长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探讨该地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对于指导该地区的人工植被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采用时空互代法对巴山山地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及其物种多样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巴山山地退耕地植被演替依次经过1年生植被草本群落、多年生草本群落、杂灌草群落及以栓皮栎、橿子栎或栓皮栎为建群种的阔叶林群落等不同阶段,形成地带性植物群落大致需要40~50 a;2)物种多样性会随立地环境的变化有所差异,阴坡的各物种多样性指标明显高于阳坡,但其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演替初期,植被群落的物种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相对较低,随着植被群落演替的进行,各指标均呈波浪上升趋势;当植被恢复25 a时,各多样性指数均达到最大,分别为23、2.5、0.89和0.8;到地带性植物群落阶段时,其各物种多样性指标又略有降低并趋于稳定。该结论对于充分利用植被自然恢复进行生态改善,并根据植被演替进程采取相应的人工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魏振荣肖云丽李锐
关键词:植被自然恢复演替物种多样性退耕地
关中地区高速公路主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及策略被引量:4
2006年
围绕关中地区高速公路主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对绿化植物主要病虫害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达到有效控制绿化植物病虫害的效果。
姚永锋魏振荣邵社刚
关键词:高速公路植物病虫害
油松、樟子松生根调节剂的筛选与研究
该文主要研究了油松、樟子松的生根调节剂,以提高裸根苗造林成活率和苗圃育苗幼苗移栽成活率,并且对这些生根剂调节进行改良后,还可以用在提高扦插育苗成活率以及叶面喷施等方面.
魏振荣
关键词:油松樟子松激素组合无机肥
文献传递
陕西省退耕地植被恢复过程与水土保持功能评价
陕西省是全国第一个实行退耕还林的省份,横跨亚热带、暖温带和温带3个气候带,地貌类型有山区、平原和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市之一。本研究针对陕西省主要退耕还林实施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学过程和环境效应等关键科学问...
魏振荣
关键词:水土保持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土壤生态
黄土丘陵区人工灌木林土壤酶特征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侵蚀环境下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的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和天然次生侧柏林为对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的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壤酶综合评价指数,分析了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改造为灌木林后,脲酶、蔗糖酶、磷酸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并随种植年限增长逐渐升高,相同林龄的沙棘林酶活性高于柠条林;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淀粉酶活性变化规律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除淀粉酶、脲酶外,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相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等主要养分因子的相关性显著。坡耕地由于人为活动干扰,土壤酶指数较低,改造为灌木林后随种植年限的延长显著增加,但是仍显著低于该地区植被破坏前顶级群落(天然次生侧柏林)。土壤酶指数可以表征各种酶活性大小的综合作用,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生态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演变过程。
魏振荣刘国彬薛萐李鹏
关键词:人工灌木林土壤酶活性黄土丘陵区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草地植物群落健康动态评价被引量:4
2009年
植被恢复重建是遏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之一,研究植被恢复重建过程、评价植物群落健康状况对加速植被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特点,建立了植物群落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草地植被恢复重建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植物群落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植被群落活力变化过程呈抛物线型;群落组织力基本呈波动性变化;恢复力的变化则与活力变化过程相反,在群落活力达到最高水平时,群落的恢复力降至最低;土壤健康呈波动性上升的变化趋势。综合评价表明,植物群落健康水平随着演替过程的发展呈波动性且逐渐上升的变化过程。
肖云丽温仲明李锐魏振荣
关键词:组织力恢复力评价指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