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时鉴
- 作品数:12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巴尔布达《中国新图》的刊本、图形和内容被引量:5
- 2009年
- 在西方.卫匡国被称为中国地理学之父.其公认的标志是1655年他的《中国新地图集》问世。1655年以前,西方绘制地图上的中国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托勒密世界地图上的中国;二是马可波罗世界观念影响下的中国;三是1584年巴尔布达《中国新图》问世及其影响下的中国地图。实际上,在前两个阶段西方还没有绘制出单幅的中国地图.因而也可以认为那是西方绘制中国地图的前史。
- 黄时鉴
- 关键词:中国地图世界地图马可波罗地图集地理学
- 元代缠足问题新探被引量:7
- 2006年
- 本文从讨论马可·波罗“漏写”缠足问题而引发对元代缠足现象的探讨。在对元代文献中的缠足资料和相关出土文物作了考辨后,作者认为:一、元代常见的“金莲”一词,其基本含义是指穿上女鞋的缠足,也用以单指缠足;二、其它称谓有罗鞋、绣鞋、弓鞋、凤头鞋和玉钩等;三、元代女鞋的显著特点是窄和弓;四、元代后期已有“三寸金莲”之类的记载,尽管当时这四个字尚未连用在一起。缠足自身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将文献资料和元代九双窄而长的女鞋(可称作“窄鞋”)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可以推论:元代缠足主流是将脚的前部缠得窄小,到了元代后期虽已出现类似“三寸金莲”的记载,但尚未成为主要制式。马可·波罗在元代前期来到中国,不可能闻见后来才流行的“三寸金莲”那样的缠足,而且他在华期间主要与蒙古人和色目人交往,也可能尚未闻知当时汉族妇女已有的将脚缠窄的习俗。
- 黄时鉴
- 关键词:缠足三寸金莲
- 地图上的“天下观”
- 2008年
- 利玛窦世界地图在中韩日三国的影响是不同的。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究。
- 黄时鉴
- 关键词:世界地图利玛窦测绘
- 苦竹斋札记三则被引量:1
- 2004年
- 从阿伯而小子说起'阿伯而小子'是一个人名。法国人雷缪萨(Abel Remusat,1788—1832)是著名的汉学家,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有一个汉文名字叫阿伯而小子。现在人们通常将雷缪萨在巴黎法兰西学院设立汉学讲座教授视作欧洲或西方汉学学科的起始。这个讲座的设立时间似乎自来说法不一。一说设于1814年12月11日,一说设于1815年1月16日。
- 黄时鉴
- 关键词:苦竹汉学小子
- 关于茶在北亚和西域的早期传播——兼说马可波罗未有记茶被引量:22
- 1993年
- 一马可波罗未有记茶,这成了某些学者判断他未曾到过中国的主要论据之一。从研究方法而言,这样的论证是不能成立的。对于古代旅行家留下的游记,宜从总体上探讨它的真实性,特别需注意他与前人及同时代人相比,是否正面提供了可以得到印证的新资料。以这样的标尺来衡量,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可波罗研究已经可以证明马可波罗确实到过中国,他对中国的描述从总体上看是真实的。反之,如果只要指出某部游记没有记载某些内容,就否定它的真实性,那就几乎可以否定全部游记,但这只能是一种对历史的苛求,缺乏逻辑的说服力。福赫伯另有说法。
- 黄时鉴
- 关键词:马可波罗蒙古人中国茶茶马贸易研究方法饮茶
- 纪昀与朝鲜学人
- <正>十八世纪时中韩之间的文化交流出现了一次高潮。那时候,以朝鲜使团燕行为契机,中韩两国的一些学人进行会晤,以笔谈、唱和、撰文、赠礼和通信等方式,交流着学问、识见和情怀,彼此仰慕,友谊深笃。本文试据中韩双方的历史文献,集...
- 黄时鉴
- 文献传递
- 《光明之城》伪书考被引量:4
- 2001年
- 《光明之城》出版后受到人们普遍重视。这是因为 :如果它是真的 ,那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古文献的发现 ;如果它是假的 ,那这就是一个令人不齿的文化造假事件。此书的“年代差错”问题乃是辨识其真伪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十个“年代差错”问题的详细考证 ,论断《光明之城》是一部后人编造出来的伪书。鉴于有的“年代差错”一直延伸到 2 0世纪 ,译编者塞尔本本人可能正是它的炮制者。
- 黄时鉴
- 关键词:伪书古文献中古编者文化
- 从地图看历史上中韩日“世界”观念的差异——以朝鲜的天下图和日本的南瞻部洲图为主被引量:6
- 2008年
- 17世纪初刊行的《利玛窦世界地图》在中韩日三国产生的影响各有不同。本文探究其原因,认为是由于历史上中韩日"世界"观念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从三国的地图上见读,并做出具体分析。作者以朝鲜的天下图和日本的南瞻部洲图为主对本题做了论述。结论是:在中国,牢固的传统"天下"观使利氏地图熔入明清地图的中华中心主义大统;在朝鲜,变异的"天下"观仍坚持以中国为中心的"大总",利氏地图传入较早却影响有限,而特殊的"天下图"得以产生和流传;在日本,利氏地图虽也遭到传统的"三国"观的拒斥,但实际上得到较为深广的"受容",后来其南瞻部洲图也在较大程度上接受了西方的世界观念。
- 黄时鉴
- 关键词:地图
- 马的骑乘与游牧文明的起源被引量:2
- 2005年
- 本文试图对马的骑乘与游牧文明的起源这个论题进行初步探讨。全文分三部分:①马的进化与驯养,据考古资料作出综述。②马具与马的骑乘,以考古资料为主,结合文献资料,主要讨论古代人类控驭马的关键工具——马衔的发明和使用,并连带涉及马鞍和马镫。③论述马的骑乘与游牧文明起源的关系。随着马的骑乘的产生和传播,在欧亚大陆北部草原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骑马民族,其中有的创造出灿烂的游牧文明。在早期游牧文明中,一般视为原生文明的三要素,仅青铜器这一要素是同样存在的,城市这个要素或者不存在或者规模较小且发展不充分,而文字这个要素则并不存在;如果把游牧文明看作是次生文明的一种类型,那么在草原诸游牧文明形成过程中,马的骑乘无疑有着至为关键的意义。
- 黄时鉴龚缨晏
- 关键词:马文化游牧文明中西文化交流
- 宁波华花书房刊本知见略述
- 刊印书报、开办学校和医院是新教入华传教的重要方法和特点。虽说其本意是在传教,但其中有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丰富内容,也为人所共知,只是有关的研究尚有待进一步的发掘和展开。
- 黄时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