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琬璐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再造术
  • 2篇软骨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小耳
  • 2篇先天性小耳畸...
  • 2篇小耳畸形
  • 2篇基因
  • 2篇畸形
  • 2篇耳畸形
  • 2篇耳廓
  • 2篇耳廓再造
  • 2篇耳廓再造术
  • 2篇表达基因
  • 2篇差异表达基因
  • 1篇源性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早产儿视网膜
  • 1篇早产儿视网膜...

机构

  • 5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5篇黄琬璐
  • 3篇杨庆华
  • 3篇林琳
  • 2篇刘戈
  • 2篇蒋海越
  • 2篇宋宇鹏
  • 1篇毕晔
  • 1篇潘博
  • 1篇杨庆华

传媒

  • 2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眼科新进展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先天性小耳畸形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验证研究
目的:  通过对先天性小耳畸形残耳软骨组织及对侧正常耳软骨组织的芯片检测,筛选小耳畸形相关差异表达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选择部分与小耳畸形关系较密切的基因,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进一步...
黄琬璐
关键词:先天性小耳畸形差异表达基因分子机制发病原因
文献传递
先天性小耳畸形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基因表达谱并验证差异表达基因。方法以我科收治的单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同一患者的残耳软骨组织为实验组,正常侧耳软骨组织为对照组。通过Agilent Arraystar Human Lnc RNA Microarray V3.0研究残耳和正常侧耳软骨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先天性小耳畸形软骨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共553条,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120条(如FGFR2基因上调2.64倍),表达下调的基因433条(如ZNF44基因和Wdr82基因分别下调2.00倍和3.65倍)。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胚胎发育、肢体形成、骨骼发育及信号转导等生物学事件。q 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软骨组织中FGFR2(t=4.588,P<0.01)基因表达上调,而ZNF44(t=5.398,P<0.01)和Wdr82(t=5.519,P<0.01)基因表达下调。与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一致。结论筛选了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差异表达基因,FGFR2、ZNF44和Wdr82基因表达变化可能与先天性小耳畸形发病有关。
黄琬璐林琳杨庆华宋宇鹏潘博毕晔
关键词:先天性小耳畸形耳软骨差异表达基因
皮肤扩张法耳廓再造术修复烧伤后不同程度耳廓缺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皮肤扩张法耳廓再造术在烧伤后耳廓不同程度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和操作要点。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行耳后乳突区皮肤扩张器植入术;二期取出扩张器,形成蒂在前方的耳后皮瓣及耳后皮下组织筋膜瓣,采取自体肋软骨雕刻成耳支架,将耳支架植入耳后皮瓣与筋膜瓣之间,乳突区创面植以中厚皮片,共修复33例烧伤后耳缺损患者。结果33例患者术后皮瓣血运良好,无坏死,植皮均成活,6~12个月以后外形良好,形态逼真,立体感强,耳轮、对耳轮、三角窝均清晰可见,耳廓无明显异位或变形吸收,无明显挛缩。再造耳廓外形满意。结论皮肤扩张法耳廓再造术应用于烧伤性耳廓不同程度缺损畸形的耳廓再造,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
黄琬璐杨庆华蒋海越林琳宋宇鹏刘戈燕静杰
关键词:皮肤扩张法自体肋软骨支架耳再造
一次成形耳廓再造术在适宜患者群中的应用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一次成形”耳廓再造术在适宜患者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自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期间本科室收入的24例需外耳再造患者,应用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行一次成形法耳廓再造。对照组为同期科室收入的相同病例,应用扩张皮瓣法行耳廓再造。结果经过术后1个月~2年的随访,平均随访约1年,其中拥有耳甲腔的再造耳形态逼真。Ⅱ度小耳畸形患者,与扩张皮瓣法耳廓再造相比,一次成形法耳甲腔较浅。24只再造耳廓总体形态效果较为满意。结论“一次成形”技术操作周期短,并发症少,与扩张皮瓣法相较,亦可以显现耳廓表面细微结构,兼具外形与立体感,在合适的患者群中,是一项可靠稳定的外耳再造术。
刘戈杨庆华林琳燕静杰黄琬璐蒋海越
关键词:耳廓再造筋膜瓣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与视网膜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是一种内源性非抑制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具有营养和保护神经、抗血管生成、抗炎、促进凋亡等多种生物活性,其在维持视网膜正常的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升高和/或抑制血管形成因子水平降低均有利于新生血管生成。PEDF作为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眼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PEDF与视网膜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黄琬璐杨庆华
关键词:色素上皮源性因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