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礼彬

作品数:17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青年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8篇角膜
  • 5篇视网膜
  • 5篇视网膜变性
  • 5篇网膜
  • 5篇小胶质细胞
  • 5篇膜炎
  • 5篇基质
  • 5篇基质细胞
  • 5篇胶质
  • 5篇角膜炎
  • 4篇炎性
  • 4篇真菌性
  • 4篇真菌性角膜
  • 4篇真菌性角膜炎
  • 4篇茄病镰刀菌
  • 4篇镰刀
  • 4篇镰刀菌
  • 4篇基因
  • 4篇基因修饰

机构

  • 17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建省眼科研...

作者

  • 17篇黄礼彬
  • 11篇徐国兴
  • 6篇韩晓丽
  • 5篇谢茂松
  • 3篇胡建章
  • 2篇崔丽金
  • 2篇郑卫东
  • 1篇侯丽枫
  • 1篇李泓
  • 1篇许松柏
  • 1篇崔乙
  • 1篇朱学军
  • 1篇陈鲤敏
  • 1篇林雯
  • 1篇许建斌
  • 1篇杨丽君
  • 1篇李剑冰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海峡科学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LR4-NLRP3炎性体信号在真菌性角膜炎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TLR4-NLRP3炎性体信号在茄病镰刀菌感染的小鼠角膜上皮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角膜上皮细胞,以茄病镰刀菌液(孢子密度为1×106 CFU/mL)刺激0 h(即未刺激)以及1、6、12h后,采用...
黄礼彬陈鲤敏韩晓丽
文献传递
SDF-1/CXCR4与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8年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SDF-1)是α组趋化因子家族的一个新成员,最早从骨髓的基质细胞中分离出来,其特异性受体CXCR4广泛地表达在许多组织和器官上,SDF-1/CXCR4在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调控造血、恶性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血管生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SDF-1/CXCR4的结构、功能、形成新生血管的机制及其与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黄礼彬韩晓丽徐国兴
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R4新生血管
角膜基质细胞Toll样受体4对茄病镰刀菌炎性反应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检测茄病镰刀菌刺激小鼠角膜基质细胞后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的表达分布状况,探讨TLR4与炎性因子分泌的关系。方法对小鼠角膜基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和鉴定;制备茄病镰刀菌液;M1Tr法观察菌液刺激对角膜基质细胞生长作用的影响;免疫组化、RT—PCR测定刺激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基质细胞TLR4的表达;ELISA检测封闭TLR4对菌液诱导的角膜基质细胞分泌TNF—α、IL一8的影响。结果采用消化法1-2d培养出小鼠角膜基质细胞,抗波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菌液刺激48h后,M1Tr法显示刺激组较对照组OD值明显下降;正常角膜基质细胞TLR4在蛋白及mRNA水平呈弱表达,刺激6h可达到高峰,12h开始逐渐降低;菌液可上调角膜基质细胞TNF—α、IL一8的释放,刺激3h、6h、12h的TNF一仅、IL一8的浓度与TLR4mRNA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预先封闭TLRg,可明显降低TNF一仅、IL一8的释放。各时间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可能通过TLR4识别真菌感染,TLR4在角膜对真菌的免疫炎性防御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韩晓丽黄礼彬胡建章
关键词:角膜基质细胞茄病镰刀菌TOLL样受体4真菌性角膜炎炎性反应
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脂多糖活化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背景视网膜小胶质细胞(RMG)的活化在视网膜变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趋化因子CX3C模体配体1(CX3CL1)参与小胶质细胞稳态的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可通过旁分泌的方式释放可溶性因子,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细胞的生物功能,但其对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途径和靶细胞是否为RMG尚不清楚。目的观察BMSCs对脂多糖(LPS)活化的RMG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探讨CX3CL1/CX3CR1信号通路对二者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视网膜胶质细胞混合培养和振荡分离的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RMG,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中CD11b、Iba1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表达以鉴定培养的RMG。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1mg/ml的LPS液2μl以刺激RMG24h,然后将细胞分为LPS对照组、BMSCs组和CB—BMSCs组,其中BMSCs组将RMG与BMSCs共培养24h,CB—BMSCs组将RMG与中和性抗体封闭CX3CL1的BMSCs共培养24h,未予LPS刺激的RMG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中RMG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采用EdU法观察各组RMG的增生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MG吞噬荧光微球后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利用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RMG的迁移细胞数。结果用视网膜胶质细胞混合培养和振荡分离的方法成功分离和培养出RMG,细胞中CD11b和Iba1阳性表达呈绿色荧光,GS呈阴性表达。空白对照组、LPS对照组、BMSCs组和CB—BMSCs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分泌量分别为(2.55±0.97)、(24.91±3.07)、(20.38±2.97)和(24.90±1.88)ng/m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90,P〈0.05);IL-1β的分泌量分别为(1.12±0.36)、(10.40±2.76)、(7.00±1.75)和(9.55±1.11)ng/m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96,P〈0.05);其中BMSCs组TNF-α和IL-1β分泌量均低
黄礼彬徐国兴谢茂松林雯崔乙李剑冰
关键词:视网膜变性SD大鼠
真菌及阿米巴混合感染性角膜炎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真菌及棘阿米巴混合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病、临床特征、诊断及其治疗。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9例真菌及棘阿米巴混合感染性角膜炎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分析其发病诱因、诊断方法及临床特征,采用抗真菌及阿米巴药物或结膜瓣遮盖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19例确诊病例中,14例发病与角膜外伤有关,3例与角膜接触镜相关;所有病例通过角膜刮片镜检,或真菌与阿米巴培养确诊;16例表现为角膜局部溃疡型,3例表现为基质环形浸润;5例经药物治愈,11例经结膜瓣遮盖治愈,2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结论真菌及棘阿米巴混合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病诱因以角膜外伤为主,角膜刮片镜检是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综合药物和手术治疗对感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胡建章许建斌黄礼彬朱学军韩晓丽徐国兴
关键词:角膜炎棘阿米巴真菌
CX3CL1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光损伤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视网膜变性是一类重要的致盲性眼病,可引起视网膜光感受器或神经节细胞的死亡。当前的治疗策略侧重于针对病因治疗,或通过维持疗法延缓视网膜细胞的死亡过程。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
黄礼彬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视网膜变性小胶质细胞
小切口无缝合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手术源性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评价小切口无缝合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手术源性散光(SIA)和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22例(139只眼)行小切口无缝合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测量角膜散光度,采用矢量分析法计算SIA值;并测量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的密度、丢失率。结果术后1周、1个月角膜散光度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3个月SIA值与术后1周、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所致SIA较低,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
黄礼彬郑卫东谢茂松杨丽君许松柏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角膜内皮细胞散光
CX3CL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活化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估CX3CL1/CX3CR1信号通路在MSCs和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中的影响.方法:脂多糖(LPS)刺激SD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并与MSCs、CX3CL1基因修饰的MSCs(CX3CL1-MSCs)、中和性...
黄礼彬徐国兴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小胶质细胞视网膜变性
角膜基质细胞Toll样受体4对茄病镰刀菌炎性反应的实验研究
韩晓丽黄礼彬
小胶质细胞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而小胶质细胞作为视网膜上固有的巨噬细胞,是由发育过程中血液单核细胞进入视网膜而形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具有免疫活性,活化后能够表达和分泌各种因子,参与了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其功能上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能加重神经元的损害,另一方面又能促进神经元的再生。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小胶质细胞的"正面效应"有利于维持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而其"负面效应"可能在AM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以小胶质细胞为靶点的治疗,可能延缓或减轻AMD的进展。
黄礼彬徐国兴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黄斑变性免疫反应趋化因子自噬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