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明能

作品数:19 被引量:131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免疫
  • 6篇病理
  • 5篇细胞
  • 5篇细胞瘤
  • 4篇溶酶
  • 4篇溶酶原激活剂
  • 4篇纤溶
  • 4篇纤溶酶
  • 4篇纤溶酶原
  • 4篇纤溶酶原激活
  • 4篇纤溶酶原激活...
  • 4篇巨细胞
  • 4篇巨细胞瘤
  • 4篇激活剂
  • 4篇骨巨细胞瘤
  • 3篇蛋白
  • 3篇肿瘤
  • 3篇左归丸
  • 3篇小鼠
  • 3篇临床病理

机构

  • 16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任明能
  • 10篇谢宇晖
  • 5篇李小兵
  • 5篇王丽新
  • 5篇匡忠生
  • 4篇傅思莹
  • 3篇朱玲
  • 3篇朱世红
  • 3篇罗颂平
  • 3篇许丽绵
  • 3篇董书堃
  • 2篇肖珊珊
  • 2篇吴建奇
  • 2篇江湧
  • 2篇邹衍衍
  • 2篇沈溪明
  • 2篇刘小虹
  • 2篇李海刚
  • 2篇吴启端
  • 2篇曾韵洁

传媒

  • 2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成药
  • 1篇江西中医学院...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NF-α对骨巨细胞瘤u-PA系统表达的调节及意义
2014年
目的探讨TNF-α对骨巨细胞瘤u-PA系统mRNA表达的调节及意义。方法骨巨细胞瘤原代培养及传代,加入外源性TNF-α,观察加入TNF-α前后细胞生长特性的变化,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的增殖指数,RTPCR检测u-PA系统mRNA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过程中可见到三种细胞:多核巨细胞(MGC)、巨噬细胞样单核细胞(MC)及纤维母细胞样单核细胞(FC),传代几次以后只有FC及MC;RT-PCR检测细胞中有u-PA、uPAR及PAI-1mRNA表达,加入TNF-α后mRNA的表达较加入前增高(P<0.05);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的增殖指数(PI),加入TNF-α后PI值较加入前增高(P<0.05)。结论外源性TNF-α促进骨巨细胞瘤原代培养细胞u-PA系统mRNA的表达及细胞增殖。
任明能董书堃文剑明张萌朱世红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MRNA
12例髓外浆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12例髓外浆细胞瘤病例,观察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特征及相关分子病理检测结果,收集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患者中,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59.1岁。临床多表现为局部症状,尿本周氏蛋白阴性,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阴性。其中头颈部7例,淋巴结2例,后纵隔、睾丸及空肠各1例。在显微镜下见浆样细胞弥漫浸润,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分为3级。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可表达CD38,CD138,CD79α,CD56,CyclinD1,MUM-1,并表现轻链限制。Ki-67增殖指数平均为35.8%。3例EB病毒编码的小mRNA(Epstein-Barr virus-encoded small RNAs,EBER)为阴性,1例示IgH基因重排阳性。10例获得随访,1例复发,1例死亡。结论:髓外浆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骨髓造血组织之外的浆细胞肿瘤,多发于老年男性。血清及尿液多无免疫球蛋白出现。诊断重点在于细胞的浆样分化形态特征、浆细胞免疫表型及轻链限制。预后较好,少数可能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需长期随访。
傅思莹匡忠生任明能肖珊珊谢宇晖
关键词:髓外浆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病理特征
十枣汤对悬饮(胸腔积液)模型大鼠干预作用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十枣汤对悬饮(胸腔积液)模型大鼠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72只Wistar大鼠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8只)、模型组(32只)、治疗组(32只),模型组、治疗组根据胸腔内注入角叉菜胶后处死时间,再分为12、24、36、48 h组,每组8只。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尿量、大便性状。测定各组大鼠胸腔积液量,对胸腔积液进行细胞分类和计数,采用HE染色观察胸膜的病理变化。结果:注入角叉菜胶后大鼠胸膜腔有明显渗出,数据显示渗出液量24 h达高峰,36 h后开始下降,至48 h仅有极少量的液体渗出。治疗组也有相似的规律,但与模型组同时点相比较,胸水量明显减少(均P<0.05)。渗出液中白细胞总数升高且以多核细胞为主,与模型组比较总体有减少趋势,但个别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胸膜病理切片显示治疗组各时相胸膜间质水肿及白细胞浸润均比模型组同时点为轻。结论:十枣汤对悬饮(胸腔积液)模型大鼠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减少胸腔积液量;减轻胸膜间质水肿及胸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降低胸腔积液白细胞的总数。
李枚霜李小兵林柳青王丽新黎国政杨平英任明能谢宇辉
关键词:悬饮胸腔积液十枣汤胸膜炎
金福安汤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金福安汤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将50只Lewis肺癌荷瘤小鼠分为金福安汤高、中、低剂量组,环磷酰胺(CTX)组,模型组;给药结束后计算各组小鼠平均瘤体质量、抑瘤率、肺表面转移灶及抗转移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Lewis肺癌小鼠的p120ctn表达以及RhoA、Cdc42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金福安汤中剂量组及CTX组的瘤体质量明显减轻(P<0.05);金福安汤中、高剂量组及CTX组小鼠的肺转移灶数明显减少(P<0.01,P<0.05);金福安汤中剂量组及CTX组的p120ctn异常表达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P<0.05);金福安汤中剂量组和CTX组的RhoA、Cdc42的异常表达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金福安汤具有抑制小鼠Lewis肺癌生长及转移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p120ctn的异常表达,进而抑制RhoA和Cdc42的异常表达相关。
曹洋林洁衡任明能谢宇晖吴玉生李丹青周健洪陈文华
关键词:肺癌P120CTNRHOACDC42
骨巨细胞瘤组织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系统mRNA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及复发的关系(英文)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giantcelltumorofbone,GCT)组织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u-PA)系统mRNA的表达与GCT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2例GCT组织u-PA,u-PA受体(u-PAR)及其抑制因子2(PAI-2)mRNA的表达。结果:①u-PA,u-PAR,PAI-2mRNA在GCT组织多核巨细胞(MGC)的阳性率分别为64.3%,71.4%和40.5%;单核基质细胞(MC)的阳性率分别为54.8%,45.2%和9.5%。②Ⅱ、Ⅲ级和复发组GCT的MGCu-PAmRNA与MCu-PA,u-PARmRNA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Ⅰ级(χ2分别为8.00,7.82,6.81,P<0.05)和无复发组(χ2分别为5.49,5.54,9.84,P<0.05);③GCT组织两种细胞间的u-PAmRNA表达(P<0.05)、MGCu-PAR与PAI-2mRNA的表达间、MCu-PA与u-PARmRNA的表达间均呈正相关(χ2分别为7.20,8.19,P<0.05);MGCPAI-2mRN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MC的阳性率(χ2=10.73,P<0.05)。结论:GCT组织u-PA,u-PARmRNA的表达,尤其是在MC中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李海刚董书堃曾韵洁沈溪明曾弘任明能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生物学行为肿瘤复发病理分级
乳腺恶性导管内乳头状病变28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乳腺恶性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临床表现,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收集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5.7岁,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和乳腺肿块。组织学类型:导管内乳头状癌22例、包膜内乳头状癌2例及实性乳头状癌4例。镜检:肿瘤呈乳头状或实体状,可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肿瘤细胞形态多一致,细胞核级别低。免疫组化标记示大部分患者肿瘤细胞ER和PR均呈强阳性,HER-2、CK5/6均呈阴性;结节内CK5/6、p63、SMA均呈阴性。实性型者部分可表达CD56、Syn、CgA。Ki-67增殖指数平均为5.3%。27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10~79个月,患者均存活。结论乳腺恶性导管内乳头状病变好发于老年女性,组织学形态多样,诊断需结合临床、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应与导管内乳头状瘤鉴别。该肿瘤具有较为惰性的生物学行为,预后较好。
傅思莹匡忠生任明能肖珊珊谢宇晖
关键词:乳腺肿瘤导管内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
从卵泡凋亡的调节机制研究左归丸对免疫性卵巢早衰的治疗作用
目的:结合卵泡发育的规律对左归丸治疗免疫性卵巢早衰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以小鼠透明带3为抗原,皮下多点注射免疫BALB/c雌性小鼠建立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设左归丸低、中、高剂量进行治疗,以己烯雌酚为阳性对照,流式细胞...
朱玲罗颂平许丽绵谢宇晖任明能何玉萍
关键词:左归丸卵巢早衰AZPABFSHE2
TNF-α及M-CSF对骨巨细胞瘤u-PA系统表达的调节及意义
骨巨细胞瘤(giantcelltumursofbone,GCT)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好发于青壮年,生物学行为表现为局部骨质溶解,术后复发率高,常引起病理性骨折,造成劳动力丧失.组织学上,GCT以不同数量的多核巨细胞(MG...
任明能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纤溶酶原激活剂RT-PCR
文献传递
原位杂交检测骨巨细胞瘤u-PA、u-PAR和PAI-2 mRNA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研究骨巨细胞瘤 (giantcelltumorsofbone,GCT)组织u PA、u PAR和PAI 2mRNA的表达与GCT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42例GCT组织u PA和u PAR和PAI 2mRNA的表达。结果  (1)u PA、u PAR和PAI 2mRNA在GCT组织多核巨细胞 (MGC)的阳性率分别为 6 4.3%、71.4%和 40 .5 % ;单核基质细胞 (MC)的阳性率分别为 5 4.8%、45 .2 %和 9.5 %。 (2 )Ⅱ、Ⅲ级和复发组GCT的MGCu PAmRNA与MCu PA、u PARmRNA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Ⅰ级和无复发组 (P均 <0 .0 5 )。 (3)GCT组织两种细胞间的u PAmRNA表达、MGCu PAR与PAI 2mRNA的表达间、MCu PA与u PARmRNA的表达间均呈正相关 ;MGCPAI 2mRN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MC的阳性率(P均 <0 .0 5 )。结论 u PA、u PARmRNA在GCT组织中的表达 ,尤其是在MC中的表达 ,提示肿瘤分化较低和有复发倾向 ;MC可能是GCT中主要的肿瘤细胞。
李海刚董书堃曾韵洁沈溪明曾弘任明能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纤溶酶原激活剂U-PAU-PARPAI-2MRNA
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超声及病理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超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5-2010年我院确诊的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共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超声表现、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4.5岁,术后预后良好。术前超声检查1例未查出病变,其余5例均为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5例边界均欠清,1例为毛刺状;1例有点状钙化。病理检查:4例表现为导管内实性神经内分泌癌,其中3例伴间质浸润;2例为浸润性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癌细胞排列成岛状、巢状,可见菊形团、纤维血管轴心及栅栏状排列;癌细胞强表达ER、PR,NSE等,不表达CK5/6。结论: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预后良好,超声表现为边界欠清的低回声实性肿块,后方回声增强;病理特征为岛状、栅栏状排列,并有纤维血管轴心及菊形团;免疫组化标记具有特征性,NSE、Syn强表达,CK5/6不表达,可辅助鉴别。
匡忠生傅思莹任明能谢宇晖朱世红
关键词:乳腺肿瘤超声检查免疫组织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