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晓芬

作品数:20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动脉
  • 8篇血管
  • 5篇动脉狭窄
  • 4篇造影
  • 4篇脑血
  • 4篇脑血管
  • 4篇颈动脉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缺血
  • 3篇重度狭窄
  • 3篇卒中
  • 3篇桡动脉
  • 3篇介入
  • 3篇颈动脉狭窄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凋亡
  • 2篇动脉硬化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短暂性

机构

  • 19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心肺血...

作者

  • 19篇何晓芬
  • 11篇王力锋
  • 7篇张茁
  • 6篇郭旭
  • 6篇王力
  • 6篇张楠
  • 6篇于蕾
  • 6篇范承哲
  • 2篇张勤奕
  • 2篇杨新健
  • 2篇毕齐
  • 2篇王洋
  • 1篇李同勋
  • 1篇楼小琳
  • 1篇勇强
  • 1篇李春梅
  • 1篇刘悦
  • 1篇郭曦
  • 1篇牛宏珍
  • 1篇周子杰

传媒

  • 5篇心肺血管病杂...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41例复发缺血性脑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二级预防现状被引量:37
2010年
目的了解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及影响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的因素,为规范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8月~12月期间连续收入北京21家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缺血性卒中及TIA患者,对其中复发性卒中54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1例复发性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比例为58.4%,降压药、降糖药和他汀类药治疗比例分别为82.3%、85.3%和14.2%。年龄≥60岁(P=0.011)、退休(P=0.021)、脑卒中史(P<0.001)、心绞痛史(P=0.001)、心梗史(P=0.037)及高血压史(P=0.016),是抗血小板依从性的促进因素。结论复发性卒中二级预防现状不容乐观,药物干预危险因素治疗依从性低。
王力张茁何晓芬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高血压
CABG术前颈动脉重度狭窄亚满意血管成形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分析CABG术前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亚满意球囊扩张和小直径支架置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连续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左主干或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合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患者,行小球囊亚满意扩张及小直径支架置入术,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和影像资料等。30例中冠心病左主干病变6例,三支病变24例。既往同侧颈动脉狭窄伴脑梗塞2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例。技术成功定义为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前向血流mTICI3级,且残余狭窄<50%。围手术期并发症定义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CABG术后30天内出现急性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全因性死亡。亚满意成形定义为球囊扩张和支架成形至靶血管管腔直径的80%。结果全组手术成功29例(96.7%,29/30)。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术后随访30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塞各1例,无心脏相关并发症。结论CABG术前接受亚满意球囊扩张和小直径支架置入术安全可行,可减少颈动脉狭窄介入术中迷走反射所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良事件和CABG围手术期低灌注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
郭旭范承哲马玉栋王力锋张楠王洋于蕾何晓芬杨新健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程序性死亡。它是有一系列酶参与、由基因控制的一个主动的、高度有序的死亡过程,表现为细胞浆浓缩,染色质固缩,最后形成多个凋亡小体而被吞噬。对生物机体的正常发育及自身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细胞凋亡功能的失控、抑制或增加均会引起机体平衡失调,是多种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发现细胞凋亡对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一定作用,在预防和干预斑块进展方面有重要临床意义。
何晓芬张茁
关键词:细胞凋亡动脉硬化
北京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的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对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采取ABCDE策略治疗,分析患者出院后能否维持高水平药物治疗的符合率。方法选择2007年8~12月连续收入北京地区21家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缺血性脑卒中和(或)TIA患者1166例,记录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降压、降糖及调脂药物等治疗情况,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出院后90d、6个月和1年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降压、降糖和调脂治疗的符合率。结果 1166例患者中,复发性脑卒中541例,其抗血小板治疗比例为58.4%,降压、降糖和他汀类药物治疗比例分别为82.3%、85.3%和14.2%。出院后,完成90d、6个月及1年随访的患者分别为1012例、1012例和981例,其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降压、降糖和调脂治疗的符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复发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现状不容乐观,采取ABCDE策略治疗,对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进行规范干预后,明显缩小二级预防循证证据与临床实践的差距,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治疗的符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张茁王力何晓芬楼小琳
关键词: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抗高血压药降血糖药
青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型分析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型。方法 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登记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 120例,抽取其中青年脑梗死患者337例,作为青年组。随机按1∶1比例从剩余的4 783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中抽取337例作为中老年组。我们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记录是否存在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病、心脏疾病史、卒中病史/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组间进行比较,探究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型。结果青年组卒中危险因素暴露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男性、高血压、吸烟史、高脂血症、饮酒史、高Hcy血症、糖尿病、心脏疾病史、卒中病史/家族史、高尿酸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偏头痛。中老年卒中组危险因素暴露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脂血症、高血压、男性、吸烟史、糖尿病、心脏疾病史、卒中病史/家族史、饮酒史、高Hcy血症、高尿酸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偏头痛。青年组中男性、吸烟史、饮酒史、高Hcy血症比例高于中老年组患者,而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疾病史、卒中病史/家族史比例低于中老年组患者[81. 9%(276/337)比70. 3%(237/337)、64. 4%(217/337)比49. 3%(166/337)、38. 3%(129/337)比23. 7%(80/337)、37. 4%(126/337)比18. 4%(62/337),66. 2%(223/337)比78. 9%(266/337)、25. 2%(85/337)比40. 4%(136/337)、49. 3%(166/337)比81. 0%(273/337)、16. 3%(55/337)比37. 7%(127/337)、12. 5%(42/337)比32. 6%(110/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青年组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比例最高[47. 5%(160/337)],其次为小动脉闭塞型[32. 0%(108/337)],不明原因型占比12. 8%(43/337),心源性栓塞型占比10. 1%(34/337)。不明原因型中男性占比较高。中老年组患者
王力何晓芬王力锋刘广志张茁
关键词:脑梗死
缺血性卒中患者采取ABCDE策略提高出院90天二级预防药物治疗依从性研究
王力张茁何晓芬
远端桡动脉途径和传统桡动脉途径穿刺对脑血管介入诊疗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比较
2024年
目的探讨远端桡动脉途径(dTRA)和传统桡动脉途径(cTRA)穿刺对脑血管介入诊疗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脑血管病科行脑血管介入诊疗的患者90例。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cTRA组和dTRA组。使用数字评定量表(NRS)对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比较2组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指标、NRS评分以及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cTRA组57例,dTRA组33例。除饮酒比例、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比例、血糖水平外,2组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未出现NRS评分高于5分者,dTRA组内疼痛评分低的患者比例较高。dTRA组NRS评分低于cTRA组[0(0,0.5)分比2.0(1.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300,P<0.001)。2组穿刺点发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围术期均无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相对于cTRA穿刺而言,脑血管介入患者选择dTRA穿刺能减轻疼痛程度,且不增加并发症。
温颖月袁钟毓孟丽张晓萍何晓芬于蕾王力锋
关键词:脑血管介入穿刺途径疼痛评估
新型长鞘在颈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治疗路径建立的初步探讨
2024年
目的:探讨新型长鞘在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路径建立初步使用经验。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脑血管病科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C1段)重度狭窄(≥70%)患者,使用新型长鞘建立路径,收集一般资料、临床及影像资料等。共30例,颈总动脉狭窄者6例(20.0%),颈内动脉C1段狭窄18例(60.0%),颈总动脉、颈内动脉C1段共同受累者6例(20.0%)。既往同侧颈动脉狭窄伴脑梗死者21例(70.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9例(30.0%)。技术成功定义颈总动脉靶血管到位率及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前向血流(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score,mTICI,mTICI)3级,且残余狭窄<30%为技术成功;技术失败定位为路径建立失败更改其他介入材料,围手术期并发症定义为术后30d内同侧颈动脉急性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和全因性死亡。结果:30例患者均患者手术成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1例出现短暂性全面性遗忘;术后随访30d同侧颈动脉脑梗死1例,未出现死亡并发症。结论:新型长鞘在颈动脉路径建立中是安全可行的,可增加迂曲颈总动脉通路导管到位率,减少路径建立过程中血管损伤。
郭旭何晓芬王力锋范承哲张楠霍晓川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安全性
基于造影诊断的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合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CCAS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诊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282例,均同期行心脑联合造影。根据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的不同,分别将282例患者分为非重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对各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既往脑梗死、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依据同期心脑联合造影的结果,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NASCET)标准评估冠状动脉、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并分为轻度狭窄(狭窄率<50%)、中度狭窄(50%≤狭窄率<70%)、重度狭窄(狭窄率≥70%)。将任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且同时满足左主干或左侧前降支或左侧回旋支或右侧冠状动脉中任一血管重度狭窄定义为CCASS,并依此将282例患者分为CCASS组和非CCASS(轻、中度狭窄)组,分别为78例和204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比较。以发生CCASS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分析CCASS的影响因素。结果(1)282例CHD合并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颈内动脉重度狭窄107例(37.9%),冠状动脉重度狭窄170例(60.3%),CCASS 78例(27.7%)。(2)CHD合并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OR=1.088,95%CI:1.054~1.123,P<0.01)、吸烟(OR=3.090,95%CI:1.720~5.530,P<0.01)、既往脑梗死(OR=2.646,95%CI:1.376~5.086,P=0.004)和糖尿病(OR=1.790,95%CI:1.010~3.170,P=0.046)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饮酒、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均非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影响因素
王力锋何晓芬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狭窄
神经介入患者远端桡动脉入路诊疗安全性和可行性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穿刺在神经介入诊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dTRA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或支架植入术诊疗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入手术室至穿刺成功时间、手术时间、X线辐射时间、总辐射剂量)、手术相关并发症、穿刺相关并发症。结果共纳入患者34例,其中男26例,女8例,年龄(61.6±9.0)(33~74)岁。dTRA脑血管造影技术成功率为100%。入手术室至穿刺成功时间为(23.1±10.1)(9~50)min,手术时间为(46.1±27.4)(14~154)min,X线辐射时间为(17.7±12.3)(6~69)min,总辐射剂量为(671.6±334.3)(70~1573)mGy。造影完成后17例同期接受介入治疗,其中1例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造影后拟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术,因路径迂曲改为股动脉穿刺。dTRA行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4.1%(16/17)。术后24 h 1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现急性支架内闭塞,急诊取栓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0分。术后患者未出现穿刺点淤血、出血、血肿及桡动脉闭塞。结论dTRA行神经介入诊断和治疗安全可行。
何晓芬郭旭范承哲马玉栋张楠于蕾王力锋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神经介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