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桂军

作品数:20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医苑新星培养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急性
  • 6篇梗死
  • 5篇血管
  • 4篇脑血
  • 4篇脑血管
  • 4篇痉挛
  • 3篇血管痉挛
  • 3篇血浆
  • 3篇腔隙
  • 3篇腔隙性
  • 3篇脑血管痉挛
  • 3篇急性脑梗死
  • 3篇磁共振
  • 2篇抑制物
  • 2篇震颤
  • 2篇神经元
  • 2篇特发性
  • 2篇特发性震颤

机构

  • 19篇复旦大学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20篇余桂军
  • 14篇任传成
  • 13篇周玲
  • 10篇倪冬艳
  • 6篇谢连红
  • 5篇钱湘绮
  • 4篇孟令平
  • 4篇段磊
  • 4篇蒋雨平
  • 3篇刘立根
  • 3篇彭名淑
  • 3篇王萃山
  • 3篇周亚刚
  • 3篇王妹芳
  • 2篇朱宏钧
  • 2篇吴强
  • 2篇李郁欣
  • 2篇沈黎玮
  • 1篇王云甫
  • 1篇靳珍

传媒

  • 5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洛酮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5
2005年
目的 :观察加用纳洛酮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 ,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后 72 h内入院 ,经头颅 CT或 MRI证实符合临床表现及相应影像学改变的患者 ,按诊断标准分成腔隙性和非腔隙性脑梗死两类 ,将非腔隙性脑梗死又分为轻型〔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 (NIHSS<8)〕及重型(NIHSS≥ 8)。在入院时及治疗 4周时行 NIHSS和改良 Rankin评分 (MRS)。对照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或脑益嗪、脑复康、都可喜等常规脑保护剂药物 ;纳洛酮组加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 1.6~ 2 .0 mg/ d静脉滴注 ,疗程3~ 4周 ;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抗凝、降纤、稀释或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结果 :16 8例患者入选 ,纳洛酮组71例 ,对照组 97例。纳洛酮组和对照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改善 ,但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 ,加用纳洛酮并不比常规治疗更能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在轻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 ,加用纳洛酮较对照治疗更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 NIHSS值 ,但 MRS差值与对照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在重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 ,加用纳洛酮与对照治疗组相比能显著地降低 NIHSS及 MRS值。结论 :纳洛酮作为一种新型的脑保护剂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减轻残疾 ,对重症。
周玲任传成余桂军
关键词:纳洛酮急性缺血性中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脑结核瘤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回顾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分析脑结核瘤的临床特点 ,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及治疗效果。方法 :结合文献对 1例多发性脑结核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例脑内结核瘤粟粒样分布 ,病灶多达 15个以上 ,同时累及大脑、小脑及脑干 ,抗结核治疗后病灶缩小 ,数目明显减少。结论 :脑结核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抗痨效果综合判定。药物治疗是有效的 ,但需长程、规则。
周玲任传成余桂军倪冬艳
关键词:脑结核瘤病灶影像学表现大脑小脑
脑卒中后尿失禁的尿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异常 ,并与前列腺增生症、腰骶髓病变排尿异常进行比较。方法 :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 40例 ,腰骶髓病变患者 9例 ,前列腺增生患者 2 2例。患者均行尿动力学检查 ,分析膀胱尿道功能。结果 :脑卒中后尿失禁主要尿动力学异常为逼尿肌反射亢进 ( 70 0 % ) ,尿道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 ( 3 7 5 % )。与逼尿肌反射亢进相关的主要病变为额叶和基底节。与腰骶髓病变、前列腺增生组尿动力学异常有显著差异。结论 :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改变以逼尿肌反射亢进和尿道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为主。
苏雅茹王坚蒋雨平王文章方祖军任传成何家扬余桂军
关键词:尿失禁尿动力学脑卒中逼尿肌反射亢进尿道外括约肌膀胱
磁共振测量正常人、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患者基底节区核团体积的研究
沈黎玮蒋雨平吴强李郁欣周玲段磊倪冬艳余桂军任传成孟令平
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多系统萎缩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临床上均可表现为震颤,和(或)少动强直症状,在疾病早期,症状表现不典型时,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  典型的ET表现为运动性和(或)姿势性震颤,无肌强直,运动障碍,有家族遗...
关键词:
关键词:磁共振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
2次注血致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通过 2次注血的方法建立鼠脑血管痉挛模型。方法 :2 1只雄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一次注血组、二次注血组 ,分别经额钻孔沿蛛网膜下腔插导管于Willis环处 ,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 15 0 μl、一次注血组注入自体血 15 0 μl、二次注血组在 1次注血后2 4h再次注入 10 0 μl。结果 :①大体观察 :2次注血组开颅取脑见大量血液积聚于Willis环处 ,大脑前中动脉、基底动脉均被陈旧性血凝块包裹 ,前颅窝底、蝶鞍及后颅窝处均有陈旧性血凝块残留 ;一次注血组有陈旧性血凝块 ,但量较少 ,对照组无异常。②rCBF测定 :一次及二次注血组rCBF值均较对照组低 (P <0 .0 1) ;二次注血组与一次注血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1)。③微血管形态学观察及图象分析 :一次注血组血管总面积和血管数较对照组降低 (P <0 .0 1) ,而平均血管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二次注血组血管总面积、平均血管面积均与对照组和一次注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一次注血后微血管开放减少 ,二次注血后发生脑血管显著痉挛。 2次注血可制成恒定的鼠脑血管痉挛模型。
任传成谢连红余桂军周玲倪冬艳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RCBF
丽珠利脉胶囊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2003年
目的 探讨丽珠利脉胶囊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前瞻性对照法,对31例住院病人应用丽珠利脉胶囊治疗,和脑复康组作对照,主要观察临床治疗效果,主要表现眩晕、视觉障碍、眼球震颤、Romberg征、直线行走改善时间及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 丽珠利脉治疗组较脑复康组治疗效果明显,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缩短,血液流变学亦明显改善,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丽珠利脉胶囊为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有效药物。
余桂军任传成周玲
关键词: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对大鼠脑血管痉挛后局部脑血流量与微血管的影响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 (GM1)对脑血管痉挛 (CVS)后局部脑血流量 (rCBF)与微血管的影响 ,以探讨其防治CVS的可能性。方法 将 2 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VS组、尼莫地平组 (Nim组 )、GM1治疗组 (GM1 T组 )、GM1预防组 (GM1 P组 )。运用蛛网膜下腔二次注血制备CVS模型。每组分别于二次注血后 0h、0 5h、1h、3h及 6h测量rCBF ;6 5h后断头取脑 ,抗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标记微血管 ,图像分析观察颞叶皮质微血管的数密度、面密度。结果  (1)rCBF :二次注血后CVS组、Nim组、GM1 T组的rCBF明显下降 (均P <0 0 1) ,6h时Nim组、GM1 T组的rCBF回升至注血前水平 ,CVS组的rCBF无明显回升 ;GM1 P组在二次注血后rCBF无明显下降。 (2 )图像分析 :CVS组的微血管数目、面积及平均面积均减少 (均P <0 0 1) ;Nim组的微血管面积较对照组、CVS组明显增加 (均P <0 0 1) ;GM1 T组的微血管数目、面积及平均面积较对照组、CVS组显著增加 (均P <0 0 1) ;GM1 P组的微血管数目、面积及平均面积增多最明显 ,与CVS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均P <0 0 1)。结论 蛛网膜下腔二次注血可降低rCBF、减少皮质微血管数目和面积 ,诱发CVS,尼莫地平可缓解CVS程度 ,但GM1的治疗作用比尼莫地平更强 。
任传成王云甫谢连红周亚刚钱湘绮余桂军周玲倪冬艳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局部脑血流量神经节苷脂
GM1防止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任传成王支甫谢连红周亚刚钱湘绮余桂军周玲倪冬艳
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并发症。该课题运用脑血流量测定法、免疫组化+图像分析、尼氏染色、电镜观察等方法探讨了GM1防治脑血管痉挛的可能性,结果发现GM1对脑血管痉挛的治...
关键词:
关键词:GM1脑血管痉挛神经细胞
格斯特曼综合征及其康复治疗:2例报告(英文)
2004年
背景:格斯特曼综合征(Gerstmannsyndrome,GS)临床少见,其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的:探讨GS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康复治疗。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回顾性分析。地点和对象:2003-04/2003-08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例GS患者。干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加用高压氧治疗。按GS四主征及失读、命名性失语给以康复治疗,时间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GS四主征及失读、命名性失语的评分情况。结果:GS多为脑血管病、肿瘤等所致,本文1例患者由一氧化碳中毒引起更为罕见,但头颅MRI显示大脑顶枕区有病灶,可能为缺氧所致。GS的四主征由于损害大脑顶枕区与身体、手指和数字空间定位独特性缺陷有关,但很少单独存在。GS的康复治疗有效,左右失认、手指失认相对恢复较好。结论:GS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康复治疗研究有十分重要意义。
余桂军周玲谢莲红倪冬艳任传成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脑梗塞康复
急性脑梗死的规范化处理策略研究
任传成谢连红段磊倪冬艳沈黎炜施永辉靳珍石蕾余桂军
该课题通过对急性脑梗塞病人的规范化治疗研究,制定了急性脑梗死的溶栓、降纤治疗规范,包括治疗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和详细的规范化治疗流程;通过研究拓展了溶栓的治疗时间窗:NINDS试验已经证实rt-PA可用于急性脑梗塞的溶栓治...
关键词: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