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国顺

作品数:46 被引量:296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13篇磁共振
  • 12篇肿瘤
  • 12篇成像
  • 11篇体层摄影
  • 10篇体层摄影术
  • 10篇X线
  • 9篇X线计算
  • 9篇X线计算机
  • 9篇磁共振成像
  • 8篇细胞
  • 7篇动脉
  • 6篇细胞瘤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心肌
  • 5篇影像
  • 5篇原发性
  • 4篇动脉成像
  • 4篇心肌病
  • 4篇型心

机构

  • 23篇广州市第一人...
  • 17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一八...
  • 1篇解放军184...
  • 1篇江西鹰潭解放...
  • 1篇浙江省台州恩...

作者

  • 43篇刘国顺
  • 17篇成官迅
  • 16篇阎静
  • 16篇虞康惠
  • 15篇魏新华
  • 12篇江新青
  • 11篇杨蕊梦
  • 9篇谌丹丹
  • 8篇黎蕾
  • 8篇熊炜烽
  • 4篇韦程纲
  • 4篇徐向东
  • 3篇郭媛
  • 2篇彭程
  • 2篇黄云海
  • 2篇楼慧玲
  • 2篇赖丽莎
  • 2篇谭洁莹
  • 2篇吴梅
  • 1篇陈阿梅

传媒

  • 5篇放射学实践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中国CT和M...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功能与分子医...
  • 2篇广州医药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临床应用解剖的双源CT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双源CT(DSCT)形态学特征,以提高对MB-MCA临床诊断价值的认识。方法分析3709例冠状动脉CTA病人,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冠状动脉16段分段法对检出的MB-MCA进行准确定位,对其长度、深度、收缩期管腔压缩程度及其伴随的粥样硬化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3709例病人中发现MB-MCA 638例,检出率约17.20%,共检出654支MB-MCA,其中426支位于7段(S7)、72支位于8段(S8)、56支位于6段(S6),其余分别分布于2段(S2)、3段(S3)、4段(S4)、9段(S9)、11段(S11)、12段(S12)、13段(S13)及16段(S16);MB-MCA平均长度为(20.52±9.84)mm,平均深度为(1.27±0.93)mm;收缩期时MCA管腔呈现不同程度的狭窄,但重度狭窄罕见;92例MB-MCA患者在MCA前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结论 DSCT不仅可直接显示MB-MCA的解剖形态,还可动态评价其在整个心动周期的变化,为MB-MCA临床意义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虞康惠成官迅刘国顺阎静
关键词:心肌桥壁冠状动脉X线计算机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和MRI诊断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mal tumor,pPNET)的CT及MRI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病理证实的pPNET 的CT及MRI表现.结果...
刘国顺李雯曦卢晓文黎蕾谌丹丹魏新华
关键词: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MRI
3.0 T动态增强磁共振对卵巢肿瘤的半定量及定量分析研究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半定量及定量分析方法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首诊经病理证实为卵巢恶性肿瘤组17例(包括原发卵巢腺癌9例、卵巢转移腺癌6例、卵巢淋巴瘤2例),良性肿瘤或正常对照组15例(包括卵巢囊腺瘤5例、正常卵巢8例、卵巢囊肿2例)。均行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并使用SIEMENS TISSUE 4D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测得感兴趣区的Ktrans、Kep、Ve值。对良、恶性组的TIC曲线及定量灌注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卵巢良、恶性组TIC曲线形态存在明显不同(P<0.05);良性组均为I型曲线(100%),恶性组中II型曲线所占比例最高(71%)。以I型曲线作为诊断良性标准,II型曲线作为诊断恶性标准,ROC曲线分析得出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定量灌注参数值:Ktrans值分别是恶性组(0.166±0.077)min-1、良性组(0.071±0.025)min-1;Kep值分别是(0.455±0.172)min-1、(0.363±0.242)min-1;Ve值分别是(0.438±0.137)、(0.426±0.154)。恶性组平均Ktrans值比良性病变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恶性组与良性组的平均Kep及Ve值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218、P=0.821)。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方法对卵巢良、恶性肿瘤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良性肿瘤/组织多表现为I型曲线,恶性肿瘤多表现为II型曲线。定量参数Ktrans值对卵巢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郭永梅黄云海魏新华杨蕊梦刘国顺徐向东李雪丽
关键词:卵巢肿瘤磁共振成像药代动力学
少见部位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bones,EGB)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少见部位EGB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结果 10例中,单发8例,多发2例。其中,四肢骨6例,锁骨、肩胛骨各1例,骨盆2例。四肢骨主要表现为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晰,轻度硬化边,骨皮质受压变薄呈"弧"形压迹或"扇"形改变,可伴有骨膜反应,多数连续,超过病变长度;其他少见部位表现类似恶性骨肿瘤,缺乏特异性。结论四肢骨EGB现有一定的特征,综合分析可提高本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其他少见部位EGB诊断困难,需与恶性骨肿瘤鉴别。
刘国顺成官迅张静阎静虞康惠刘庆
关键词:嗜酸性肉芽肿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
滑膜肉瘤的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0例滑膜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①滑膜肉瘤好发于四肢大关节附近,尤其下肢关节;②X线表现为软组织肿胀或明显肿块影,肿块内有时可见点状钙化;CT一般表现为略低于肌肉密度的肿块,内部密度欠均匀,可见肿块内钙化及邻近骨质侵犯;MRI示肿瘤信号不均匀,T2WI上肿瘤多呈三重信号征,其间有低信号间隔,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滑膜肉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表现,尤其MRI特点有较强的诊断参考价值。
虞康惠成官迅刘国顺阎静
关键词:滑膜肉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病理
多元化PACS教学模式结合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7年
医学影像学教学已逐步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基于PACS教学模块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学习观念,课内将案例教学法(CBT)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相结合,课下以微课程为补充,将理论、阅片考核与迷你临床演练评估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郭媛高明刘国顺吴梅魏新华江新青
关键词:PACS医学影像学
原发性肾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与病理表现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肾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肾脏MFH临床资料及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4例均为单发,左、右肾各2例,其中位于肾窦区3例,肾实质1例。CT平扫均表现为不均匀等、稍低密度影,内见点、片状坏死区;动态增强扫描皮髓期4例均表现为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实质期、肾盂期持续强化3例,强化程度下降1例;病变内低密度坏死区始终未见强化。3例位于肾窦区病变均表现为同侧不同程度肾积水、输尿管扩张及肾功能下降;2例累及邻近组织结构;1例包绕同侧肾动脉。结论肾脏MFH的CT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但动态增强扫描对明确诊断有一定帮助,最终确诊仍依赖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谌丹丹魏新华刘国顺杨蕊梦熊炜烽
关键词:肾肿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肾脏原发性未分化多形性肉瘤MSCT诊断及病理对照研究
刘国顺
导师责任制结合PBL教学法在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39
2018年
目的探索导师责任制结合PBL教学法在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质量。方法观察2013年7月-2016年7月在某院放射科接受医学影像规范化培训的29名影像规培医师,按规培时间不同将其分为传统教学组和PBL教学组。传统教学组采用PPT授课及课后思考题等传统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PBL教学组按系统按部位成立PBL学习小组,由副主任医师或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授课老师;综合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传统组、PBL组在理论成绩、操作技能及病例分析方面均有差别,PBL组优于传统组(P<0.05);PBL组在自学能力、团队意识、教学效果方面亦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导师责任制结合PBL教学,能有效提高放射科规培医师的影像诊断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其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团队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是临床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郭媛高明刘国顺樊浩魏新华吴梅熊炜烽江新青
关键词:住院医师PBL教学导师制放射科
支气管肺类癌的CT表现及文献回顾
2021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类癌的CT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信息。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8例经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类癌患者的CT资料及临床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CT表现均为肺内单发病灶,其中周围型2例,中央型6例,病理证实非典型类癌2例,典型类癌6例;6例边界清楚,且密度多均匀;2例呈分叶状,1例边缘毛糙、伴短毛刺;5例病灶内部见钙化灶,1例病灶内见脂肪成分,1例见少量胸积液;5例肿块表现为“冰山征”,2例表现为支气管腔内结节,1例病灶边缘毗邻支气管分支;6例出现阻塞性肺不张或肺实变;增强扫描5例强化较明显,CT值升高≥30HU,其中2例不典型类癌强化不均匀,2例见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呈轻-中度强化表现。结论支气管肺类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于临床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其确诊多需要依靠病理检查。
熊炜烽刘国顺杨蕊梦陈明旺
关键词:肺类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