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 作品数:15 被引量:67 H指数:5 供职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文学 更多>>
健脾通腑颗粒对肝郁脾虚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考察健脾通腑颗粒对肝郁脾虚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大鼠模型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乳鼠10窝,随机留取一窝乳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9窝乳鼠采用母婴分离、冰水灌胃、限制饮水和低纤维饮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肝郁脾虚型IBS-C造模,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组(2.7mg·kg^-1,临床等效剂量2倍)、复方芦荟胶囊组(0.31g·kg^-1,临床等效剂量2倍)、健脾通腑颗粒高、中、低剂量组(23.58,11.79,5.90g生药·kg^-1,临床等效剂量2、1、1/2倍)、逍遥丸组(3.24g·kg^-1,临床等效剂量2倍),每组10只。各给药组大鼠每天ig给予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14d。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的排便相关指标、肠道压力阈值、旷场实验相关指标、糖水偏好百分比、血清中5一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P物质(SP)的含量、小肠推进率。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健脾通腑颗粒能使肝郁脾虚型IBS-C大鼠的粪便粒数、粪便含水量、Bristol分值、肠道压力阈值、中央格停留时间、水平运动、糖水偏好百分比、小肠推进率明显增加(P<0.01或P<0.05),血清中5-HT、SS、SP的含量明显降低(P<0.0或P<0.01)。结论:健脾通腑颗粒可改善IBS-C模型大鼠的肝郁脾虚及便秘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5-HT、SS、SP的含量有关。 刘媛 唐洪梅 钟如帆 陈玉兴 黄育生 祝赫 石玉莹关键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 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中医药服务能力自我评价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2023年 目的探讨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中医药服务能力情况,通过医生的自我评价调查其中医药服务能力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广州市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在所选机构中随机选取550名基层医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00份,回收率90.9%,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下称“基层医生”)中医药服务能力现状。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以中医药专业为主的基层医生占比仅有19.4%,且超过64.4%的基层医生缺乏二甲、三甲医院的工作经历。自我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5.8%基层医认为对中医药相关知识及服务能力掌握较好,约有56.3%基层医生认为掌握一般,17.9%基层医生认为掌握较差。掌握程度较高的能力分别为刮痧类技术、拔罐类技术及中医药健康教育能力,而针刺类技术、骨伤类技术、中医微创类技术等需要较高技巧和临床经验的技术则掌握程度较差。结论在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较好掌握中医药各种技术的医生数量偏少,基层医生在上级医院工作的临床经验缺乏,内部培养机制不完善。基层医生中医药基础知识和技能整体掌握不足,尤其是需要丰富临床经验的适宜技术掌握程度较差。中医药服务能力一般,非中医专业基层医生使用中医药各类技术受限。应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生中医药队伍培养力度,提高基层医生的中医药基础知识、诊疗能力和适宜技术掌握程度,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质量。 许仕杰 刘媛 张炅璐 林辉 王峥关键词:卫生机构 中医药 自我评价 探讨糖尿病教育方式对糖尿病预后的影响 目的: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和胰高血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以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过去20多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飞速增... 刘媛关键词:糖尿病 健康教育 临床症状 文献传递 糖脂康平颗粒对糖脂代谢紊乱大鼠血糖血脂的作用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糖脂康平颗粒(黄芪、女贞子、五味子,等)对糖脂代谢紊乱大鼠的降糖调脂作用。方法大鼠70只,随机留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60只尾静脉注射STZ柠檬酸-柠檬酸钠溶液60 mg/kg合并灌胃高脂乳剂10 m L/kg造模。4周后,造模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非诺贝特组,消渴丸+血脂康组,糖脂康平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各组按剂量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清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INS)、脂联素(ADP)、瘦素(Leptin)、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有量,评价糖脂康平颗粒作用效果。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糖脂康平颗粒明显降低糖脂代谢紊乱大鼠血清GLU、TG、TC含有量,降低LDL-C、ADP、Leptin、IL-6、TNF-α水平,并显著升高HDL-C、INS含有量。结论糖脂康平颗粒具有较好降糖调脂作用,其作用主要与提高胰岛素水平、降低脂联素和瘦素水平,以及改善体内炎症环境缓解胰岛素抵抗有关。 刘媛 李茹月 陈玉兴 黄雪君 曾晓会 黄丹娥 甘海宁 唐洪梅关键词:糖尿病 高脂血症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中药处方规律及网络药理学初探 目的: 为拓宽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疗思路,本研究围绕杨洪涌教授多年来的用药经验,辅以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来探究其药方的潜在规律及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收集1990年01月01日至2022年08月31日期间求... 刘媛关键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网络药理学 用药规律 中药处方 Thl/Th2细胞中特征因子在不同分类与分度的肺气虚寒型AR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研究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分类与分度的肺气虚寒型AR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中特征因子(IFN-γ)及Th2细胞中特征因子(IL-4)的表达。方法:选取未经治疗的肺气虚寒型AR患者19例,健康志愿者10例作对照,肺气虚寒型AR患者组进行分类及分度为4组:轻度间歇性、中-重度间歇性、轻度持续性及中-重度持续性,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FN-γ、IL-4、IFN-γ/IL-4的表达。结果:19例肺气虚寒型AR患者外周血清中,IFN-γ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IL-4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FN-γ/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分类与分度的肺气虚寒型AR患者,中-重度间歇性及持续性的肺气虚寒型AR患者IFN-γ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IL-4表达显著升高;轻度持续性、中-重度间歇性及持续性AR患者的IFN-γ/IL-4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轻度间歇性及轻度持续性的肺气虚寒型AR患者IFN-γ及IL-4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轻度间歇性的肺气虚寒型AR患者IFN-γ/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均P〉0.05)。结论:轻度持续性、中-重度间歇性及持续性的肺气虚寒型AR患者Thl/Th2细胞中特征因子存在表达失衡,但是轻度间歇性的肺气虚寒型AR患者还没有出现Thl/Th2表达的失衡。 张丽娟 李得堂 周小军 庞志宇 刘媛 钟如帆新时代中医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路径剖析 被引量:2 2024年 中医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长期处于中医思维弱化阶段,其培养过程重知识、轻文化,导致执业中医医师在临床诊疗实践时运用中医思维和典籍理论、方药等力有未逮,中医药特色优势亟待强化。复兴新时代中华文化成为潮流,为培养中医药学科专业人才提供新机遇、提出新要求,以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是解决影响中医药发展核心瓶颈问题、全面营造良好中医药生态环境、造就一批堪当时代大任的中医药行业学者专家的关键。遵循中医药自身规律,以马克思主义坚持问题导向的世界观、方法论为原则,提出新时代中医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路径,剖析面临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从加强中医药经典古籍教学改革、优化中医药基层临床人才培养、大力开展卓越复合型优秀人才培养、建设一批中医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高地等方面实施。 许仕杰 郭朝 刘媛 张炅璐 林辉 李云耀关键词:中医药 中医思维 疏肝健脾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焦虑抑郁样行为及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检测疏肝健脾法肠激安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焦虑抑郁样行为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探讨其改善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因素"法(母婴分离+醋酸刺激+束缚应激)制备肝郁脾虚型IBS-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匹维溴铵组、肠激安方高、低剂量组,另设正常组,各6只,连续给药14 d,正常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IBS-D大鼠的焦虑抑郁样行为和海马神经元形态,检测海马、结肠中BDNF的基因、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糖水偏好值、旷场实验相关指标水平减少(P<0.05),海马、结肠组织中BDNF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肠激安方高、低剂量组的糖水偏好值、旷场实验相关指标水平升高(P<0.05),海马、结肠组织中BDNF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下降(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可明显改善IBS-D焦虑抑郁样行为,下调结肠、海马中BDNF表达水平,这可能是其改善IBS-D的作用机制之一。 钟如帆 黄育生 唐洪梅 刘媛 柴玉娜 熊芬 祝赫 石玉莹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疏肝健脾法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玉屏风散加味方对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IL-17A、TGF-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加味方对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疗效,及外周血Th17/Treg细胞中特征因子IL-17A、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肺气虚寒型AR患者19例,健康志愿者10例作对照,肺气虚寒型AR患者组进行分类及分度为4组:轻度间歇性、中-重度间歇性、轻度持续性及中-重度持续性,玉屏风散加味方治疗14 d,进行治疗前后量表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及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各组血清IL-17A、TGF-β1的表达。结果玉屏风散加味方治疗后,VAS、TNSS、TNNSS及RQLQ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19例肺气虚寒型AR患者IL-17A及TGF-β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分类与分度的肺气虚寒型AR患者,中-重度间歇性、轻度持续性及中-重度持续性AR组IL-17A及TGF-β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轻度间歇性AR组IL-17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轻度间歇性AR组TGF-β1表达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中-重度间歇性、轻度持续性及中-重度持续性AR组IL-17A及TGF-β1表达明显高于轻度间歇性AR(*P<0.05)。治疗后,IL-17A、TGF-β1表达均有下降,治疗组IL-17A及TGF-β1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的AR组(*P<0.05,**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肺气虚寒型AR患者,玉屏风散加味方治疗后,粘膜水肿、炎症和鼻痒、喷嚏、清水样鼻涕的症状明显改善,量表评分值显著降低,Th17/Treg免疫失衡有所改善,玉屏风散加味方对肺气虚寒型AR患者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及调节Th17/Treg免疫失衡的作用。 张丽娟 李得堂 庞志宇 刘媛 钟如帆关键词:玉屏风散加味 TH17/TREG细胞 健脾通腑颗粒提取工艺优选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优选出健脾通腑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药效筛选的方法,以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为指标,初步筛选制备工艺;采用单因素考察,以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以加水倍量、浸泡时间、提取次数为因素筛选提油工艺;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法,以芍药苷提取率和固形物得率为指标,以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倍量为考察因素优化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枳壳、陈皮、柴胡和白术加10倍量水蒸馏提取挥发油6 h,药液备用;药渣与其余药材一起,提取3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第二、三次分别加6倍量水,每次提取2 h,滤过,合并滤液,加入提油后的药液。结论:该提取工艺相对较优,可作为健脾通腑颗粒的提取方法。 钟如帆 唐洪梅 刘媛 祝赫 石玉莹 吴映秀关键词:挥发油 芍药苷 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