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燕

作品数:35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佛山市卫生局科研立项课题广东省佛山市科技局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4篇宫颈
  • 12篇肿瘤
  • 11篇细胞
  • 8篇免疫
  • 7篇病理
  • 6篇乳腺
  • 6篇子宫
  • 6篇鳞状
  • 5篇蛋白
  • 5篇上皮
  • 5篇上皮内
  • 5篇皮内
  • 5篇子宫颈
  • 5篇组织化学
  • 5篇细胞癌
  • 5篇临床病理
  • 5篇鳞状细胞
  • 5篇鳞状细胞癌
  • 5篇免疫组织
  • 5篇免疫组织化学

机构

  • 25篇佛山市妇幼保...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杭州市萧山区...
  • 2篇佛山市中医院
  • 1篇广州安必平医...

作者

  • 35篇刘小燕
  • 17篇周东华
  • 17篇陈莹
  • 12篇平静
  • 12篇范菊花
  • 11篇田杰
  • 10篇秦艳
  • 7篇王夷黎
  • 4篇葛娟
  • 4篇张芸
  • 3篇莫菊玲
  • 3篇彭敏
  • 3篇卢德梅
  • 3篇陈莹
  • 2篇冯敏清
  • 2篇张建兰
  • 2篇徐锦屏
  • 2篇肇丽杰
  • 2篇刘惠桃
  • 2篇邓凯贤

传媒

  • 5篇国际医药卫生...
  • 5篇临床与实验病...
  • 4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7例单中心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与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总结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与临床的特点,为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经手术切除诊断为叶状肿瘤的47例病例的病理及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7例患者均为女性,术后病理诊断良性叶状肿瘤40例,交界性叶状肿瘤4例,恶性叶状肿瘤3例。免疫组化发现在良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中S-100、Vimentin表达无差别,SMA、CD117、CD34、CD10、P53随着恶性度增加,阳性率增加,但是表达差异无显著性,Ki67增殖指数差异显著(P<0.05)。在随访过程中,3例行单纯肿物切除的良性病例复发。结论:乳腺叶状肿瘤以良性病变较多见,免疫组化可协助病理的鉴别诊断。单纯肿物切除的病例复发机率高。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可能降低复发率。
田杰周东华平静葛娟刘小燕陈莹范菊花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
三阴性乳腺癌中DBC2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缺失基因2(deleted in breast cancer2,DBC2)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195例乳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TNBC、5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NTNBC)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DBC2的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38例TNBC中HER-2基因扩增。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中仅2例DBC2表达缺失(2/30),NTNBC组中21例DBC2表达缺失(21/50);TNBC组中19例DBC2表达缺失(19/38),其表达缺失率高于NTNBC组和正常乳腺组。结论 TNBC中DBC2表达明显缺失,其与肿瘤的增殖和高侵袭性相关,有望成为TNBC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秦艳周东华陈莹朱婧刘小燕范菊花朱大江
关键词:乳腺肿瘤三阴性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黏液癌的超声影像特征和相关免疫组化的关系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病理超声影像特征和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6例乳腺粘液癌患者,依据病理类型将这些患者分为单纯型组(n=28)和混合型组(n=28)两组,采用Philips ATL5000、SIEMENS Sequeia 512、GE500作为超声仪器,运用免疫组化法对ER、PR、PS2、Cerb B2、Ki67肿瘤分子标记物进行检测,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和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混合型组患者缺乏均匀的内部回声、包块后方声衰减、砂砾样钙化比例均显著高于单纯型组(P<0.05),ER、PR、Ki67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单纯型组(P<0.05)。结论乳腺黏液癌缺乏典型的超声影像特征,极易误诊或漏诊,混合型较单纯型乳腺粘液癌对激素治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刘小燕田杰邓翼业陈美珍周东华陈莹刘兰甜范菊花平静
关键词:乳腺粘液癌超声影像特征分子生物学特性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6年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IB(PTP1B)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NST)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86例乳腺NST组织中PTP1B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作为阴性对照。结果PTP1BmRNA及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3%和59.3%,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P1BmRNA与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773,P〈0.001),且PTP1B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01),与者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均〉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TP1B蛋白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短于阴性患者(x2=13.071,P〈0.001)。结论PTP1B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其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平静周东华葛娟陈莹刘小燕范菊花
关键词:乳腺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原位杂交免疫组化
两种不同方法获孕的多胎妊娠分娩结局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人工助孕与自然受孕两种不同方法所获得的多胎妊娠在分娩方式的选择及母婴并发症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2003年4月二年间,在我院分娩的人工助孕(包括人工受精或胚胎移植治疗),与自然获孕的多胎妊娠共4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方法获孕的多胎妊娠母婴并发症两组之间比较,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多胎妊娠的母婴并发症与获孕方式无关,但获孕方式影响分娩方式的选择,人工助孕组多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产前正确评估母婴情况,对孕妇及家属做好详细解释和心理护理,对降低人工助孕的多胎妊娠的剖宫产率有重要意义。
刘小燕
关键词:人工助孕自然受孕多胎妊娠
计算机辅助阅片与单纯人工阅片在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中对比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阅片系统(ThinPrep imagingsystem,TIS)在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 000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标本运用TIS辅助阅片+人工阅片进行诊断,记录阅片时间及诊断结果,并分别与2011年同期10 000例单纯人工阅片的阅片时间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单纯人工阅片平均时间为4.8 min/片,TIS辅助阅片后的人工阅片平均时间为2.6 min/片,阅片速度提高84.6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种阅片方法对比鳞状上皮细胞异常标本检出率显示:使用TIS后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ASC)以上的细胞增加9.82%,其中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增加12.01%;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增加6.71%;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增加22.73%,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 HSIL,ASC-H)降低27.78%,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阅片方法对比细胞学与组织学的诊断符合率显示:细胞学诊断为LSIL以上的与组织学诊断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符合率分别为90.32%和91.47%,使用TIS后诊断为LSIL的、组织学诊断为CIN1的符合率由71.59%升至74.45%,HSIL组织学诊断为CIN2以上的符合率由77.78%升至82.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S能显著提高阅片速度,降低诊断医师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并具有与单纯人工阅片相似的病变检出率,是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子宫颈癌筛查技术手段。TIS对HSIL的高敏感性,有待探讨。
周东华田杰王夷黎秦艳平静刘小燕陈莹范菊花
关键词: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37例胎儿水肿尸体解剖与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通过对水肿胎儿进行尸体解剖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胎儿水肿(hydrops fetalis,HF)的成因及致死原因。方法:对1999~2006年37例HF的系统性尸体解剖资料及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及B超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F经B超提示33例,HF的发生与孕母年龄无相关。母儿血型不合、宫内感染、染色体异常、胎盘脐带因素、重要器官发育不正常、单卵双胎、孕母存在高血压、肝炎、糖尿病或不合理用药均是或可能是HF发生的原因。结论:HF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死亡率极高的综合征,通过尸检和临床资料的对照,可以明确多数HF病例导致死亡的原因,为临床的防治HF提供依据和理论基础。
王夷黎陶祥张芸刘小燕
关键词:胎儿水肿尸检临床病理分析
Silva分型系统在宫颈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Silva分型在子宫颈腺癌中的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20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宫颈腺上皮病变35例患者,包括宫颈原位腺癌11例,宫颈浸润性腺癌(普通型)24例。根据Silva分型标准重新分型,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子宫颈腺癌Silva分型与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01)。Sliva C型肿瘤厚度明显高于Sliva A型(P<0.001)与Sliva B型(P<0.05),Sliva B型肿瘤厚度明显高于Sliva A型(P<0.001)。Sliva C肿瘤淋巴脉管累及、神经侵犯明显高于Sliva A与Sliva B(P<0.05)。结论 Silva分型通过肿瘤生长方式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并完善治疗策略。
葛娟周东华田杰平静刘小燕陈莹钱志文
关键词:宫颈腺癌肿瘤厚度
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运用于会阴侧切缝合术镇痛效果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运用于会阴侧切缝合术中与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需行会阴侧切术且无手术禁忌症、无产科并发症、无精神疾患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运用0.375%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运用1%利多卡因20 ml,分别在会阴侧切前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与皮下浸润麻醉.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在术中与术后的疼痛程度、麻醉持续时间、新生儿Apgar's评分情况、有无产后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在缝合术中、用药后1h、2 h、4h、8 h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6.01(P<0.05),提示实验组在会阴侧切缝合术的镇痛效果与镇痛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新生儿1分钟、5分钟的Apgar's评分两组无差别,t=1.863(P>0.05).未发现对产后出血、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不良影响.结论 罗哌卡因具有镇痛作用强和持续时间长等优点,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在会阴侧切术中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行会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与皮下浸润麻醉,有效减轻产妇在产时和产后的切口疼痛,为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条件.
刘小燕林秀贤
关键词:罗哌卡因会阴侧切缝合术镇痛效果
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冷刀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和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ervical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lesions,CHGIL)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74例CHGIL行子宫颈冷刀锥切切缘阳性,并同时行全切子宫的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颈锥切切缘阳性与子宫病变残留有相关性(P<0.01);患者年龄、是否绝经及腺体是否受累与子宫病变的残留无明显相关性(p>0.05)。子宫颈管是否受累、病变累及象限与子宫病变残留率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子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CHGIL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子宫颈冷刀锥切阳性患者,全子宫切除的选择必须慎重,部分可选择保守治疗或者再次锥切的方法 。
秦艳田杰刘小燕陈莹范菊花邓凯贤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全子宫切除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