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振英

作品数:36 被引量:515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耐药
  • 13篇耐药性
  • 8篇杆菌
  • 6篇细菌
  • 6篇慢性
  • 6篇病原菌
  • 5篇铜绿
  • 5篇内酰胺
  • 5篇内酰胺酶
  • 5篇阻塞性
  • 5篇慢性阻塞性
  • 5篇超广谱
  • 4篇单胞菌
  • 4篇血症
  • 4篇药物
  • 4篇球菌
  • 4篇阻塞性肺疾病
  • 4篇细菌感染
  • 4篇下呼吸道
  • 4篇慢性阻塞性肺...

机构

  • 36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中南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作者

  • 36篇刘振英
  • 21篇姚婉贞
  • 17篇陈亚红
  • 11篇周庆涛
  • 10篇张晓伟
  • 7篇沈宁
  • 6篇伍蕊
  • 5篇常春
  • 5篇张捷
  • 4篇贺蓓
  • 4篇宁永忠
  • 3篇徐修礼
  • 3篇孙宏莉
  • 3篇卓超
  • 3篇张嵘
  • 3篇赵鸣武
  • 3篇张小伟
  • 3篇肖秀美
  • 3篇王辉
  • 2篇周春妹

传媒

  • 6篇中国感染与化...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中国抗感染化...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第三届全国细...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1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奈唑胺对临床分离阳性球菌的体外敏感性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对比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及其他几种常用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按照NCCLS(CLSI)2007纸片扩散法操作标准测定利奈唑胺与其他几种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本院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比例较高(79.1%),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达到10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比例较MRSA高(88.9%),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活性相当,敏感率均为100%。利奈唑胺对粪肠球菌的活性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相当,对屎肠球菌的活性优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100%,80.4%,78.1%),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PRSP)也表现了优越的抗菌活性。结论:对于MRSA、MRCNS、PRSP、粪肠球菌,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活性相当,均为100%的敏感率;对屎肠球菌的抗菌活性优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是治疗多药耐药阳性球菌感染的新型药物。
肖秀美刘振英张晓伟张捷
关键词:利奈唑胺万古霉素阳性球菌多药耐药敏感性体外
2001至2005年呼吸病房病原菌的变迁及耐药性监测
收集2001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我院呼吸病房送检的所有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分离患者第1株菌877株,分离量逐年增多。革兰阳性菌占25.8%,呈增加趋势,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
周庆涛姚婉贞陈亚红沈宁伍蕊刘振英
文献传递
呼吸科和呼吸监护病房非发酵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研究我院呼吸科和呼吸监护病房(RICU)近5年呼吸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1—2005年我院呼吸科和RICU分离出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对其中621株非发酵菌作体外药敏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年中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1288株,其中呼吸科907株,RICU381株。非发酵菌621株,占同期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的48.3%。其中呼吸科306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33.7%(306/907),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146株,16.1%),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19株,13.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4株,2.6%)和其他(17株,1.9%)。RICU315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82.7%(315/381),鲍曼不动杆菌最多见(134株,35.2%),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13株,29.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0株,13.1%)和其他(18株,4.7%)。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为81.3%,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较低(48.8%);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为95.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仅为40.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最高,为86.8%,其次为左氧氟沙星(78.9%),头孢他啶(72.7%),对其他抗菌药的敏感率均很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在呼吸科和RICU有显著差异,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在2个病房差异不显著。结论呼吸科中非发酵菌检出率高且耐药性强,在RICU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和流行特点选择用药,避免进一步产生耐药菌。
沈宁姚婉贞周庆涛陈亚红伍蕊刘振英
关键词:呼吸科呼吸监护病房非发酵菌耐药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7
2006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4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其血清PCT水平,并进行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治疗后达稳定期时再次进行血清PCT水平测定及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作为自身对照。以痰中下呼吸道潜在病原菌(PPM)浓度≥107CFU/ml作为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标准,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有细菌感染组(A组,15例)、无细菌感染组(B组,30例)。结果(1)45例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有21例(46.7%)痰培养出PPM,其中15例痰中PPM浓度≥107CFU/ml。稳定期时有9例患者的病原菌仍存留[2.8×106(1.3×106,1.9×107)CFU/ml],但细菌浓度较急性加重期显著降低[7.0×107 (4.5×107,7.1×108)CFU/ml,Z=-2.666,P=0.008]。(2)在急性加重期,A组血清PCT水平[0.24 (0.17,0.28)μgL]显著高于B组[0.13(0.10,0.18)μg/L,Z=-3.531,P=0.000]。A组患者稳定期血清PCT含量为0.12(0.10,0.14)μg/L,显著低于急性加重期[0.24(0.17,0.28)μg/L,Z= -3.298,P=0.001];B组患者稳定期血清PCT含量为0.13(0.10,0.15)μg/L,与急性加重期[0.13 (0.10,0.18)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14,P=0.107)。在稳定期2组血清PCT含量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Z=-0.382,P=0.703)。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PCT水平升高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
常春姚婉贞陈亚红刘振英张晓伟
关键词:降钙素原细菌感染急性加重期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了解我院血液科医院感染的情况 ,并对病原菌加以分析 ,探讨对策。〔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 ,对我科 1997~ 2 0 0 2年血液病患者中 5 61株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年间感染病原菌总体分布G +菌有逐渐上升趋势 ;G +菌、G -菌、真菌感染分别为 2 8.2 %、62 .2 %、9.6% ;前五位分别为 :大肠埃希杆菌占 11.6%、铜绿色假单胞菌占 8.9%、肺炎克雷伯菌占 8.2 %、阴沟肠杆菌占 8.2 %、肠球菌占 7.5 %。〔结论〕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 ;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 ,主要是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应加强免疫保护及合理应用抗生素。
王继军克晓燕刘振英
关键词:血液病医院感染病原学大肠埃希杆菌
2000—2005年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化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比较分析我院2003-2005年与2000—2002年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发生率及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收集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细菌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03—2005年间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6.5%(160/604),2000—2002年间耐药率为34.4%(175/508,与2003—2005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痰标本中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在2003—2005年与2000—2002年均占较大比例,分别为75.0%(120/160)和69.1%(121/175),其次为尿液(分别为6.9%和11.4%)和伤口分泌物(5.0%和4.0%)。2003—2005年与2000—2002年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氨基苷类均耐药。但2003—2005年对庆大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较2000—2002年显著下降(P<0.01)。结论碳青霉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的发生率2003—2005年较2000—2002年下降,并且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所下降,进一步提醒临床医师合理直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
陈亚红姚婉贞刘振英张晓伟赵鸣武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性
放射土壤杆菌样细菌菌血症1例被引量:1
2006年
放射土壤杆菌为植物病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等外界环境,是土壤杆菌属的代表菌种。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该菌感染导致的菌血症、尿路感染和腹膜炎等,有报道㈨认为应将该病菌列人条件致病菌的范畴,作为医源性感染监测的对象。现报道1例放射土壤杆菌样细菌致菌血症病例。
赵冰孙佳宁永忠张小伟刘振英
关键词:菌血症药敏试验条件致病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化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化。方法收集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和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细菌室分离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其产ESBL及耐药情况进...
陈亚红姚婉贞周庆涛刘振英张晓伟
文献传递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耐药性变迁研究被引量:59
2006年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2002~2005年间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IST2试剂盒检测支原体及药敏。结果 1806例标本中检出673例支原体,检出率为37.3%,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u)541例占80.4%,解脲脲支原体合并人支原体(Uu+Mh)107例占15.9%,人支原体(Mh)25例占3.7%;总药敏趋势表明普那霉素(敏感率98.7%)、交沙霉素(敏感率92.6%)敏感性较高且较稳定,多西环素(敏感率91.8%),其次,四环素和红霉素敏感呈增强趋势,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敏感率最低;不同性别、不同型别支原体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亦不同。结论 加强支原体药敏检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无条件进行药敏榆测时,治疗支原体感染宜首选交沙霉素。
杨怡张捷张小伟刘振英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解脲脲支原体人支原体药物敏感性抗菌药物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被引量:36
2004年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及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方法 :收集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细菌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 ,采用琼脂扩散法作敏感试验。结果 :2 0 0 0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 2 0 .6 %(32 / 15 5 ) ,2 0 0 1年为 39.0 % (4 8/ 12 3) ,2 0 0 2年为 4 1.3% (95 / 2 30 )。痰标本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 ,占 6 9.1%(12 1/ 175 ) ,其次为尿液、伤口分泌物等。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外科监护病房 ,占 35 .6 % (5 1/ 14 3) ,其次为呼吸监护病房 (33.5 % )、外科 (12 .5 % )和呼吸科 (6 .2 5 % )等。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外科监护病房和呼吸监护病房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逐年增加 ,并对多种抗菌药耐药 ,应引起高度重视。
陈亚红姚婉贞刘振英赵鸣武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