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宪全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狭窄
  • 4篇颈动脉
  • 4篇颈动脉狭窄
  • 3篇斑块
  • 3篇超声
  • 3篇超声检查
  • 2篇多普勒
  • 2篇多普勒超声
  • 2篇颅多普勒
  • 2篇颅多普勒超声
  • 2篇经颅多普勒
  • 2篇经颅多普勒超...
  • 1篇胆红素
  • 1篇胆红素水平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血管
  • 1篇血管

机构

  • 3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史宪全
  • 2篇李云
  • 2篇邓红亮
  • 2篇元小冬
  • 2篇吴寿岭
  • 2篇申健
  • 1篇赵性泉
  • 1篇刘秀荣
  • 1篇刘红敏
  • 1篇高竞生
  • 1篇桑大森
  • 1篇杨鹏
  • 1篇王丽晔
  • 1篇李俊娟
  • 1篇张倩

传媒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不稳定性斑块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不稳定性斑块进行预测,分析其远期风险。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为微栓子组和无微栓子组。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项目,如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既往史及头颅CT等资料,1年后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脑梗死复发率及头颅CT检查结果等。结果120例患者中微栓子检出率为16.67%(20/120)。1年后随访,微栓子组脑梗死复发10例(50.0%,10120),无微栓子组脑梗死复发5例(5.0%,5/100),两组脑梗死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30.85,P〈0.01,95%C15.41~66.70,OR=19.01);微栓子组脑梗死灶增加数值显著高于无微栓子组[(4.12±2.04)个比(2.58±1.9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P〈0.01)。结论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不稳定性斑块的危险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检测到微栓子应引起高度重视。
邓红亮元小冬申健史宪全
关键词:超声检查多普勒颈动脉狭窄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危险程度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危险程度进行预测,分析其远期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缺血性卒中患者120例,经颈动脉超声判定为不稳定性斑块。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是否发现微栓子,分为微栓子组(20例)和无微栓子组(100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既往史以及住院期间的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浓度等临床资料。行头部MRI确定基线缺血病灶的个数。对入选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调查是否再次发生脑梗死,并复查头部MRI。结果①随访中确定微栓子组患者10例(50%)、无微栓子组5例(5%)出现脑梗死,微栓子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高于无微栓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复查头部MRI,微栓子组患者脑梗死灶的数量大于无微栓子组,微脑梗死灶增加的数量大于无微栓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年龄、体质量指数、纤维蛋白原浓度及斑块个数是不稳定性斑块危险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通过监测微栓子对不稳定性斑块的危险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年龄、体质量指数、纤维蛋白原浓度及多个斑块是影响不稳定性斑块危险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邓红亮元小冬申健史宪全
关键词:超声检查多普勒颈动脉狭窄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oral bilirubin,TBI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9~10月开滦集团公司在职高级管理人员475例进行健康体检,测定血清TBIL水平,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无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n=111)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对照组)(n=364)。观察两组间血清TBIL水平是否具有差异;同时将血清TBIL水平按四分位数分为四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TBIL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血清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2.61±5.17μmol/L vs 13.83±5.31μmol/L,P=0.033)。②不同血清TBIL水平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但随着血清TBIL水平的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呈现逐渐减低趋势。③血清TBIL水平位于最高四分位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显著低于血清TBIL水平位于最低四分位者[优势比(odds ratio,OR)为0.4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l)在0.23~0.81之间]。④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TBIL仍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TBI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高水平TBIL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刘秀荣王丽晔史宪全吴寿岭李云杨鹏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胆红素超声检查
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法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852人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探讨研究人群中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1)具有0、1、2、3、4、5、6、7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逐渐降低,分别为67.0%、52.3%、50.5%、44.3%、37.2%、31.9%、26.1%和4.2%。(2)具有0、1、2、3、4、5、6、7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群斑块总负荷评分[M(Q1,Q3)]逐渐降低,分别为7(7,7)、7(5,7)、7(5,7)、5(3,5)、5(3,5)、5(3,5)、3(3,3)、3(3,3)分。(3)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斑块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小于2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相比,具有3、4、5和〉5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是颈动脉斑块的保护因素(P均〈0.05),其OR(95%CI)值分别为0.78(0.62~0.98)、0.53(0.62~0.98)、0.52(0.39—0.71)、0.40(0.25~0.64)。结论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个数越多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越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越多斑块总负荷评分越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能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发生。
高竞生桑大森李云刘红敏张倩史宪全李俊娟赵性泉吴寿岭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