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美蓉

作品数:4 被引量:156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专项计划项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小麦
  • 2篇冬小麦
  • 2篇玉米
  • 2篇少免耕
  • 2篇免耕
  • 2篇秸秆
  • 2篇秸秆还田
  • 2篇还田
  • 2篇耕作
  • 1篇一年两熟
  • 1篇玉米根
  • 1篇水分
  • 1篇水分条件
  • 1篇田间
  • 1篇田间持水量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含水率
  • 1篇尿素
  • 1篇农田保护性耕...
  • 1篇节水

机构

  • 4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威海市农业局
  • 1篇微山县农业局

作者

  • 4篇吕美蓉
  • 3篇宁堂原
  • 3篇赵建波
  • 3篇李增嘉
  • 2篇张涛
  • 2篇李洪杰
  • 1篇邵国庆
  • 1篇张民
  • 1篇王芸
  • 1篇江晓东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田保护性耕作节水机理及效应的研究
华北平原耕作制度以冬小麦一夏玉米一年两熟制为主,而从全年降雨来看,7~9月份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稀少,小麦生育期干旱频繁发生,水资源短缺且分配不均成为华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因此,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对天然降...
吕美蓉
关键词: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节水机理节水效应
文献传递
少免耕与秸秆还田对极端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8
2010年
为了高效利用天然降雨,缓和农业水资源短缺,该试验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设置耕作措施和秸秆2个因素,其中耕作措施分为常规耕作、深松耕、耙耕、旋耕、免耕5种,秸秆因素分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与不还田,共10个处理,研究了耕作措施与秸秆因素对极端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无论秸秆还田与否,相对于常规耕作,深松耕能提高土壤水分充足期的土壤含水率,增加冬小麦产量,尤其是深松耕秸秆还田,比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分别高25.74%和11.45%。秸秆因素在土壤水分充足时影响土壤含水率方面占主导地位,秸秆因素与耕作措施在土壤水分亏缺时影响土壤含水率和冬小麦产量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免耕、深松耕、耙耕与秸秆还田的交互效应能够增加集雨,提高冬小麦产量。研究结果还表明,冬小麦产量与土壤水分亏缺时土壤含水率相关不显著,而与土壤水分充足期土壤含水率相关显著。
吕美蓉李增嘉张涛宁堂原赵建波李洪杰
关键词:秸秆土壤含水率耕作少免耕还田
少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设置耕作措施和秸秆两个因素,其中耕作因素分为常规耕作、深松耕、耙耕、旋耕、免耕5种,秸秆因素分为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与不还田,共10个处理,研究了少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效应。结果表明,在秸秆不还田条件下,耕作因素的花后旗叶光合速率、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单独效应均有深松耕>常规耕作>耙耕>旋耕>免耕的趋势。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除免耕的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单独效应大于旋耕外,其余的单独效应规律与秸秆不还田的一致。在五种耕作条件下,秸秆因素的光合速率、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单独效应表现为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试验结果还表明,交互效应也是影响小麦旗叶光合速率、荧光动力学参数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免耕与秸秆还田的交互效应最高。
吕美蓉宁堂原张涛赵建波李洪杰李增嘉
关键词:少免耕秸秆还田光合特性
不同水分条件下常规尿素和控释尿素对玉米根冠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7
2009年
为了进一步探讨控释尿素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于2006—2007年在防雨棚中,应用郑单958进行了池栽试验。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比较了施用常规尿素和控释尿素后,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根系活力、植株生长及籽粒产量。与常规尿素(全部基施和基施+小喇叭口期追施)相比,地上部干重、叶面积指数开花前较低,开花后较高;成熟期籽粒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对照和两个常规尿素处理,生物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对照和常规尿素全部基施处理。从籽粒产量看,维持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时,控释尿素处理分别比常规尿素全部基施处理和分次施处理高27.3%和12.1%;维持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时,分别比常规尿素全部基施处理和分次施处理高17.4%和8.1%。相同氮肥处理,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维持75%处理比维持50%处理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平均分别高20.6%和17.0%,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与常规尿素处理相比,控释尿素处理花前根系数量、活性和根冠比均较低,但花后三者能维持较高水平。可见,控释尿素对玉米生长具有明显的"前控后保"效果;控释尿素与水分对玉米产量的耦合效应高于常规尿素,其原因是生育后期能维持较高的根系数量及活性,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转移。
邵国庆李增嘉宁堂原张民江晓东王芸赵建波吕美蓉赵杰
关键词:田间持水量控释尿素玉米根冠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