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明

作品数:67 被引量:472H指数:14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病毒
  • 17篇汉坦病毒
  • 13篇螺旋体
  • 12篇流行病
  • 12篇流行病学
  • 11篇莱姆
  • 11篇莱姆病
  • 10篇宿主
  • 9篇综合征
  • 9篇林区
  • 9篇伯氏疏螺旋体
  • 8篇肾综合征
  • 8篇肾综合征出血...
  • 8篇宿主动物
  • 8篇综合征出血热
  • 8篇出血热
  • 7篇多态
  • 7篇啮齿
  • 6篇多态性
  • 6篇鼠类

机构

  • 67篇军事医学科学...
  • 7篇北京市海淀区...
  • 6篇解放军第30...
  • 4篇解放军第91...
  • 4篇北京市东城区...
  • 3篇吉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北京军区疾病...
  • 2篇吉林省畜牧兽...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丰台铁...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解放军总参谋...
  • 1篇黑龙江省海林...
  • 1篇铁道部北京铁...

作者

  • 67篇吴晓明
  • 54篇曹务春
  • 39篇张泮河
  • 30篇赵秋敏
  • 30篇杨红
  • 21篇左曙青
  • 18篇江佳富
  • 15篇刘玮
  • 15篇詹琳
  • 13篇汤芳
  • 12篇何静
  • 11篇张习坦
  • 11篇蒋宝贵
  • 11篇褚宸一
  • 11篇高燕
  • 10篇黄海楠
  • 8篇王炳才
  • 7篇敦哲
  • 7篇杜勇
  • 7篇郭天宇

传媒

  • 18篇中华流行病学...
  • 8篇中国媒介生物...
  • 5篇中华微生物学...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解放军预防医...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第九届全军流...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华医学检验...

年份

  • 1篇2009
  • 6篇2007
  • 21篇2006
  • 7篇2005
  • 7篇2004
  • 10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3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部分省区啮齿动物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检测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省区啮齿动物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自然感染情况,比较南北地区不同鼠种带菌率的差异。方法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浙江和贵州5省(自治区)共捕获鼠473只,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鼠脾脏中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序列片段。结果共检测鼠473只,69只阳性,阳性率为14.6%;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浙江和贵州省(自治区)都检测出阳性标本,阳性率分别为3.1%、21.6%、30.0%、10.8%和21.4%。结论我国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浙江和贵州省(自治区)的鼠中都存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南北地区鼠的带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黄海楠丁壮何静吴晓明蒋宝贵高燕赵秋敏曹务春
关键词:啮齿动物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聚合酶链反应
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易感基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7
2003年
目的 :探讨VDR ,NRAMP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发病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用聚合酶链反应_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_RFLP)法检测VDR基因FoKⅠ和TaqⅠ位点 ,NRAMP1基因中INT4 ,D5 4 3N及 3'UTR位点的基因型别 ,并对肺结核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 ,应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 0 0 1年 4月到 2 0 0 2年 6月 ,共有 110名肺结核病例 [平均年龄 (2 7.6 5± 12 .72 )岁 ]和 180名对照 [平均年龄 (2 7.2 6± 9.2 1)岁 ]纳入本研究 ,单因素分析表明病例组中FoKⅠ_ff,D5 4 3NG A及 3′UTRTGTG + del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OR值 (95 %CI)分别为 3.36 (1.4 3~ 7.89) ,2 .2 2 (1.0 3~ 4 .78)和 1.93(1.14~ 3.2 6 ) ,TaqⅠ与INT4位点各基因型在病例和对照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中调整了接触史和卡介苗接种史两个因素后 ,FoKⅠ_ff,D5 4 3NG A及 3′UTRTGTG + del基因型仍与肺结核发病显著性相关 ,调整OR值 (95 %CI)分别为 3.15 (1.0 6~ 9.33) ,3.0 4 (1.12~ 8.2 7)和 2 .36 (1.2 0~ 4 .6 4 ) ,而TaqⅠ和INT4位点多态性与肺结核发病仍无显著关联。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VDR_FoKⅠ ,NRAMP1_D5 4 3N和NRAMP1_3′UTR位点多态性可?
刘玮张翠英田磊李春芝吴晓明赵秋敏张泮河杨淑梅杨红曹务春
关键词:肺结核维生素D受体基因病例对照研究
某部队新兵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5
2005年
2005年2月,某部队新兵营报告发生1例临床确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为了解该部队流脑感染情况,进一步做好防制工作,我们对该部队653人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调查率为96.9%.所有调查对象在一个月前均接种过A群流脑多糖菌苗,既往无流脑病史、外出史和近期类似流脑症状.对一般情况、接触史、接种疫苗等方面内容进行问卷调查,采血检测.试剂采用北京绿竹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生产的A、C、Y、W135群脑膜多糖(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数据录入Excd 2000软件,数据分析采用SPSS 10.0软件.¥¥曹务春。
汤芳李森林詹琳赵景平宋文静孔健蒋先敏吴晓明杨红张泮河曹务春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部队新兵血清流行病学调查A群流脑多糖菌苗血清抗体检测W135群
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表面抗原阴转的因素
1995年
用自制的叶下珠(P.urinria)复方醇提取物对69例CHB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设对照组46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服药组HBsAg阴转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进而探索性别、年龄、临床型别、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e抗体系统以及重叠HCV、HDV或HEV感染对HB-sAg阴转的影响,结果显示出女性患者少而HBsAg阴转率高;药物对小年龄组HBsAg阴转的影响大;CPH患者易于转阴;当HBeAg存在时不利HBsAg阴转,而当抗-HBe存在时HBsAg易于阴转;115例CHB患者HCV、HDV、HEV与HBV的重叠感染率分别为2.6%、9.6%和2.6%,重叠HCV、HDV或HEV感染者未显示出有利于CHB患者HBsAg阴转。
米志宝张习坦吴晓明龚柳珍吴桐恩
关键词:影响因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用聚合酶链方法对北京林区莱姆病疫源地及莱姆病病原体基因型的探索性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进一步明确北京林区是否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及其分布。方法 基于莱姆病螺旋体外膜蛋白A基因建立半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方法 ,对从北京 6个林区采集的蜱和鼠进行检测和基因分型 ,选择阳性标本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 ,与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 ,从长角血蜱中分离莱姆病螺旋体。结果 从门头沟区东灵山采集的标本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DNA片段 ,3只游离全沟硬蜱 1只检测阳性 ,5 7只寄生全沟硬蜱若蜱中 1只检测阳性 ;119只野鼠中 9只检测阳性 ,其中 8只B .garinii阳性 ,1只B .afzelii阳性。 5 0份野鼠血清有 5份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阳性 ,采集的 16 0只长角血蜱(2 0只 /组 )未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菌株。结论 北京门头沟区东灵山可能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 ,包括两个基因型 ,全沟硬蜱可能是莱姆病的传播媒介 ,野鼠可能是贮存宿主。
李建民曹务春张习坦吴晓明张泮河赵秋敏杨红董振英蔡胜利
关键词: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莱姆病分子流行病学疫源地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类型与主要宿主动物构成的关系被引量:46
2004年
目的 分析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的性质与主要宿主动物种群构成的关系。方法 收集中国122个地区1991~1999年HFRS病例血清分型资料和41个监测点的宿主动物种类及数量资料,在ArcGIS 8.1软件的支持下,建立中国HFRS病例分型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监测点宿主动物构成GIS,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建立中国HFRS主要疫区分型地图,叠合监测点宿主动物构成图;对各监测点的宿主动物构成进行分层聚类分析。结果 中国HFRS不同类型疫区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分布,总体表现为从东北至西南方向Ⅰ型汉坦病毒(HV)为主的混合型疫区与Ⅱ型HV为主的混合型疫区交替分布的特征;监测点野外宿主动物种类较多且各地区鼠种构成差异较大,居民区宿主动物种类相对较少,且优势鼠种大多局限于2~3种宿主动物;监测点宿主动物构成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其疫区类型与所在疫区病例血清型基本一致。结论 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的GIS及其空间分析能根据HFRS样点信息很好地预测各主要疫区的分型特征。
方立群李承毅杨华吴晓明杨红陈化新李小文曹务春
关键词:宿主动物HFRS疫区肾综合征出血热鼠种构成
中国大林姬鼠携带Amur类汉坦病毒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 确定中国大林姬鼠是否存在Amur类汉坦病毒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应用RT-PCR法扩增大林姬鼠肺组织中汉坦病毒M基因片段和S基因全长,目的片段经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后,用DNASTAR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从东北大林姬鼠肺标本JilinAP06中分别扩增出长度383 bp(M基因)和1696 bp(S基因)大小的目的eDNA片段,其S基因全长由1696个核苷酸组成,完整的开放阅读框从37位核苷酸至1323位核苷酸,共1287个核苷酸,编码429个氨基酸的蛋白。JilinAP06 S基因与1378、Liu株同源性最高,与H5株同源性次之,与AP63、AP61和AP1371同源性为91.0%~91.7%,与76.118同源性为81.0%。S全序列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汉坦病毒已知序列比较显示:JilinAP06与AP1371同源性最高(98.4%),与AP61同源性为98.1%,与AP63和Liu、B78和H5株同源性为97.2%~97.9%,与76-118同源性为95.1%。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JilinAP06与Amur类汉坦病毒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M基因片段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分析结果与基于S基因全长得到的结果一致.结论 中国大林姬鼠存在Amur类病毒,大林姬鼠很可能为Amur类病毒的自然宿主和人群Amur类病毒感染的重要来源。
张文义江佳富姚昆吴晓明左曙青詹琳褚宸一赵秋敏张泮河杨红曹务春
关键词:汉坦病毒大林姬鼠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36
2003年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 (VD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发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检测VDR基因中T/C多态性位点 ,对肺结核相关的环境因素进行问卷调查 ,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对 76例病例和 171名对照进行了VDR的基因分型 ,VDR FF、VDR Ff与VDR ff三种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 38.2 %、 4 4 .7%、 17.1%和 5 2 .6 %、4 0 .9%、6 .4 % ,其中ff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OR值 95 %CI:3.6 6 8(1.4 83~9.0 71) ;在多因素分析中调整卡介苗接种史和吸烟状况后 ,VDR ff基因型与肺结核发病仍有显著性关联 ,调整OR值 95 %CI:3.0 36 (1.117~ 8.2 5 3)。结论 VDR ff基因型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病的易感基因型。
刘玮张翠英吴晓明田磊李春芝赵秋敏张泮河杨淑梅杨红张习坦曹务春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肺结核易感性病例对照研究
吉林省林区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的调查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调查吉林省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吉林延边地区采集的蜱标本粒细胞无形体16S rRNA和glt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及序列分析,将扩增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构建粒细胞无形体gltA基因进化树。结果共检测游离蜱427只,其中全沟硬蜱100只,森林革蜱327只,粒细胞无形体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00%和0.00%。寄生蜱感染阳性率2.9%。寄生蜱与游离蜱感染率差别无显著性。16S rRNA序列与我国已在GenBank注册的AF205140序列一致,与国外粒细胞无形体16S rRNA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相似性为97%~99%;gltA基因与GenBank的粒细胞无形体gltA基因片段比较,相似性为87%~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4%~99%。结论我国吉林省林区存在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
詹琳何静吴晓明张泮河黄海楠蒋宝贵褚宸一张晶波高燕杨红曹务春
关键词:RRNA基因
北京海淀城郊鼠类携带汉坦病毒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城郊宿主动物携带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状况 ,分析宿主动物带毒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夜夹法捕鼠 ,计算鼠密度 ,确定鼠种构成。应用RT -PCR扩增M片段部分序列检测宿主带病毒率 ,根据检测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SPSS( 9 0 )软件分析宿主动物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 结果 共捕获宿主动物 2 3 8只 ,褐家鼠为优势鼠种 ,占 70 5 9%。其次为小家鼠 ,占 2 5 2 1%。RT -PCR检测宿主带病毒率 ,褐家鼠为 14 2 9% ,小家鼠为 0。就褐家鼠而言 ,尽管成鼠阳性率高于幼鼠 ,雄鼠阳性率高于雌鼠 ,但成鼠和幼鼠间、雌鼠和雄鼠间带毒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扩增阳性鼠和扩增阴性鼠体重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多因素分析显示宿主感染危险因素最重要的鼠个体因素尤其是体重。 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城郊汉坦病毒感染的主要宿主动物是褐家鼠 ,采样点的鼠密度与带毒率非正相关 ,但二者可能存在更复杂的关系。
左曙青吴晓明孙培源张泮河王炳才汤芳敦哲蔡伟刘啟江佳富曹务春
关键词:鼠类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