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迪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黏膜
  • 2篇芬太尼
  • 2篇肠黏膜
  • 1篇丹参
  • 1篇丹参酮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C
  • 1篇第一磨牙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压
  • 1篇心肌
  • 1篇心肌保护
  • 1篇心肌细胞
  • 1篇休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性

机构

  • 8篇武汉大学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荆门市第一人...
  • 1篇随州市妇幼保...

作者

  • 8篇吴迪
  • 3篇夏中元
  • 3篇刘志刚
  • 3篇李文澜
  • 2篇刘永芳
  • 1篇陈雪君
  • 1篇周芳
  • 1篇侯家保
  • 1篇赵博
  • 1篇陶泽璋
  • 1篇雷凡
  • 1篇孟庆涛
  • 1篇贾一帆
  • 1篇刘慧敏
  • 1篇张蕾
  • 1篇蒋志平

传媒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年龄段及休克和复苏时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年龄段和休克及复苏时的踝部足背动脉与肱动脉血压,为踝部足背动脉血压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外科住院病人中选择190例患者,儿童组、12~70岁组和老年组各50例,采用多功能监测仪测量患者肱动脉血压和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低血容量休克(创伤、失血性休克)和复苏组40例,监测休克时和复苏过程中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小腿远端测压处周径与上臂周径接近,且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主动脉血压显著相关.儿童组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肘部肱动脉血压非常接近,而成人组和老年组踝部足背动脉血压SBP和DBP分别较肘部肱动脉血压高2.79kPa和0.67kPa、2.93kPa和0.80kPa.轻、中度休克和复苏过程中使用血管活性药时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变化一致、数值接近.复苏基本成功、血压恢复正常时两部位血压相关性仍高度显著.结论:该法应用于不同年龄段、无心血管疾患的双上肢同时手术、术中和术后的监护和指导治疗是合理的,可客观反映机体血流动力学变化,且在临床低血容量休克实施控制性复苏期间监测踝部足背动脉血压可及时、真实评估机体循环功能.
刘志刚雷凡刘永芳吴迪夏中元
关键词:足背动脉肱动脉血压监测
同期冠修复在治疗上颌第一磨牙隐裂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隐裂牙牙髓病患者同步实施根管治疗与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60名隐裂牙牙髓病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根管治疗术,实验组患者使用根管治疗同期联合冠修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和60%,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人数较对照组高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0%,对照组为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牙齿健康评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牙齿健康评分值(12.6±8.9)分,高于对照组(10.4±8.5)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管治疗同期修复隐裂牙的临床效果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吴迪陶泽璋
关键词:冠修复根管治疗隐裂临床疗效
舒芬太尼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应用于开颅手术麻醉的优缺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开颅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芬太尼组(Ⅰ组,20例)和舒芬太尼组(Ⅱ组,20例)。麻醉诱导静注福尔利0.3mg/kg、阿曲库铵0.6mg/kg、芬太尼7μg/kg(Ⅰ组)、舒芬太尼1μg/kg(Ⅱ组)。观察麻醉诱导前(T_1),推注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后3min(T_2),插管时(T_3),插管后(T_4),去骨瓣时(T_5),拔管前(T_6),拔管后5min(T_7)时的BP、MAP、HR各项指标,记录入睡时间、BIS降至60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并于拔管后30min记录病人的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Ⅰ组麻醉诱导时SBP、DBP低于Ⅱ组(P<0.05);Ⅰ组在插管、去骨瓣时、拔管时的SBP、DBP、MAP、HR、BIS均高于Ⅱ组(P<0.05)。Ⅱ组的入睡时间明显短于Ⅰ组(P<0.05),且术后VAS评分明显优于Ⅰ组;而BIS降至60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起效快,更有效地减轻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镇痛作用强,拔管平稳等优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迪李文澜刘慧敏夏中元
关键词:舒芬太尼芬太尼麻醉开颅手术
丹参酮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期间肠黏膜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期间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丹参酮组。丹参酮组于阻断前30min于股静脉静注丹参酮Ⅱ-A 2mL/100g。再灌注2h检测回肠黏膜内pH(pHi)、血清内双胺氧化酶(DAO)活性,同时观察回肠黏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丹参酮组再灌注2h时pHi明显高于模型组;丹参酮组血清DAO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模型组TNF-α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丹参酮组,丹参酮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丹参酮组小肠黏膜病理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丹参酮Ⅱ-A通过增加黏膜血流量及氧合,清除氧自由基及抑制缺血再灌注期间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休克期的肠黏膜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吴迪李文澜刘志刚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肠黏膜
盐酸戊乙奎醚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拟用失血性休克模型来研究盐酸戊乙奎醚是否对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n=8):对照组、休克组、小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0.15 mg/kg)和大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0.30mg/kg)。盐酸戊乙奎醚或等量生理盐水在休克前30 min通过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除对照组外,其他三组经15 min股动脉缓慢放血使大鼠平均动脉压达(40±5)mm Hg(1 mm Hg=0.133 kPa)诱发失血性休克,通过放血或输血维持大鼠休克状态60 min。休克结束30 min内输注大鼠自身血液和林格液(32 mL/kg)进行复苏。复苏4 h之后检测肠黏膜pH(pHi)、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戊二醛(MDA)及钙离子(Ca2+)的含量,并观察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休克组比较,大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NO、MDA及Ca2+的含量显著降低;而SOD活性和pHi增高。与此相应的是肠黏膜细胞凋亡及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结论大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死亡和保存细胞抗氧化功能相关。
蒋志平夏中元张蕾孟庆涛李文澜吴迪贾一帆侯家保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肠黏膜休克
阿芬太尼对胃肠镜检查麻醉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ED_(95)剂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联合阿芬太尼对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95%有效剂量(ED_(95))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8月行胃肠镜检查需要麻醉的成年患者60例,分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及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组(AR组),每组30例。R组仅给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AR组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给药前1 min给予阿芬太尼5μg/kg。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起始剂量为0.25 mg/kg,依据偏差的硬币设计上下顺序法确定下1例患者的剂量。若前1例患者镇静成功(给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后3 min内患者意识消失且在胃镜置入过程无呛咳、体动等影响检查操作),下1例患者有95%的概率保持与上1例患者相同剂量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5%的概率减少0.025 mg/kg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若失败,下1例患者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剂量增加0.025 mg/kg。结果R组30例患者入组,15例镇静成功,15例镇静失败,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的ED_(95)剂量为0.57 mg/kg,95%CI 0.56~0.57 mg/kg。AR组入组30例,25例镇静成功,5例镇静失败,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的ED_(95)剂量为0.34 mg/kg,95%CI 0.32~0.35 mg/kg。R组高血压、心动过速(HR>100次/分)、呃逆、SpO 2<95%、RR<8次/分的发生率分别是20.0%、30.0%、23.3%、33.3%、33.3%,高于AR组(P<0.05)。结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胃肠镜检查麻醉时ED_(95)是0.57 mg/kg,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R组高。阿芬太尼的复合使用降低了甲苯磺酸瑞马唑仑ED_(95)剂量,为0.34 mg/kg。
刘清剑吴迪宋文沁
关键词:阿芬太尼胃镜肠镜
异氟烷心肌保护的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异氟烷对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直接调节作用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进一步揭示异氟烷心肌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原代SD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组),细胞不经任何处理;异氟烷组(ISO组),细胞经1.4%的异氟烷处理6 h;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组(CAL组),细胞经calphostin C 50 nmol.L-1孵育6 h;PKC抑制剂+异氟烷组(IC组),细胞经calphostin C及异氟烷共同作用6 h。对心肌细胞处理结束后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VEGF浓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心肌细胞PKC亚型的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ISO组VEGF值显著升高(P<0.01);CAL组经PKC抑制剂calphostin C处理后,VEGF含量显著降低,明显低于ISO组(P<0.01);CAL组和CO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氟烷显著诱导PKC-epsilon(PKCε)激活转位,与CON组比较,1.4%的异氟烷组PKCα、PKCδ和PKCζ亚型在细胞质和细胞膜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但细胞膜PKCε亚型浓度显著升高,而细胞质的浓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异氟烷通过蛋白激酶PKC-epsilon途径诱导心肌细胞分泌VEGF,有可能是异氟烷心肌保护机制之一。
刘志刚刘永芳陈雪君赵博吴迪周芳
关键词:异氟烷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异丙酚对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和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氯胺酮麻醉在部分肝切除术(PHT)后的大鼠中对肝再生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组1和组2中的麻醉用异丙酚进行诱导和维持,组3和组4中使用氯胺酮。组1和组3的大鼠行PHT术,组2和组4(对照组)的大鼠进行相同的手术,仅未行PHT术。在术后第5天将大鼠处死,取出再生的肝脏,称重并评估。另外,将收集大鼠血清,用于测量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结果:在组2和组4之间,TNF-α和IL-6水平没有差异,而组1的TNF-α和IL-6的血浆水平跟组3相比有所降低。结论:异丙酚作为一种麻醉药物,可以减弱细胞因子介导的上调,这可能是肝脏切除术后其中的一种保护机制。
王永顺刘蓉吴迪
关键词:异丙酚氯胺酮肝脏再生肝切除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