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绍生

作品数:16 被引量:126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特异
  • 3篇特异性
  • 3篇特异性IGE
  • 3篇女性
  • 3篇皮损
  • 3篇荨麻
  • 3篇荨麻疹
  • 3篇慢性
  • 3篇慢性荨麻疹
  • 3篇激素
  • 2篇性激素
  • 2篇念珠菌
  • 2篇皮内试验
  • 2篇痤疮
  • 2篇纤维细胞
  • 2篇活性
  • 2篇变应原
  • 2篇成纤维细胞
  • 1篇大疱

机构

  • 15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唐绍生
  • 9篇曾仁山
  • 7篇孙广政
  • 7篇王建琴
  • 7篇许剑荣
  • 5篇郑学毅
  • 4篇杨捷
  • 3篇贝春花
  • 3篇方锐华
  • 3篇吴江
  • 2篇许志萍
  • 2篇吴伟棋
  • 2篇唐培昀
  • 2篇莫友
  • 1篇王蓉
  • 1篇王鹏
  • 1篇杜洪
  • 1篇吴玉才
  • 1篇刘衍彬
  • 1篇黎志刚

传媒

  • 7篇岭南皮肤性病...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迟发性或持久性女性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被引量:75
2000年
目的 探讨迟发性或持久性女性痤疮患者体内性激素的改变。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5 岁以后发病或病程超过5 年的32 例女性痤疮患者黄体期血清中8 种性激素进行了测定,并以30 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结果 患者组睾酮、雄烯二酮、硫酸脱氢表雄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01) ;雌二醇、孕酮、泌乳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无明显变化( P> 0 .05) 。结论 雄性激素升高可能是女性痤疮迟发和持久不愈的主要原因。
王建琴曾仁山唐绍生杨捷吴江贝春花
关键词:痤疮性激素女性血清
银屑病及扁平苔藓皮损中HLA-DR抗原的表达及郎格罕氏细胞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为了探讨银屑病和扁平苔藓发病中角朊细胞和郎格罕氏细胞(LC)的作用,我们应用ABC免疫组化技术和I_2、T_6两种单克隆抗体对银屑病和扁平苔藓皮损中角朊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和LC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9例银屑病角朊细胞全部表达HLA-DR抗原,6例扁平苔藓中3例表达HLA-DR抗原,2例不表达;LC在两种疾病中均无明显的变化。因此认为在银屑病的发病中是角朊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递呈抗原,启动免疫反应。扁平苔藓中有部分表达HLA-DR抗原,提示两种疾病在发病机理上存在差异,扁平苔藓发病除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外,可能还有其它机制参与发病。
王建琴曾仁山唐绍生贝春花杜洪潘邦敏
关键词:银屑病扁平苔藓皮损HLA-DR抗原郎格罕氏细胞LC
两种不同方法检测慢性荨麻疹过敏原的差异性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体内皮肤试验及体外特异性IgE检测在过敏原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皮内试验法及体外定性的酶联免疫分析法对我院皮肤科门诊4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两种不同方法均显示慢性荨麻疹吸入组过敏原以螨虫、屋尘为主,食物性过敏原以海鱼、虾蟹贝类为主,两者存在一定的相符性。但皮内试验各种过敏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体外定性的酶联免疫分析法(P<0.01)。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对慢性荨麻疹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但两者各有优缺点,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许志萍曾仁山唐绍生杨捷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皮内试验特异性IGE
尖锐湿疣患者皮损Toll样受体4、9和C型凝集素受体的表达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初发和复发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中TLR4、TLR9和DC—SIG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初发CA皮损、30例复发CA皮损和20例正常人皮肤(包皮)中TLR4、TLR9和DC—SIGN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初发CA皮损和复发CA皮损中TLR4、TLR9和DC—SIGN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包皮组织(P〈0.001),且集中分布于基底层和棘层细胞。TLR4、TLR9和DC—SIGN三者在初发CA皮损和复发CA皮损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者均P〉0.05)。TLR4、TLR9与DC—SIGN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关系。结论TLR4、TLR9和DC—SIGN的表达增强可能在CA的发病和复发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王建琴莫友吴伟棋方锐华许剑荣杨捷唐绍生魏亚明
关键词:尖锐湿疣TOLL样受体凝集素类
Rosco纸片扩散法在生殖器念珠菌病体外药敏试验中的应用
2006年
目的:研究Rosco纸片扩散法在生殖器念珠菌病药敏试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27-A大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性病门诊分离的98株不同酵母样真菌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药敏情况,并以3株酵母样菌株作质量控制。结果:两种方法所测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总敏感率分别是87.8%和88.7%,完全符合率是95.9%。两种方法所测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总敏感率分别是83.7%和84.7%,完全符合率是95.9%。结论:Rosco纸片扩散法具有操作简便,观察时间短、成本低廉等优点,在临床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及时为临床医生在选择方案时提供参考。
唐绍生吴玉才王建琴吴江孙广政许剑荣黎志刚曾仁山
关键词:酵母菌真菌药敏试验
他克莫司对人HaCaT细胞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表达调控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合成与分泌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hymus and activation regulated chemokine,TARC)的影响,以及他克莫司对TARC 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HaCaT细胞分为他克莫司处理组和不予任何处理的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培养HaCaT细胞培养基中TARC蛋白的水平;采用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培养HaCaT细胞的TARC mRNA表达水平。结果:他克莫司可显著抑制培养HaCaT细胞TARC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在他克莫司浓度分别为10-10、10-8和10-6mol/L时,抑制率分别为9.4%、28.7%和40.9%。他克莫司也可显著抑制TARC mRNA的表达。对TARC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和TARC mRNA表达的抑制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他克莫司对人角质形成细胞TARC蛋白和mRNA的抑制说明TARC是他克莫司发挥免疫抑制的作用靶点。
许剑荣唐绍生孙广政
关键词:趋化因子类他克莫司
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与特异性IgG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探讨人体血清中不同过敏原特异性IgE和特异性IgG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为慢性荨麻疹的患者95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和特异性IgG。结果结果表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总的阳性率达98.95%。其中特异性IgE阳性率为92.63%,以螨类和屋尘为主;特异性IgG阳性率为78.95%,以牛奶、鸡蛋、虾、蟹为主。结论通过检测分析患者血清中的过敏原特异性IgE与特异性IgG,能从不同的方面了解患者的变应原种类及患者的过敏状态,指导医生诊断与治疗慢性荨麻疹。
唐绍生郑学毅孙广政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变应原特异性IGE特异性IGG
不同方法检测慢性荨麻疹变应原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慢性荨麻疹常见过敏原及变应原体内皮肤试验及体外特异性IgE检测在变应原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皮内试验法及体外定性的酶联免疫分析法对我院门诊189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测。结果两种不同方法均显示吸入组过敏原以螨虫、屋尘为主,食物性过敏原以海鱼、虾蟹类为主,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但皮内试验法阳性率明显高于体外定性的酶联免疫分析法(P<0.01)。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检测慢性荨麻疹的变应原,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果准备进行脱敏治疗,最好结合两种方法作出评价。
方锐华唐绍生许志萍王蓉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皮内试验特异性IGE
白塞病患者口腔溃疡处血链球菌DNA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检测白塞病患者口腔溃疡组织标本内是否存在血链球菌DNA。方法:8例白塞病患者,8例阿弗他溃疡患者和5例正常口腔粘膜对照进入本研究。采用原位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口腔溃疡标本是否存在血链球菌DNA。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扩增片段进行特异性确证。本研究还对15例白塞病血标本进行了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采用四格表资料的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例白塞病患者口腔溃疡标本中,5例患者血链球菌DNA的表达阳性。8例阿弗他溃疡患者口腔溃疡标本中,2例阳性。5例正常人口腔粘膜全部阴性。经统计学分析:白塞病组与阿弗他溃疡组有统计学差异(P=0.0343);白塞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15例白塞病血标本全部阴性。结论:白塞病患者口腔溃疡中存在血链球菌DNA,提示血链球菌慢性感染可能与白塞病发病相关。
郑学毅唐绍生唐培昀曾仁山
关键词:白塞病血链球菌
地塞米松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调控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又被称为间质胶原酶1)蛋白的分泌合成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了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的合成分泌和mRNA的表达。结果: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照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的浓度为(151.02±27.70)pg/mL;加入10-9M和10-6M含地塞米松培养基24小时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浓度分别为(121.27±45.57)pg/mL(P<0.05)和(101.78±35.82)pg/mL(P<0.01)。加入地塞米松24小时后,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mRNA的表达被显著抑制,经密度扫描定量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1 mRNA的表达分别下降了大约36%和53%。结论:地塞米松可抑制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的合成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可能是地塞米松在抗瘢痕疙瘩纤维化作用中,尤其是纤维化形成后,疗效欠佳的原因。
许剑荣郑学毅唐绍生孙广政曾仁山
关键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地塞米松基质金属蛋白酶1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