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奉镭

作品数:40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胃癌
  • 7篇蛋白
  • 6篇细胞
  • 6篇内镜
  • 5篇胰腺
  • 5篇胰腺炎
  • 5篇腺炎
  • 5篇消化内科
  • 5篇门体分流
  • 5篇门体分流术
  • 5篇内科
  • 5篇经颈静脉肝内...
  • 5篇经颈静脉肝内...
  • 5篇颈静脉
  • 5篇静脉
  • 5篇分流术
  • 5篇肝内
  • 5篇肝内门体
  • 5篇肝内门体分流
  • 5篇肝内门体分流...

机构

  • 37篇遂宁市中心医...
  • 4篇泸州医学院附...
  • 3篇川北医学院
  • 3篇遵义医科大学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重庆市涪陵中...
  • 1篇宜宾市第一人...
  • 1篇重钢总医院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40篇奉镭
  • 17篇姚勇
  • 8篇潘金
  • 6篇樊景云
  • 6篇刘杰
  • 5篇徐建玉
  • 4篇邓明明
  • 4篇李艳霞
  • 4篇高明生
  • 3篇杜恒
  • 3篇刘天宇
  • 2篇杨波
  • 2篇何素玉
  • 1篇张巍
  • 1篇穆小松
  • 1篇王烜
  • 1篇刘翼
  • 1篇王专
  • 1篇王开正
  • 1篇李虹

传媒

  • 5篇西南军医
  • 4篇华西医学
  • 2篇医学综述
  • 2篇河北医学
  • 2篇四川医学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肝脏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7篇2024
  • 7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8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菌血症及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后患者发生菌血症及内毒素血症的情况,探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方法选取102例行胃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的患者,于患者术前、术后立即、术后2d进行细菌血培养及血清内毒素检测,并在术后第2d检测白细胞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结果 2例血培养结果出现阳性,采样时间点分别为术后立即、术后2d,培养出的细菌分别为丙酸杆菌属及产气肠杆菌,血培养阳性的2例患者未出现血流感染的临床症状;29%的患者C反应蛋白在术后2d高于1.0mg/L,且术后立即、术后2d的内毒素水平与术后2d的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相关性。结论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后患者发生菌血症的风险较低,术后发生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升高与手术引起的内毒素血症有关。常规ESD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非必需。
邓常青奉镭
关键词:内镜下粘膜剥离术菌血症内毒素血症
竹节参总皂苷通过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改善游离脂肪酸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竹节参总皂苷(TSPJ)改善游离脂肪酸(FFA)诱导的肝癌细胞HepG2脂肪变性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FFA组、FFA+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 p-NC组、FFA+HMGB1 siRNA组、FFA+TSPJ组、FFA+pcDNA+TSPJ组、FFA+HMGB1 pcDNA+TSPJ组、FFA+HMGB1 p-NC+TSPJ组、FFA+HMGB1 siRNA+TSPJ组。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MGB1 siRNA干扰效率;油红O染色观察TSPJ对细胞脂质蓄积的影响;检测TSPJ对甘油三酯(TG)的作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HMGB1、蛋白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结果:HepG2细胞经0.5 mmol/L FFA处理后,脂质水平及TG含量升高(P<0.05);TSPJ干预使肝细胞脂质水平及TG含量降低(P<0.05);干扰HMGB1表达后,肝细胞脂质水平及TG含量降低(P<0.05);TSPJ处理的同时过表达HMGB1,FFA诱导的脂质水平和TG含量恢复(P<0.05)。FFA诱导使肝细胞HMGB1、TLR4和NF-κB表达升高(P<0.05);TSPJ处理使肝细胞HMGB1、TLR4和NF-κB表达降低(P<0.05);干扰HMGB1表达后TLR4和NF-κB p65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竹节参总皂苷通过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改善FFA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
高明生姚勇奉镭
关键词:竹节参总皂苷游离脂肪酸高迁移率族蛋白1
11例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后并发肺炎患者情况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适用于早期胃癌的局部治疗。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行ESD术后并发肺炎,增加了医疗负担。本研究探讨了患者ESD术后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该并发症提供思路。
奉镭黄家遂李艳霞左素清
关键词:内镜下粘膜剥离术肺炎医院感染
早期胃癌患者行ESD与EMR的疗效比较及对血清CA125、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疗效比较及对血清CA125、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EGC患者118例,依据ESD、EMR治疗手段将其分为ESD组(63例)和EMR组(55例)。比较2组病灶切除情况、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及胃癌复发情况,以及2组手术前后血清CA125、PG水平变化。[结果]ESD组病灶治愈性切除率高于EMR组(P<0.05);ESD组术中出血量高于EMR组,且手术时间长于EMR组,2组比较P<0.05;2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胃蛋白酶原(PG)Ⅱ水平较术前均有降低(P<0.05);且ESD组PGⅡ水平低于EMR组(P<0.05)。ESD组和EMR组患者血清PGⅠ水平较术前均有提升(P<0.05);且ESD组高于EMR组(P<0.05)。术后6个月内,ESD组患者胃癌复发率低于EMR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对EGC的治疗效果显著,相较于EMR治疗,ESD能更完整的切除癌肿病灶,降低血清CA125水平,调节PG分泌,促进胃内腺体功能恢复,降低EGC的复发风险,但其术中操作较EMR更复杂,切除组织范围更大,需谨慎操作以降低出血及穿孔风险。
雷洪军潘金刘杰姚勇奉镭
关键词: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糖类抗原-125胃蛋白酶原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治疗前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6月行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前和术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肝功能、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并获得患者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及白蛋白-胆红素评分(albumin-bilirubin grade,ALBI)。统计学分析中,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5个时间点的胆红素变换后采用自身前后对比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最终共纳入60例患者。患者TIPS术前和术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27.86±2.53)、(17.22±2.33)mmHg(1mmHg=0.133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血清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数据对数变换后[lg(TBIL)]分别为(1.27±0.23)、(1.44±0.21)、(1.51±0.20)、(1.56±0.22)、(1.48±0.19)lg(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时间点的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数据变换后[lg(DBIL)]分别为(0.90±0.26)、(1.14±0.24)、(1.18±0.25)、(1.21±0.28)、(1.08±0.21)lg(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时间点的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数据变换后[lg(IBIL)]分别为(1.00±0.23)、(1.13±0.22)、(1.20±0.23)、(1.26±0.21)、(1.22±0.23)lg(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前的Child-Pugh、MELD、ALBI3种肝脏储备功能评分与术后6个月的评分分别进行前后对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术前的Child-Pugh和ALBI分级构成情况与术后6个月评分的构成情况前后对比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PS可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TIPS术后一段时间内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但6个月内便出现下降好转。TIPS术并不影响患者术后6个�
宋文丽姚勇刘天宇奉镭徐建玉何素玉陈拥军
关键词: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门静脉高压血清胆红素
铝碳酸镁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的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铝碳酸镁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患者疗效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ESR)、D二聚体(D-D)和溃疡愈合率的影响,为治疗该病症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6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胃溃疡患者10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艾司奥美拉唑)和联合组(铝碳酸镁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每组52例,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溃疡愈合情况,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比较2组血清因子(hs-CRP、ESR、D-D)水平、胃肠道相关指标[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内皮素-1(ET-1)]水平、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联合组上腹疼痛、腹胀、发酸、嗳气改善时间均少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溃疡愈合率高于单药组(P<0.05);2组患者溃疡愈合指标(溃疡、底部厚苔、周围再生上皮、周围黏膜充血面积)、血清因子(hs-CRP、ESR、D-D)水平、肠胃功能(GAS、MTL、ET-1)及MDA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联合组上述指标值均低于单药组(均P<0.05);2组患者SOD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升高,联合组SOD水平高于单药组(均P<0.05)。结论铝碳酸镁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可有效改善老年胃溃疡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缓解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凝血功能及胃肠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罗兰姚勇奉镭潘金张描
关键词:老年胃溃疡铝碳酸镁高敏C-反应蛋白溃疡愈合率D二聚体
柴芍承气汤改善重症胰腺炎肠内微生态的作用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观察柴芍承气汤调节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及对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1年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SAP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柴芍承气汤,两组均连续治疗7d后检测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以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治疗后7d,治疗组血浆DAO水平为(4.65±0.82)U/ml,较对照组(5.66±2.17)U/ml明显下降(P〈0.05);乳酸为(10.65±5.24)mg/L,与同组治疗前(11.51±5.78)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对照组的(5.42±2.13)mg/L,(P〈0.05);治疗组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总数为(6.02±1.42)Irdg、(7.21±2.02)In/g,高于治疗前的(3.74±1.71)In/g、(4.03±1.79)In/g(P〈0.05),肠道菌群比例接近正常,对照组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菌群紊乱。结论柴芍承气汤具有减轻SAP肠黏膜损伤、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保护肠屏障功能的作用。
奉镭黄家遂李艳霞左素清
关键词:柴芍承气汤胰腺炎肠道微生态肠黏膜损伤
细胞焦亡和铁死亡的共同机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作为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随着不断地研究探索,目前IBD被认为受到遗传、环境、免疫、生理、心理因素和肠道微生物组等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IBD患者具有容易复发,病程长,且容易发生癌变等临床特点,若疾病不能得到很好地控制,最终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逐渐改变,IBD患者数量不断增多。然而,目前IB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选择比较局限。IBD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患病率逐渐增加,疾病负担不断增加[1]。发病率的上升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流行病学过渡状态,通过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逐渐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群,尤其是在早期,最终可能促进了IBD的发生[2]。虽然在研究IBD的发病机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肠道炎症仍未得到更好地控制。IBD的发病机制太复杂,仍有很多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IBD的发病机制,寻找其潜在的治疗靶点,以提供更多治疗选择,这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IBD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非常有益的。目前大量研究发现细胞焦亡和铁死亡对IBD的发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共同作用机制与IBD的关系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就细胞焦亡和铁死亡共同的分子机制与IBD的关系进行探讨,进一步明确IBD的发病机制,以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
颜婷奉镭奉镭熊瑶王华敏曾秋月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氧化应激
大剂量阿莫西林联合艾司奥美拉唑二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评价大剂量二联方案(high-dose dual therapy, HDDT)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1年8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HP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HDDT组和含铋剂四联疗法(bismuth-containing quadruple therapy, BQT)组,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共纳入患者520例,其中HDDT组284例,BQT组236例。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成功匹配患者223对。HDDT组和BQT组的根除率分别为74.4%和77.1%(χ^(2)=0.440,P=0.507),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9%和16.6%(χ^(2)=4.395,P=0.036)。结论 HDDT和BQT治疗HP感染的疗效相当,但前者不良反应较少。
郑旭林陈拥军余欣鑫奉镭龙晓奇蒋彪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大剂量二联疗法阿莫西林
胃癌相关基因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胃癌是指起源于胃壁最表层黏膜上皮细胞的肿瘤,其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进行性发展过程,涉及环境和饮食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癌前状态等方面的影响。虽然目前内镜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等相关技术有所提高,但由于大部分胃癌患者早期无特殊临床表现,确诊时多已为肿瘤晚期,传统的手术及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故胃癌相关基因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其中,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微RNA等在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凋亡、血管生成及耐药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深入研究有望为胃癌的诊治提供新方法。
蒋彪宋文丽蒋晓春奉镭陈拥军
关键词:胃癌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微RNA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