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其孟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维吾尔族
  • 4篇卒中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脑卒中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新疆维
  • 2篇新疆维吾尔族
  • 2篇血性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位点
  • 2篇位点多态性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2篇汉族

机构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孙其孟
  • 5篇马建华
  • 5篇张小宁
  • 1篇阿不力克木
  • 1篇雷晶
  • 1篇韩登峰
  • 1篇刘梦
  • 1篇杜磊
  • 1篇郝晨光
  • 1篇刘梦

传媒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4
  • 4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磷酸二酯酶4D基因rs918592位点多态性与维吾尔族、汉族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4D基因 rs918592位点多态性与维吾尔族、汉族脑梗死的关系,以及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373例脑梗死患者(其中男...
孙其孟
关键词:脑梗死多态性位点民族差异
文献传递
新疆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327例,同期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36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683,P=0.011)、体质指数(OR=2.987,P<0.001)、吸烟(OR=2.307,P<0.002)、高血压(OR=4.554,P<0.001)、高血脂症(OR=2.772,P<0.001)、糖尿病(OR=2.204,P=0.007)、冠心病(OR=3.717,P<0.013)与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相关。结论性别、体质指数、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冠心病是维吾尔族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马建华孙其孟张小宁雷晶阿不力克木韩登峰郝晨光
关键词: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
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正>目的探讨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5-lipoxygenase-activating,ALOX5AP)基因SG1 3S32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新...
马建华刘梦张小宁孙其孟
文献传递
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SG13S32位点多态性与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ALOX5AP)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就诊于新疆地区各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并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当地长住维吾尔族患者197例(病例组)与同期体检的健康维吾尔族人群20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ALOX5AP基因SG13S32位点多态性.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统计分析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ALOX5AP基因SG13S32位点的AC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显著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OR=5.27,95%CI:2.75-11.73)。病例组男女患者间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同TOAST分型中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OX5AP基因SG13S32位点的AC基因型可增加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但与性别、TOAST分型无相关性。
刘梦马建华张小宁孙其孟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维吾尔族
皮层下小卒中患者糖调节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皮层下小卒中(small subcortical stroke,S3)患者血糖调节异常(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病史、空腹血糖结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将134例皮层下小卒中患者分为糖尿病(DM)组、糖调节异常(IGR)组、正常血糖水平组(NGT组)。对3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测定各组生化指标。结果与NGT组相比,IGR组和DM组的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检出率均显著增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MT与年龄、TC、LDL-C、餐后2h血糖(2hPG)呈正相关(P<0.05)。结论皮层下小卒中患者在IGR阶段已经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早期控制血糖,可减轻脑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减少脑血管病事件发生。
杜磊马建华张小宁孙其孟
关键词:糖调节异常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超声
维吾尔族与汉族伴代谢综合征的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情况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伴代谢综合征(MS)的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2年6月新疆不同地区首发急性期脑梗死患者490例,根据中国人群MS的诊断标准,分为MS组243例,非MS组247例。MS组按照民族分为维吾尔族141例,汉族102例。所有患者按脑梗死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分别比较MS组与非MS组和MS组的维吾尔族与汉族的TOAST分型情况。结果 MS组与非MS组脑梗死患者体质指数(BMI)≥25 kg/m2者比例及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脑梗死的患病率为49.6%(243/490)。MS组与非MS组TOAST分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62,P=0.009);MS组中维吾尔族与汉族脑梗死患者BMI≥25 kg/m2者比例、吸烟、饮酒、高脂血症、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脑梗死患病率为58.0%(141/243);MS组中维吾尔族与汉族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19,P=0.016)。结论 MS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会影响脑梗死TOAST分型的各亚型的分布情况,且导致维吾尔族、汉族脑梗死患者各亚型的分布不同。
孙其孟张小宁马建华
关键词:脑梗死代谢综合征TOAST分型维吾尔族汉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