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皮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与探讨被引量:29
- 2002年
- 吴琳宋良玉康久杰
- 关键词:头皮缺损皮瓣修复法吻合血管
- 脊髓损伤后14天大鼠运动功能、NT-3和TrkC表达的变化及不同电针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为了研究不同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大鼠(Rattus norvegicus)脊髓内神经营养因子3(NT-3)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C(Trk C)表达的影响,探讨NT-3,Trk C在实验性脊髓损伤发病及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不同电针干预对其的影响.将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模型、脉冲电针及音乐电针4个组别,每组12只,采用改良式的Allen’s打击法复制模型.两组电针组选取"大椎"、"命门"进行不同电针干预,1次/日,20 min/次,空白组及模型组在治疗组治疗时进行抓取束缚,保证处理条件的相同.SCI后14天,通过BBB(Basso-Beattic-Bresnahan)评分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变化,采用HE染色、尼氏染色观察大鼠受损脊髓病理改变及神经元情况,Western blot检测NT-3,Trk C在大鼠受损脊髓表达的情况.BBB结果显示,经脉冲电针与音乐电针治疗后,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较模型组均有改善(P<0.01),且音乐电针评分高于脉冲电针,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HE染色与尼氏染色结果示,经14天脉冲电针与音乐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元形态均可得到恢复,且音乐电针优于脉冲电针;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损伤脊髓大鼠中NT-3,Trk C经脉冲与音乐电针治疗后较模型组均有显著升高(P<0.01),且音乐电针对NT-3,Trk C表达的影响高于脉冲电针,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脉冲电针与音乐电针均能诱导SCI大鼠脊髓内NT-3及Trk C表达,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修复功能,且音乐电针较脉冲电针作用略胜一筹.
- 宋良玉吕威景泉凯莫雨平姚海江宋洪涛加吾拉.阿不力孜苑晓晨毛颖秋时素华李志刚
- 关键词:音乐电针脊髓损伤神经营养因子3
- 在三柱理论指导下用内外侧接骨板加植骨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在三柱理论的指导下用内外侧接骨板加植骨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入院后,均在三柱理论的指导下对其进行内外侧接骨板加植骨手术。手术后,对这些患者均进行6~12个月的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在手术后的6个月及12个月,这些患者手术的优良率分别为84.21%、92.11%,其Lysholm的平均评分分别为(85.92±5.38)分、(91.81±6.72)分。这些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16%。结论:在三柱理论的指导下用内外侧接骨板加植骨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较为理想。
- 范磊卲林周生瑞宋良玉
- 关键词:三柱理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 两种电针对脊髓损伤14天后大鼠运动功能、神经元及MEK2、p-ERK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基于Raf/Ras/ERK信号通路,探讨两种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14天丝裂原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mitogen-activated/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2,MEK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phosphorylation-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p-ERK1)表达的影响以及对大鼠后肢运功功能和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雄性清洁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五组,空白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2只)、脉冲电针组(12只)、音乐电针组(12只)。采用改良式的Allen’s打击法复制模型。两组电针组选取"大椎""命门"进行不同电针针刺干预,每天1次,每次20分钟,空白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在治疗组治疗时进行抓取束缚,保证处理条件的相同。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14天,采用神经功能评定法——BBB评分对大鼠脊髓损伤进行评估,综合评定大鼠SCI后的运动功能。采用HE染色、尼氏染色方法观察脊髓损伤大鼠损伤脊髓前角组织病理改变。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损伤脊髓前角MEK2、p-ERK1含量的变化。结果 BBB评分结果显示,经脉冲电针与音乐电针治疗后,脊髓损伤大鼠后肢活动功能较模型组均有改善(P<0.01),且音乐电针评分高于脉冲电针,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HE染色与尼氏染色结果说明脉冲电针与音乐电针组均可修复脊髓前角神经元细胞,增加神经元细胞中尼氏体含量,且音乐电针优于脉冲电针;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说明脉冲电针与音乐电针均可提高脊髓前角神经元中MEK2、p-ERK1的含量,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脉冲电针与音乐电针均能诱导SCI大鼠脊髓内MEK2、p-ERK1的表达,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再生功能,音乐电针作用较脉冲电针略有优势。
- 宋良玉吕威景泉凯莫雨平姚海江宋洪涛姜婧苑晓晨毛颖秋时素华李志刚
- 关键词:音乐电针脊髓损伤
- 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6年
- 随着神经再生相关机制研究不断深入,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相关的信号通路也被广泛关注。有针对性地抑制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可以降低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神经变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增殖、细胞凋亡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下4条通路之间尚存在着交互作用。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除参与机体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外,还参与体内的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等过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阻断Wnt信号通路可抑制神经轴突再生,而外源性Wnt3a可以增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元数量,促进轴突传导及神经功能的改善。脊髓损伤后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可以显著减少神经元丢失、细胞死亡等,而且可促进功能恢复。Notch信号通路激活时,神经干细胞增殖活跃,分化被抑制;信号通路被抑制时,干细胞进入分化阶段。Ras同源基因/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ho/ROCK)信号通路激活导致生长锥塌陷、轴突再生受制,而选择性抑制Rho可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
- 吕威姚海江莫雨平李冰景泉凯宋良玉王鑫李志刚时素华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再生信号通路
- 应用四柱理论指导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应用胫腓骨远端四柱理论指导,个性化手术设计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4年1月对28例闭合性Pilon骨折进行手术治疗,根据四柱理论中不同柱面骨折,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修复(包括植骨)内固定方式。结果 24例切口一期愈合,4例切口皮缘少许坏死,经换药治疗后痊愈,无感染。28例获10~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骨折复位情况按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估标准评定:解剖复位20例,复位一般8例。均在术后16~21周获得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按Mazur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12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结论应用四柱理论指导,个性化手术设计修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具有操作简便,修复固定可靠之优点。
- 沙广钊周生瑞范磊宋良玉
- 关键词:PILON骨折手术入路
- 改良切口治疗15例肩胛骨骨折疗效观察
- 2009年
-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手术治疗肩胛骨颈、体部骨折方法与效果。方法本组2003~2007年共收治肩胛骨颈、体部骨折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0~55岁,平均33岁。全部采用后入路肩胛骨改良切口,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10~24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8周,按Hardegger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8例,良5例。无钢板断裂、松脱,骨折移位,骨不愈合,感染,再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肩后入路治疗肩胛骨颈、体部骨折能够以较小的创伤完成肩胛骨颈下、体部骨折的满意复位及内固定,同时获得满意的功能恢复。
- 范磊宋良玉沙广钊
-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内固定
- 微创减压打压植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观察微创减压刮除病灶后打压植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透视下微创钻孔减压刮除病灶植入优质自体松质骨并压实,同时活血抗凝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36例(44髋),男22例(28髋),女14例(16髋);年龄22~58岁,平均36岁。按国际骨循环研究会(the ass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use,ARCO)骨坏死分期标准分类,Ⅰa 2髋,Ⅰb 8髋,Ⅰc 10髋,Ⅱa 10髋,Ⅱb 4髋,Ⅱc 6髋,Ⅲa 4髋。观察术前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和股骨头的X线片影像结果。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术前Harris评分(53.10±6.12)分,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1.10±10.90)分,比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显示,多数植骨愈合,关节间隙增宽。结论微创减压刮除病灶后打压植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
- 沙广钊颜连启宋良玉范磊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微创减压病灶刮除自体骨移植
- 单指皮肤套脱伤的治疗
- 2001年
- 吴琳康久杰宋良玉徐雷
- 关键词:皮管带蒂皮瓣游离皮瓣手术方法
- 电针预处理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内5-HT及5-HT转运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观察电针及其预处理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CUMS)大鼠海马中5-羟色胺(5-HT)及5-羟色胺转运体(5-HTT)表达的影响,探讨5-HT、5-HTT在大鼠实验性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电针干预的影响。方法:将60只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脉冲电针组、电针预处理组及百忧解组,每组12只。孤养结合CUMS 21天复制抑郁症模型,通过开野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HT、5-HTT在大鼠海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开野实验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明显减少,脉冲电针组、电针预处理组及百忧解组均可改善此变化;模型组大鼠海马内5-HT、5-HTT表达均明显降低,脉冲电针组、电针预处理组及百忧解组可逆转此病理变化,在5-HT方面,两组电针治疗及百忧解治疗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5-HTT方面,电针预处理有上调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较脉冲电针与百忧解组疗效稍逊色。结论:抑郁大鼠的5-HT、5-HTT含量低于正常,电针治疗抑郁症可能通过升高5-HT、5-HTT的含量而发挥抗抑郁作用。电针预处理与脉冲电针治疗抑郁症效果差异不明显。
- 李昱颉莫雨平邓晓丰纪倩姜婧周源曹瑾宋良玉杨娟李志刚
- 关键词:电针预处理海马5-羟色胺5-羟色胺转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