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学状

作品数:36 被引量:286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杨森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13篇黑素
  • 10篇黑素细胞
  • 9篇毛囊
  • 9篇黑素合成
  • 8篇酸酶
  • 7篇酪氨酸
  • 7篇酪氨酸酶
  • 7篇氨酸
  • 6篇皮肤
  • 6篇无色素
  • 4篇外毛根鞘
  • 4篇激光
  • 4篇白癜风
  • 3篇皮肤微循环
  • 3篇微循环
  • 3篇疗效
  • 3篇酪氨酸酶活性
  • 3篇活性
  • 3篇激素

机构

  • 34篇江苏省人民医...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镇江市疾病预...
  • 1篇东南大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扬中市人民医...
  • 1篇重庆市中医院
  • 1篇明光市人民医...

作者

  • 36篇岳学状
  • 25篇朱文元
  • 20篇王大光
  • 16篇马慧军
  • 13篇李诚让
  • 2篇朱丰
  • 2篇张荣华
  • 2篇张潇予
  • 2篇张俊
  • 2篇范卫新
  • 2篇吴迪
  • 1篇李珊山
  • 1篇王祖红
  • 1篇田亚平
  • 1篇马一平
  • 1篇孙蔚凌
  • 1篇杨潇
  • 1篇谢骏逸
  • 1篇闵仲生
  • 1篇朱海琴

传媒

  • 21篇临床皮肤科杂...
  • 5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10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家系DSRAD基因新突变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检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中DSRAD基因的突变。方法:收集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成员的血样,PCR扩增DSRA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行DNA测序。以100例无家系背景,且无色素异常的成年人作对照。结果:该家系中的患者均存在DSRAD基因中第3463位碱基发生了C→T的杂合突变,可造成对应1155位的精氨酸被色氨酸替代,家系中非患病者及对照组正常人未发现相应突变。结论:DSRAD基因是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的致病基因。
李诚让马慧军王大光岳学状朱文元
关键词:DSRAD基因突变
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毛囊外毛根鞘无色素黑素细胞激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Dihydroxyvitamin D3,VID)对毛囊外毛根鞘无色素黑素细胞(amelanotic melanocytes,AMMC)的激活作用。方法以高、中、低3种不同浓度的1,25(OH)2D3作用于培养的人毛囊外毛根鞘AMMC,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然后收集细胞,测定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前后AMMC内黑素小体的变化,最后通过Western blot方法半定量分析药物作用前后AMMC内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osinase related protein-1,TRP-1)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osinase relatedprotein-2,TRP-2)表达的变化。结果 VID能增加AMMC内酪氨酸酶活性,促进AMMC生成黑素,电镜结果显示药物作用后的AMMC内出现大量Ⅲ、Ⅳ期黑素小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VID可以促进AMMC中TYR和TRP-1的表达,但对TRP-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VID通过促进黑素生成相关酶TYR和TRP-1的表达激活了AMMC。
王大光朱文元鲁严马慧军岳学状李诚让
关键词:毛囊
鼠毛囊重建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小室移植法重建小鼠毛囊,观察细胞成分对毛囊再生的影响。方法取0~2d的C57BL/6乳鼠背部皮肤,胰酶消化后分离表真皮,再分离出毛囊上皮细胞。实验分表皮细胞混合毛囊胚芽组、真皮细胞组、表皮细胞混合毛囊胚芽+真皮细胞组、毛囊上皮细胞+真皮细胞组。用小室移植法接种于裸鼠背部,并于移植后1、2、4、8周观察变化,HE染色观察毛囊组织学形态。结果小鼠毛囊细胞移植1周时,背部小室开始脱落,伤口结痂;2周时除表皮细胞组外,另3组均长出了短小的毛发,镜下可见毛囊样结构;4周及8N时除表皮细胞组外,均长出了正常的毛发,表皮细胞与真皮细胞混合组及毛囊上皮细胞与真皮细胞混合组毛发生长情况良好,优于单独的真皮细胞组。结论毛囊细胞小室移植后可形成新的毛囊,上皮细胞及真皮细胞在毛囊重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张潇予王大光朱丰岳学状骆丹
关键词:毛囊毛囊重建鼠科
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病1例被引量:3
2006年
张俊岳学状朱文元
关键词:淀粉样变病皮肤病
泛发性扁平黄瘤1例被引量:1
2006年
张俊岳学状朱文元
关键词:黄瘤泛发性
内皮素-1对毛囊外根鞘无色素黑素细胞黏附和移行及其细胞骨架形态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体外研究内皮素-1(ET-1)对毛囊外根鞘无色素黑素细胞(AMMC)黏附和移行的作用,并观察其对细胞骨架蛋白微丝、微管的形态影响。方法:3种浓度的ET-1作用体外纯化培养的人AMMC,观察其在细胞外基质蛋白如纤维连接蛋白、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包被培养板上的黏附,以及通过Boyden小室微孔滤膜的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对AMMC分别进行罗丹明(红色)和异硫氰酸(绿色)标记纤维型-肌动蛋白(F-actin)、β微管蛋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3种浓度ET-1处理前后AMMC纤维型-肌动蛋白、β微管蛋白形态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T-1促进了AMMC在纤维连接蛋白上的黏附,20ng/mLET-1作用最明显(P<0.01),而200ng/mL时对细胞的黏附不继续增加。但对层黏连蛋白和Ⅳ型胶原上的黏附无明显影响(P>0.05)。另外,ET-1呈浓度依赖性地促进AMMC通过微孔滤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20ng/mLET-1可明显促进AMMC胞质中束状应力纤维形成,并集中分布于细胞膜内侧,但对微管结构无明显影响。结论:ET-1在体外可以促进AMMC的黏附和移行,其作用可能与诱导束状应力纤维形成和促进其向细胞膜内侧分布有关。
马慧军朱文元王大光岳学状李诚让
关键词:毛囊外根鞘内皮素-1细胞骨架
橙皮苷对人黑素细胞黑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橙皮苷对人原代黑素细胞酪氨酸酶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50、100、200、300、400、500和600 mg/L 7个浓度的橙皮苷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72 h,分别测定细胞增殖活性、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含量。结果:橙皮苷显著抑制黑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橙皮苷可抑制黑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
岳学状王大光马慧军朱文元
关键词:橙皮苷黑素细胞黑素合成酪氨酸酶活性
橙皮苷、茁-七叶皂苷、丹参酮等局部外用对甲皱皮肤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研究局部外用8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对皮肤微循环的影响。方法:给受试者中指甲皱处分别涂1%植物提取物,并安放激光多普勒检测探头,稳定5min后开始记录甲皱皮肤血流灌注量,以后每5min记录1次,每次1min,共观察30min,取平均值。基质作对照。对有效成分进一步观察浓度为0.10%、0.01%药物对皮肤血液灌注量的影响,并用毛细血管微循环仪观察其对红细胞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1.00%、0.10%橙皮苷可以显著增加皮肤的血液灌注量,外用0.10%橙皮苷亦可使红细胞的血流速度显著增加。结论:橙皮苷局部外用可以改善皮肤的微循环。
岳学状朱文元马慧军王大光李诚让
关键词:皮肤微循环橙皮苷激光多普勒
皮肤局灶性黏蛋白病被引量:4
2004年
1病例资料 病史:患者男,46岁.左前臂外侧结节20余年,略增大半年,无自觉症状,为明确诊断于2003年4月来我科诊治.既往体健,否认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贫血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
苏忠兰岳学状朱文元陈斌
关键词:黏蛋白病局灶性皮肤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HDD)(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是一种由于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后引起的面部皮肤病。主要以面部皮肤潮红、水肿、毛细血管扩张为临床表现。笔者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生产,每片含甘草酸苷25 mg,甘氨酸25 mg,DL-蛋氨酸25mg)片剂口服联合吡美莫司乳膏(商品名为爱宁达,德国诺华制药生产)外用治疗HDD,收到较好疗效。
张荣华马一平陈敏岳学状
关键词: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复方甘草酸苷片疗效观察吡美莫司面部皮肤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