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卫华

作品数:797 被引量:3,565H指数:34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3篇期刊文章
  • 278篇专利
  • 75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2篇交通运输工程
  • 310篇机械工程
  • 69篇自动化与计算...
  • 40篇一般工业技术
  • 39篇理学
  • 38篇金属学及工艺
  • 12篇航空宇航科学...
  • 9篇电子电信
  • 8篇电气工程
  • 6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建筑科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艺术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234篇列车
  • 145篇高速列车
  • 85篇受电弓
  • 76篇铁路
  • 75篇气动
  • 70篇车辆
  • 61篇机车
  • 60篇转向架
  • 57篇接触网
  • 57篇触网
  • 46篇气动力
  • 44篇机车车辆
  • 42篇弓网
  • 42篇车体
  • 37篇轮对
  • 34篇试验台
  • 34篇空气动力
  • 33篇动力学
  • 32篇空气动力学
  • 27篇铁道

机构

  • 793篇西南交通大学
  • 19篇同济大学
  • 7篇中国北车唐山...
  • 6篇西南科技大学
  • 4篇西华大学
  • 4篇南车青岛四方...
  • 4篇中国北车集团
  • 4篇中国铁路总公...
  • 4篇北京海冬青机...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华东交通大学
  • 3篇五邑大学
  • 3篇中铁二院工程...
  • 3篇中国铁道科学...
  • 3篇中铁第四勘察...
  • 3篇中车唐山机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工程物理...
  • 2篇江西理工大学

作者

  • 795篇张卫华
  • 108篇张继业
  • 83篇周宁
  • 64篇池茂儒
  • 63篇梅桂明
  • 51篇李田
  • 46篇邓自刚
  • 45篇曾京
  • 43篇宋冬利
  • 39篇马启文
  • 33篇肖守讷
  • 30篇邬平波
  • 30篇缪炳荣
  • 29篇戴焕云
  • 25篇金学松
  • 22篇陈良麒
  • 20篇周文祥
  • 20篇权伟
  • 19篇吴学杰
  • 19篇崔涛

传媒

  • 57篇铁道学报
  • 47篇西南交通大学...
  • 35篇交通运输工程...
  • 26篇机械工程学报
  • 19篇中国铁道科学
  • 14篇机车电传动
  • 14篇铁道机车车辆
  • 12篇铁道车辆
  • 12篇振动与冲击
  • 8篇机械强度
  • 8篇噪声与振动控...
  • 7篇电焊机
  • 6篇金属学报
  • 6篇同济大学学报...
  • 6篇2007年度...
  • 6篇第十四届全国...
  • 5篇系统仿真学报
  • 5篇学术动态(成...
  • 5篇电力机车与城...
  • 5篇中国科学:技...

年份

  • 8篇2024
  • 25篇2023
  • 43篇2022
  • 38篇2021
  • 43篇2020
  • 35篇2019
  • 37篇2018
  • 29篇2017
  • 43篇2016
  • 38篇2015
  • 43篇2014
  • 57篇2013
  • 32篇2012
  • 30篇2011
  • 31篇2010
  • 36篇2009
  • 47篇2008
  • 42篇2007
  • 24篇2006
  • 25篇2005
7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时变时滞细胞神经网络的周期运动的稳定性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M-矩阵理论和矢量Lyapunov函数方法,研究变时滞周期运动细胞神经网络的全局指数稳定性.在放松该类神经网络激活函数的有界性、单调递增性、可微性及Lipschitz连续等条件下,得到了该类神经网络周期解的存在性与全局指数稳定的代数判据.该判据基于神经网络激活函数满足的条件,利用连接权值矩阵及阻尼系数矩阵构造测试矩阵,根据测试矩阵是否为M-矩阵判定系统周期解的存在性与全局指数稳性.
郑伟范龙兰张继业张卫华
关键词:神经网络时变时滞周期解M-矩阵
轮径差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被引量:37
2008年
分析了具有轮径差转向架的运动状态,建立了车辆动力学模型,以某高速车辆在直线上运行为例,采用德国低干扰谱,选择车辆运行速度为300 km·h-1,研究了轮径差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趋势,对比了转向架前后轮对同相轮径差与反相轮径差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轮径差都会影响行车安全性,随着轮径差的增大,车辆运行安全性指标逐渐变差,反相轮径差对行车安全性影响较大,同相轮径差的影响较小。由此可知,在实际检修中应尽量减小轮对的轮径差,尤其应严格控制转向架前后轮对反相轮径差到允许范围之内,以保证车辆系统的行车安全性。
池茂儒张卫华曾京金学松朱旻昊
关键词:铁道车辆转向架轮对轮径差安全性
V500高速受电弓模型的适用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分析不同受电弓模型的适用性,针对国内自主研发的V500高速受电弓样机进行动态参数识别,获取受电弓2质量块和3质量块模型的动力学参数,建立受电弓多刚体模型、刚柔耦合模型、2质量块模型和3质量块模型,并对各模型进行频响分析。结合武广线接触网,建立弓网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动力学仿真计算分析各受电弓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仿真计算中,受电弓2质量块模型可以替代多刚体模型,3质量块模型可以替代上框架为柔性体的刚柔耦合模型;在低于250 km/h时,2质量块模型有较好的适用性,当速度高于250 km/h时,采用3质量块模型比较合理。
仲伟广张卫华梅桂明
关键词:参数识别刚柔耦合高速铁路
一种城轨直线牵引电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轨直线牵引电机,其组成为:由高温超导材料叠绕在线圈骨架(2)上的多个跑道型线圈作为电机的励磁绕组(1),固定在与次级骨架(4)相连的低温容器(3)中,电机动子车体靠支撑柱与轨道(7)相连,励磁绕组(...
马光同张涵王志涛张卫华刘坤龚天勇李兴田杨晨周鹏博叶常青郭冀岭
文献传递
铁路车辆转向架测试台
一种铁路车辆转向架测试台,该测定台的底座(1)通过角部的浮动支承座(4)与测定平台(2)相连,浮动支承座(4)的具体连接为:底座(1)的角部固定有支承底板(5),支承底板(5)上部的边沿或边沿附近设有限位环(6),限位环...
马启文张卫华吴学杰陈良麒
文献传递
高速列车大系统耦合动力学仿真平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列车大系统耦合动力学仿真平台。该平台采用基于C/S模式的分布式仿真体系,包括前台人机交互界面部分和后台基于分布式的核心计算部分。后台基于分布式的核心计算模块包括:任务调度模块、耦合控制模块、执行机代理...
张卫华丁国富邹益胜黄海于
文献传递
接触线弛度及表面不平顺对接触受流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6
2000年
在建立受电弓 /接触网系统仿真计算模型 ,进行受电弓在接触网下运行动态仿真计算的基础上 ,探讨接触网弛度对弓网接触受流的影响 ,研究合理弛度的设计。本文提出接触线表面不平顺的新概念 ,研究因接触线表面不平顺对接触压力的影响 ,并就如何通过改变受电弓的动力参数来减小接触线表面不平顺对受流的影响进行分析。
张卫华梅桂明陈良麒
关键词:受电弓接触网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未知复合故障诊断被引量:6
2019年
针对振动信号的非平稳性、非线性以及未知复合故障难以诊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未知复合故障诊断模型。首先将采集到的时域振动信号通过小波变换生成频谱图像;然后将频谱图输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H),利用卷积网络自适应的特征提取能力对复合故障进行特征学习;最后将深度卷积网络输出的特征通过分类器对故障进行诊断分类。在实验室模拟采集的不同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未知复合故障诊断模型与基于改进CDCGAN的复合故障诊断方法相比,对未知复合故障的诊断率提高了44%,达到85.77%;使用不同类型的单一未知复合故障和多种未知复合故障进行实验,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张应军江永全杨燕张卫华陈锦雄
关键词:小波变换卷积神经网络
虚拟轨道列车超螺旋滑模自适应导向控制
2023年
为提高虚拟轨道列车在参数不确定和未知外部扰动环境中自导向控制的鲁棒性能,针对列车运行中多输入多输出的过驱动控制问题,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多铰接列车的非线性导向控制模型,将等效轮胎侧偏力作为控制输入量;利用虚拟轨道离散点坐标与列车运行速度,建立了计算列车位置、速度与加速度的参考模型,设计了独立的列车导向控制器与纵向速度控制器;利用李雅普诺夫方法,基于传统滑模控制(SMC)和自适应超螺旋滑模(ASTSM)分别设计了2种列车导向控制器,利用轮胎逆模型计算了线控转向系统的转角控制量;建立了轮速分配模型,基于参考速度矢量,将列车纵向速度控制转换为每个轮毂电机的转速与电磁转矩控制;建立了7节编组列车的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变速和综合线路测试分析了轮毂电机转速和电磁转矩的响应过程,研究了车辆模块之间铰接作用力的分布规律,比较了SMC和ASTSM在参数不确定和未知外部扰动工况下的鲁棒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列车导向控制模型、运动参考模型与轮速分配模型是有效的;车辆模块的纵向速度跟踪误差小于1.5 km·h^(-1),车轮转速跟踪误差率小于1%;与SMC相比,当存在未建模动态、50%负载变化与未知扰动时,提出的ASTSM具有更好的自适应鲁棒性能,使车轴中心位置偏差能在有限时间内收敛至0附近;在侧向力干扰下,ASTSM的车轴中心偏差均方根与最大值分别为10和42 mm,分别降低了82%和61%;ASTSM在曲线路段中无明显的稳态偏差,且车间铰接角能一致地收敛至稳态值,保证了虚拟轨道列车的运行稳定性。
张众华杨蔡进张卫华
关键词:增益系数
高速列车在隧道内和明线上交会时气动性能对比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建立了高速列车在隧道内和明线上交会的数值计算模型。利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三维、可压、非定常N-S方程和k-ε两方程湍流模型,通过滑移网格技术实现列车的相对运动。分析了列车在隧道内和明线上以350 km/h等速交会过程中车体表面压力、气动荷载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列车在隧道内交会时,其车体表面压力比在明线上交会时约增加6 kPa,且车体表面压力的波动幅值是明线上交会时的2倍;交错车体表面的负压值比未交错表面的负压值大1.5kPa;气动力(矩)比在明线上交会时略小;头车、尾车气动阻力的变化规律与单车过隧道时相似,但阻力的变化峰值约是单车过隧道时的2.5倍。
冯志鹏张继业张卫华
关键词:列车交会高速列车气动性能隧道
共8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