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明

作品数:11 被引量:85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下斜肌
  • 3篇斜肌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闭角型
  • 2篇原发性闭角型...
  • 2篇手术
  • 2篇髓核
  • 2篇髓核细胞
  • 2篇退变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青光
  • 2篇青光眼
  • 2篇椎间盘
  • 2篇外斜
  • 2篇外斜视
  • 2篇斜视
  • 2篇闭角
  • 2篇闭角型

机构

  • 11篇东南大学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张明
  • 3篇孙建宁
  • 3篇吴小涛
  • 2篇梁远波
  • 2篇王运涛
  • 2篇王锋
  • 1篇李果
  • 1篇董寅生
  • 1篇张忠红
  • 1篇芮云峰
  • 1篇王宁利
  • 1篇邵建树
  • 1篇吴永丰

传媒

  • 3篇现代医学
  • 2篇眼科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0
  • 2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促进损伤肌腱再生修复的功能性双多肽水凝胶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促进损伤肌腱再生修复的功能性双多肽水凝胶,包括多肽P11‑4、多肽P11‑5和GDF5。多肽P11‑4、多肽P11‑5的体积比=(100:1)‑(1:100),GDF5的浓度为...
芮云峰张明
复方托吡卡胺散瞳治疗急性发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四例被引量:1
2018年
总结2014-2016年在温州眼视光医院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治疗有效的4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及UBM形态学特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各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5~71岁。双眼急性发作3例,单眼急性发作1例。UBM显示单纯性瞳孔阻滞型2例,瞳孔阻滞合并睫状体前位型2例。4例患者3种以上药物治疗无效,滴用毛果芸香碱后眼压无下降甚至升高,改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治疗后,眼压在3~15小时内进行性下降至21 mm Hg以下。4例患者均无明显睫状环阻滞或晶状体不全脱位的表现,发作前房角开放≥180°,发作时全周关闭,散瞳后开放90°~360°,且再次开放位置与发作前基本一致。认为对于急性发作的PACG患者散瞳治疗的指征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和总结。
张明彭显耀胡城孟京亚吴海霞梁远波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瞳孔阻滞散瞳
经表面修饰的PLLA多孔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经表面修饰的左旋聚乳酸(PLLA)多孔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兔成骨细胞的体外分离和培养,将成骨细胞与PLLA材料共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增殖能力,并将材料植入成年新西兰兔体内,术后30、60d观察大体形态、X线片及骨密度检测、骨生物力学检测结果。结果:(1)成功从新生兔颅骨组织块中分离培养出成骨细胞;(2)与材料共培养后,材料表面可见成骨细胞附着;(3)各组兔术后恢复及进食均正常,伤口无炎症反应,愈合良好;(4)大体观察、X线检查、放射学评分及生物力学检测显示,术后30、60d实验组与对照组评价骨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GEL/HA涂层PLLA复合材料组术后60d骨缺损修复情况明显好于不植入任何材料组及单纯PLLA多孔材料组。结论:经表面修饰的PLLA多孔材料具备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张明吴小涛董寅生
关键词:左旋聚乳酸成骨细胞骨缺损
外直肌走行方向异常的外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手术设计
2009年
目的探讨外直肌走行方向异常的外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手术设计。方法在外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斜视矫正术中,先测量外直肌走行方向异常的角度,根据术前下斜肌功能亢进的程度及术中外直肌走行方向偏斜角度的大小来设计手术方案。术后随访观察眼位及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改善情况。结果23例(29眼)外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的外直肌均向颞下方偏斜,术后下斜肌功能亢进治愈20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7%。结论外直肌斜向颞下方走行是引起继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或加重原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的重要原因;外直肌向颞下方偏斜的角度越大,将其矫正至水平子午线方向后对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改善效果越明显,部分患者只需做外直肌后徙术就可矫正合并的下斜肌功能亢进,手术方案得以简化,临床效果确切。
孙建宁张明张忠红
关键词:外直肌下斜肌功能亢进
外斜视合并下斜肌亢进的手术方案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外斜视合并下斜肌亢进的手术方案。方法 98例外斜视合并下斜肌亢进患者的斜视矫正术中,将一眼的外直肌预置可调整缝线,根据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后水平眼位的改变来调整外直肌的后徙量。结果 98例中87例外直肌后徙量减少。与单眼下斜肌部分切除比较,双眼下斜肌部分切除者的外直肌后徙量减少显著(P<0.05)。98例患者中治愈85例(87.0%),好转13例(13.0%)。结论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在矫正下斜肌亢进的同时,对外斜视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外斜视合并下斜肌亢进的患者应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案。
张明孙建宁
关键词:外斜视下斜肌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首选治疗指征探讨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我国传统治疗方案与美国眼科学会推荐首选治疗方案两种治疗模式对治疗结局的影响。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邯郸市眼科医院连续诊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AACG)148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CACG)245眼。方法利用以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作为首选治疗后1~18个月的随访数据,分析激光治疗后眼压控制的情况。分析比较我国传统治疗方案即以房角周边前粘连(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e,PAS)>6个钟点作为小梁切除术的指征可能存在的过度治疗(即激光治疗后眼压可以控制)和治疗不足(即激光治疗后眼压不能控制,需进一步用药或手术治疗)的比例。主要指标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的比例。结果按照我国传统治疗方案中PACG的处理原则,45只AACG眼将行小梁切除术,而其中46.7%(21/45)的患眼行激光治疗眼压即可控制;CACG中将有89只眼需行小梁切除术,其中约49.4%(44/89)的患眼可仅行LPI。采用激光治疗模式,AACG中激光治疗后眼压不能控制的病例将从传统治疗模式的10.8%(16/148)上升为29.7%(44/148),CACG激光治疗后眼压不能控制的将从18.4%(45/245)上升为42.4%(104/245)。结论按照我国传统滤过手术治疗原则治疗PACG存在严重的过度治疗。如果完全以LPI作为首选治疗,将导致治疗不足或失败的比例明显增加,约为我国传统滤过手术治疗模式的2~3倍。因此,结合房角粘连程度和视神经损害的有无确定PACG的滤过手术指征,可避免或减少过度治疗与治疗不足。
张明范肃洁梁远波韩伟王宁利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小梁切除术
单纯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探讨单纯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扩增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例人退变椎间盘髓核,单纯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出髓核细胞并连续培养传代,倒置相差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甲苯胺蓝染色检测髓核细胞内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行Ⅱ型胶原染色,观察髓核细胞的类软骨表型表达情况。结果:单纯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可较好的分离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20例人退变椎间盘髓核,培养成功16例;原代髓核细胞平均7d贴壁,呈类圆形或多角形,P1代髓核细胞平均12h贴壁,呈大梭形或多角形,两代细胞融合95%所需时间分别为30d和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聚集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主要表达于原代和P1代髓核细胞浆内,被甲苯胺蓝染成天蓝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主要表现为黄褐色沉淀,两代间聚集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可简化髓核细胞分离步骤,提高培养效率;传一代后髓核细胞增殖速率提高,但仍维持类软骨表型,表达聚集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
王锋吴小涛王运涛邵建树张明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变髓核细胞甲苯胺蓝免疫细胞化学
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垂直斜度在15—28^△的47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行下斜肌前转位术,术后观察其代偿头位和垂直斜视度的变化。结果47例患者治愈26例(55.32%),好转18例(38.30%),无效3例(6.38%),总有效率93.62%,平均矫正20.76^△。术前18例无代偿头位者术后仍无代偿头位;术前29例有代偿头位,术后代偿头位消失20例(68.96%),好转7例(24.14%),无效2例(6.90%),总有效率93.10%。术后未出现手术过矫和术后眼球运动障碍。结论对于垂直斜视角在15—25“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采用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安全有效。
张明孙建宁
关键词:下斜肌前转位术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代偿头位
儿童青光眼与房角关闭的研究进展
2016年
18岁以下儿童青光眼存在房角关闭的发生率较低。本文依照世界青光眼学会联合会分类系统介绍了可能发生房角关闭的儿童青光眼类型、发生机制、治疗概况,特别是对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晶状体异位、白内障术后青光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相关青光眼等常见类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有助于临床医生更为系统地了解房角关闭在儿童青光眼中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治疗方案选择的意义。
张明解彦茜梁远波
关键词:房角关闭
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指标观察被引量:29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应用于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指标情况。方法选取急性胆囊炎患者80例,随机数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各相关指标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手术实施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用于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治疗,有利于减少患者术中失血量,患者术后各机体功能更好更快恢复,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花费减少,且术后并发症发生少,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王青峰张明汪源陆晶晶吴永丰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