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智

作品数:22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血压
  • 7篇动脉
  • 7篇高血压
  • 4篇椎间融合
  • 4篇高血压患者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心肌
  • 3篇心律
  • 3篇腰椎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高血压
  • 3篇融合器
  • 3篇椎间融合器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心律失常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压变异
  • 2篇血压变异性
  • 2篇压变异性

机构

  • 22篇成都市第五人...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遂宁市中心医...

作者

  • 22篇张智
  • 6篇熊明
  • 6篇陈刚
  • 5篇黄禄勇
  • 4篇韩乾国
  • 2篇李鸿飞
  • 2篇赵耘
  • 2篇郑佳状
  • 2篇周利强
  • 2篇任泽佑
  • 2篇程方东
  • 2篇李蓉
  • 2篇成俊
  • 2篇张林
  • 1篇刘元彬
  • 1篇宋昭君
  • 1篇陈晓晓
  • 1篇雷建国
  • 1篇汪凡栋
  • 1篇王平

传媒

  • 2篇四川医学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生活质量、近期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肿瘤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coronary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近期预后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肿瘤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早期防治工作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科进行PCI治疗的肿瘤合并CTO患者62例,术后随访12个月,收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评价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PCI术后影响肿瘤合并CTO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肿瘤合并CTO患者经PCI开通后其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治疗满意情况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疾病认知情况在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差异(P>0.05)。随访12~38个月,平均(18.5±3.6)个月,随访率90.3%,一级终点事件发生率为8.1%,二级终点事件发生率为9.7%,MACE的发生率为17.7%。肿瘤合并CTO患者PCI术后1年预后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男性(HR=3.040)、年龄70~85岁(HR=2.677)、术中不良事件(HR=2.434)是其术后1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优化药物治疗基础上,PCI手术能改善肿瘤合并CTO患者术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等生活质量。性别为男性、年龄70~85岁、术中不良事件是影响成功开通CTO患者1年的MACE总发生率的危险因素。
付国齐朗明健韩乾国张智
关键词:肿瘤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生活质量
曲美他嗪与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心功能的影响观察
2019年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与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疗程结束后血脂水平变化及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血脂及心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血脂及心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 <0. 01)。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具有调节其血脂的作用,有效改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状况,促进其心功能恢复正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周杰张智
关键词:曲美他嗪他汀类药物冠心病血脂心功能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2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合并冠脉病变组118例和单纯高血压组98例。合并冠脉病变组根据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分析动态血压、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及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合并冠脉病变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CV)、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24 h SCV、24 h DCV、dSCV、nSCV、T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 SCV、dSCV均与TIB呈正相关(P〈0.05),24 h SCV、dSCV、nSCV均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4 h SCV、dSCV、nSCV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TIB增加而升高;24 h SCV、dSCV、nSCV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
黄禄勇张智熊明
关键词:血压变异性冠状动脉病变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动态血压
中心动脉压及外周血压差异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外周血压及两者差值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 2013年1月—12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416例,分别测定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舒张压(CDBP)、外周动脉收缩压(PSBP)及舒张压(PDBP),并且客观评估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根据造影结果分为3组:冠状动脉正常组(15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组(200例),冠状动脉钙化组(111例);计算不同组间的不同血压及其差值在不同血管病变的差异,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0,P<0.01),钙化组患者最高,正常组和狭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患者的PSBP、CSBP、D-SBP、PDBP、CDBP、D-SDP均高于正常组(P<0.05);狭窄组患者的CSBP低于钙化组,而D-SBP、D-DBP水平则高于钙化组(P<0.05);钙化组患者的PSBP、CSBP、PDBP、CDBP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冠状动脉钙化情况与CSBP呈正相关关系(r=0.315,P=0.006),而与D-SBP呈负相关关系(r=-0.434,P=0.001)。结论年龄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年龄后CSBP、CDBP、PSBP及PDBP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钙化共同的影响因素,但只有CSBP、D-SBP是冠状动脉钙化独立的影响因素。
韩乾国陈刚张智李鸿飞李蓉
关键词:中心动脉压冠状动脉钙化
胺碘酮综合治疗重度心力衰竭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腔碘酮综合治疗重度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重度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每组各40例。比较治疗前后心脏功能及心脏损伤相关指标、明尼苏达心衰患者生活质量评价表(MLHFQ),并评价综合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I-VESD)、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LHFQ量表体力、社会、情绪、经济及总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34/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323, P = 0.042<0.05)。【结论】胺碘酮综合治疗能显著改善重度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脏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周杰张智
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低血压
2013年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胶囊治疗慢性低血压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症状明显的慢性低血压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1~79(63.8±12.4)岁。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口服氟氢可的松,治疗组口服甘草酸二铵;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30、180d测量血压,并于治疗前及治疗180d时行动态血压监测各1次。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症状按各自严重程度计分,分析用药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过程中退出试验者5例,最后有效例数25例,两组共计55例。治疗7d,对照组和治疗组血压高于治疗前[收缩压:对照组(103.7±5.4)比(85.8±4.4)mmHg,治疗组(98.8±4.6)比(86.4±4.1)mmHg;舒张压:对照组(62.2±3.8)比(54.5±3.7)mmHg,治疗组(60.4±3.8)比(54.4±3.5)mmHg,均P<0.05];治疗180d,治疗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116.3±6.7)比(104.7±8.7)mmHg,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计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30d:对照组4.17±1.23比9.96±1.51、治疗组3.35±1.07比10.22±1.53;治疗180d:对照组3.48±1.59比9.87±1.49;治疗组1.14±0.31比10.22±1.53,均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大于治疗组(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低血压,可升高血压,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明显;与氟氢可的松比较,起效较缓慢,但更为平稳持久,长时间使用不良反应更小。
韩乾国陈刚陈晓晓张智李蓉
关键词:甘草酸二铵慢性低血压疗效安全性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颈动脉硬化组(143例)和单纯高血压组(77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颈动脉硬化组分为低血压变异性(BPV)组(81例)和高BPV组(62例)。分析各组患者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及颈动脉超声结果。结果 单纯高血压组和颈动脉硬化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昼间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C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PV组右侧和左侧颈总动脉、右侧和左侧颈外动脉、平均IMT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低BPV组(P〈0.05)。24hSBP、dSBP、nSBP、24hSCV、24h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CV)与平均IMT均呈正相关(r=0.425、0.436、0419、0.354、0.315,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hSCV、24hDCV、24hSBP与颈动脉IMT独立相关(P〈0.05),24hSCV、24hSBP与颈动脉斑块独立相关(P〈0.05)。结论 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密切相关,其中24hSCV、24hDCV、24hSBP是颈动脉IMT的独立相关因素,24hSCV、24hSBP是颈动脉斑块独立相关因素。
张智黄禄勇熊明
关键词:血压变异性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麝香通心滴丸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变学及辅助性T细胞1/2平衡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麝香通心滴丸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变学及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Th)1/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术的AMI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PCI术前两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300 mg负荷量,术后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麝香通心滴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外周血Th1/Th2及其细胞因子干扰素(interferon,IFN)-γ、白介素(interleukin,IL)-4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h1细胞比例、Th2细胞比例及Th1/Th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IFN-γ水平及IFN-γ/IL-4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外周血IL-4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发心绞痛、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心功能不全及卒中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困难、牙龈出血、鼻黏膜出血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通心滴丸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明显降低AMI患者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助于调节外周血Th1/Th2平衡及改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且安全性好。
张智聂晓霞
关键词:麝香通心滴丸氯吡格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辅助性T细胞
经皮脊柱内镜经椎板入路治疗向上重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价经皮脊柱内镜经椎板入路治疗向上重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经皮脊柱内镜经椎板入路治疗向上重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例,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住院时间。通过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手术疗效,术后12个月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手术优良率。结果21例术后各时间点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按MacNab标准评定,优16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0%。结论经皮脊柱内镜经椎板入路治疗向上重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的优势,手术安全可行。
张智刘元彬郑佳状汪凡栋陈宇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轴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2024年
背景:随着脊柱微创外科技术在临床的迅猛发展及快速康复理念的加强,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技术近年来在临床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目的:分析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轴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35例,其中男59例、女76例,年龄47-79岁,均接受单轴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腰部和下肢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腰椎功能状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疼痛总体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测评估腰椎生理曲度与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135例患者术后获得(17.8±3.0)个月随访,发生终板损伤1例,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损伤1例,椎间融合器下沉与移位各1例,慢性感染1例,椎弓根螺钉断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②与术前比较,135例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腰部及下肢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135例患者末次随访的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5);③末次随访时,135例患者的腰椎生理曲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椎间融合率为95.8%;④结果显示,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轴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脊柱微创手术方式。
唐龙郑佳状汪凡栋刘元彬宋昭君张智王淼周永刘会毅陈宇
关键词:椎间融合术经皮椎弓根螺钉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椎间融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