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麻疹
  • 2篇疫苗
  • 2篇疫情
  • 2篇时间序列
  • 2篇麻疹减毒活疫...
  • 2篇接种
  • 2篇减毒活疫苗
  • 1篇电泳
  • 1篇野病毒
  • 1篇应急
  • 1篇预防接种
  • 1篇预防接种门诊
  • 1篇腮腺炎
  • 1篇时间序列模型
  • 1篇逆转
  • 1篇逆转录
  • 1篇逆转录-聚合...
  • 1篇强化免疫
  • 1篇转录
  • 1篇无脊髓灰质炎

机构

  • 8篇吉林省疾病预...
  • 1篇吉林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长春市疾病预...
  • 1篇长春市绿园区...
  • 1篇长春市朝阳区...

作者

  • 8篇陈超
  • 8篇张运祥
  • 7篇林琳
  • 7篇田鑫
  • 6篇曹凤瑞
  • 6篇周剑惠
  • 6篇李大强
  • 6篇刘影
  • 5篇常新
  • 5篇郑文毅
  • 4篇王爽
  • 4篇程涛
  • 3篇刘桂艳
  • 1篇李省三
  • 1篇徐力
  • 1篇徐羽迪
  • 1篇陶育晖
  • 1篇朱贞
  • 1篇许强
  • 1篇曹风瑞

传媒

  • 4篇中国计划免疫
  • 2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预防接种服务模式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索不同预防接种服务模式的实施效果,满足不同区域居民对预防接种服务的要求,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选择3个县的9个接种单位,分析城市预防接种门诊、乡(镇,下同)预防接种门诊、村入户接种3种服务模式的常规免疫接种率,疫苗、注射器使用情况。结果3种预防接种服务模式报告接种率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城市预防接种门诊服务质量优于乡预防接种门诊和村入户接种;城市和乡预防接种门诊调查的五种疫苗(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率、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明显高于入户接种,预防接种门诊的疫苗、注射器损耗率低于入户接种。结论要结合不同区域人口分布、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选择预防接种服务模式;应创造条件,积极倡导、推广预防接种门诊,不断完善预防接种门诊建设。
林琳陈超田鑫曹凤瑞张运祥郑文毅史肖月陶育晖金莲子
关键词:预防接种预防接种门诊
应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麻疹疫情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应用时间序列模型中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分析麻疹发病,为麻疹的预警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吉林省麻疹监测系统3年来麻疹月发病数,采用SPSS统计软件中ARIMA数学模型,通过残差分析方法建立麻疹疫情ARIMA预测模型。结果吉林省麻疹时间序列(经Ljung-Box检验,P=0.96)符合ARIMA(1,0,1)模型,且模型检查自相关系数在±0.5之间,预测值与观测值具有较高的吻合度。结论麻疹ARIMA模型对麻疹疫情预测有较好效果。
田鑫陈超周剑惠李省三郑文毅林琳张运祥曹凤瑞刘影李大强王爽常新刘桂艳程涛
关键词:麻疹时间序列
吉林省2006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应急免疫效果评价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评价吉林省2006年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MV)应急免疫效果,为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麻疹病原学监测资料、MV应急免疫接种率资料、人群麻疹抗体资料、2006年疫情网络直报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综合分析MV应急免疫效果。结果吉林省2006年麻疹流行病毒为H1基因型,MV应急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6.76%,快速评估接种率为98.20%,应急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7.6%,发病率显著下降。结论对8月龄~14岁人群进行MV应急免疫,能迅速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降低麻疹发病。
陈超周剑惠田鑫郑文毅林琳张运祥曹凤瑞李大强刘影王爽常新程涛韩春莉
关键词:麻疹减毒活疫苗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时间序列模型建立与应用被引量:22
2012年
时间序列是指观察或记录到的一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由于时间序列展示了研究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变化过程,因此可以从中分析寻找出其变化特征、趋势和发展规律的需要信息。时间序列预测实质上就是根据现在与过去的随机序列的样本取值,对未来某一个时刻的随机变量进行估计〔1〕。时间序列分析是专门用于分析这种时间序列资料的统计模型,它主要分析的是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重点观察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规律〔2〕。
陈超田鑫周剑惠张运祥林琳刘影李大强曹凤瑞程涛王爽常新
关键词:腮腺炎时间序列模型
吉林省麻疹减毒活疫苗应急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了解吉林省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应急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V应急免疫后2年(2007~2008年),麻疹发病率较应急免疫前平均发病率下降86.5%;2009年麻疹发病开始回升,发病率为8.7/10万;2007~2009年,年平均发病率为4.1/10万,较应急免疫前平均发病率低67.5%。MV应急免疫前后5年,麻疹发病人群均以<15岁儿童为主。2009年的麻疹病毒与2005~2008年的麻疹病毒在基因树上处于相对独立的小分支,所有2009年的麻疹病毒与2005~2008年的相比,在核蛋白羧基末端的450个氨基酸处均发现有共同的三个氨基酸的变化。结论吉林省MV应急免疫迅速减少了麻疹发病,但以<15岁儿童为主的发病人群提示需要加强常规免疫,并根据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监测数据和接种率等,提出全省MV后续免疫。
陈超周剑惠田鑫林琳李大强刘影张运祥曹凤瑞程涛刘桂艳王爽常新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中国麻疹野病毒基因型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0
2004年
研究建立了一种适用于中国现流行麻疹野病毒基因型的基因型别筛查、定型的分析方法 ,即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T PCR RFLP)。首先对RT PCR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实验证明 ,对 1 1株麻疹病毒提取核糖核酸 (RNA) ,逆转录套式PCR扩增后全部出现阳性特异条带。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 ,扩增 6种不同基因型麻疹病毒 9株 ,同时又扩增其它非麻疹病毒。结果 9株 6种基因型麻疹病毒RT PCR均呈现阳性条带 ,说明本研究采用的RT PCR方法敏感。而非麻疹病毒RT PCR结果为阴性 ,均未见阳性条带 ,说明该RT PCR方法特异。根据H1 和H2 基因型麻疹病毒分别被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SalⅠ和BamHⅠ切割成不同大小的基因片段 ,建立RFLP快速基因定型方法。之后 ,对建立的RFLP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实验证明。利用该方法对吉林省连续两年分离到的 9株麻疹野病毒 [已经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脱氧核糖核酸 (DNA)序列分析证实为H1 基因型 ]进行验证 ,结果均为H1 基因型麻疹病毒 ,证实该PCR RFLP结果与序列分析结果一致 ,也说明该方法敏感。同时 ,又对 7种不同基因型麻疹病毒应用PCR RFLP方法进行实验 ,结果只有H1 和H2 基因型麻疹病毒被限制性内切酶SalⅠ和BamH?
周剑惠陈超刘桂艳许强张燕朱贞张运祥田鑫曹凤瑞宋和徐羽迪王兆南于瑞兰徐力中山哲夫许文波
关键词:麻疹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电泳敏感性
吉林省儿童常规免疫不同服务模式实施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陈超林琳郑文毅张运祥田新曹风瑞刘影李大强
关键词:常规免疫儿童服务质量免疫服务经济发展
吉林省2003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进展情况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吉林省 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 80例 ,分布在 4 1个县 (市、区 ,下同 ) ,占全省总县数的 6 8 33%。 <1 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 (脊灰 )AFP病例报告发病率 1 5 8/ 1 0万 ,报告后 4 8h内调查率 96 %,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 83%,粪便标本 7d内送达率 96 %,随访表 75d内送达率 89%。 2 0 0 3年在 6 0个县开展口服脊灰疫苗强化免疫 ,第 1轮应种儿童 70 75 39人 ,实种儿童 6 72 70 8人 ,报告接种率 95 0 8%;第 2轮应种儿童71 0 91 0人 ,实种儿童 6 790 2 8人 ,报告接种率 95 5 2 %。在登记的应种儿童中 ,第 1轮零剂次免疫儿童 1 81 5 7人 ,占登记儿童数的 2 5 7%;第 2轮零剂次免疫儿童 1 4 2 6 5人 ,占登记儿童数的 2 0 1 %。吉林省保持无脊灰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为防止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的发生 ,必须不断提高AFP病例监测质量 ,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 ,保持高水平的常规免疫接种率 ,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
林琳陈超周剑惠田鑫刘影郝旭张运祥常新李大强郑文毅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强化免疫接种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