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燕珍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根瘤
  • 5篇根瘤菌
  • 3篇紫云英
  • 3篇紫云英根瘤菌
  • 2篇多样性
  • 2篇质粒
  • 2篇微生物
  • 2篇结瘤
  • 2篇快生型
  • 2篇快生型大豆根...
  • 2篇基因
  • 2篇固氮
  • 2篇大豆
  • 2篇大豆根瘤
  • 2篇大豆根瘤菌
  • 1篇稻根
  • 1篇豆科
  • 1篇豆科作物
  • 1篇形态分化
  • 1篇遗传学

机构

  • 1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曹燕珍
  • 6篇李阜棣
  • 2篇沈辉
  • 2篇陈华癸
  • 2篇张学贤
  • 2篇张忠明
  • 2篇邹向宏
  • 1篇陈文新
  • 1篇郭先武
  • 1篇王平

传媒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现代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年份

  • 1篇2003
  • 1篇1999
  • 1篇1997
  • 3篇1994
  • 2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组织培养方法快速繁殖花卉
1994年
自古以来,植物在土中生,庄稼在田里长。可是到了今天,人类不用种子,却可以用试管培育出植物,这就是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创造出来的奇迹。
曹燕珍
关键词:快速繁殖植物组织培养非洲菊鲜切花无性繁殖系
紫云英根瘤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3年
总结了紫云英根瘤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这类根瘤菌的寄主范围较窄 ,早先根据互接种族概念将其定名为Rhizobiumastragali,后来定名为Rhizobiumhuakuii,最近并入Mesorhizobium属。对大量菌株进行的 16S和2 3SrDNAPCR RFLP分析和代表菌株的部分 16SrDNA碱基测序 ,揭示了 7个不同基因型 ,表明这类菌具有遗传多样性 ,可以认为存在不同的种。它们都有质粒 ,数量 1~ 5个 ,因菌株而异 ,可分为不同质粒型 ,共生基因常定位在最大的一个质粒上 ,即共生质粒。它们的结瘤基因具有独特结构。采用包括nodA ,nodB ,nodC ,nodD的苜蓿根瘤菌突变株进行基因互补 ,从紫云英根瘤菌基因文库中获得了相应的转移接合子。这类根瘤菌的nodA与nodBC分隔约 2 2kb距离 ,不同于多数根瘤菌nodABC为一个操纵元的结构。紫云英根瘤菌结瘤基因的这种结构在 7个基因型的菌株中都是一致的 ,说明结瘤基因的保守性。
张学贤李阜棣曹燕珍陈华癸
关键词:紫云英根瘤菌分子遗传学
非豆科作物和固氮微生物在协助菌影响下形成类根瘤被引量:4
1994年
用果胶细菌处理禾本科,十字花科和葫芦科植物幼苗根系,根毛随着果胶细菌处理的时间而逐渐损伤、消除。然后,分别接种田菁根瘤菌,花生根瘤菌,扁豆根瘤菌,自生固氮菌和固氮螺菌;幼苗移栽20~25d左右,根系即被感染而结瘤。白菜结瘤率可达95%,黄瓜结瘤率为50%左右。根瘤的石蜡包埋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明显地见到从根瘤的外皮层细胞至靠近中柱细胞,均有细菌分布。菌株ORS571和147-3在白菜上形成的根瘤用乙炔还原分析法测定,表现明显的固氮酶活性。
曹燕珍李阜棣
关键词:结瘤非豆科作物固氮微生物根瘤
紫云英根瘤分离菌株质粒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7省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L.)主要分布区46个采集点的紫云英根瘤中分离到101个菌株.检测发现有16种不同质粒类型,所含质粒1~4个不等,含两个质粒的菌株占绝大部分,质粒Mr为36×106~364×106.用克隆M.huakui7653R的nodDBC4.2kb片段为探针(α32pdCTP)进行的分子杂交结果表明,所有这些菌株均含有共生质粒,通常为第一大质粒,但C、L、M、N和O型为第二大质粒,共生质粒Mr在131×106~364×106之间.比较质粒类型与16S23SrDNAIGS(pHr,p23SR01)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IGS类型不同,即使在同一植株分离所得的根瘤其质粒类型常不同,但在同一植株上分离菌株的质粒类型相同,则其IGS常表现相同.
郭先武张学贤张忠明王平曹燕珍李阜棣
关键词:多样性共生固氮
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基因库的构建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报道了用柯斯质粒(cosmid)pLAFRI 作为载体,通过 EcoRI 部分酶切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全部 DNA,获得“目的”DNA 片段,用大肠杆菌 ED8767作为受体菌株,我们构建了一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B52菌株的基因库。插入的基因片段大小为20~30kb,所获得的抗性菌落数为3.9×10~4,其中外源基因插入频率为70%,重组子数超过“理论”值,达到了希望的建库要求。
沈辉张忠明曹燕珍
关键词:大豆根瘤菌基因库
花生根瘤形态发生及其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4
1991年
以花生根瘤菌009和栽培花生(红花一号)为材料,利用石蜡切片、超薄切片、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研究花生根瘤形态发生、发育及其功能体(含菌细胞、类菌体)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培条件下,花生根瘤菌从侧生根出现处的裂隙侵染。根瘤原基起源于次生根内皮层,次生根维管束与根瘤维管束起源于原生根中柱鞘上同一位点。成熟根瘤由根瘤皮层、根瘤维管束、含菌细胞区组成。根瘤为有限生长型。接种60天时乙炔还原活性达7750n mol C_2H_4/hr/g(鲜)。菌体形态具有阶段性变化,营养体为杆状(0.5×1.3μm),随瘤龄增加逐渐变为球状体,至成熟根瘤中全部为球状类菌体(直径为0.9μm)。成熟类菌体包括类菌体周膜、类菌体膜、膜间隙、菌体核区、气泡、内含颗粒等几部分。随着根瘤衰老,类菌体周膜发生融合。不同互接种族的快生型大豆根瘤菌ZA18,GH35与花生根瘤菌009所成类菌体超微结构相同,均为一个类菌体周膜内含一个球状类菌体,但前者比后者小得多。表明寄生植物基因决定类菌体形态分化,而根瘤菌菌株特性影响类菌体大小。
艾云灿曹燕珍
关键词:形态分化超微结构
湖北地区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质粒及结瘤基因的初步定位被引量:3
1991年
从湖北省潜江县和监利县的4个采集点分离纯化了26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质粒分离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中均有1—3条质粒带,分子量范围在50—300 Md之间。从26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中,选出分属两个血清型的5个菌株,依据根瘤菌nodABC基因在所有根瘤菌种中的结构同源性,对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结瘤基因(nod)进行了初步定位,其结果表明:R173、X143、B21、B2,D13菌株的质粒DNA中没有与nod ABC基因同源的片段存在,而R173、X143、B21、D13菌株的总DNA中含有部分nod ABC基因的EcoRl酶切片段分别为15.96kb、6.56 kb、3.70kb;B2菌株的总DNA中含有部分nod ABC基因的EcoRl酶切片段分别为51.94kb、11.6kb、6.56kb、3.
沈辉曹燕珍
关键词:大豆根瘤菌快生型质粒结瘤基因
紫云英根瘤菌天然抗药性和质粒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从同一稻田的紫云英根瘤上共分离到154株紫云英根瘤菌。将来自该田块10株紫云英的100株根瘤菌列为分析组A;来自同一植株不同根瘤的40株根瘤菌列为分析组B;来自植株两个根瘤的14株根瘤菌列为分析组C。对所有菌株10种抗生素的抗药性测定表明,分析组A分为39个不同抗药类群;分析组B分为22个抗药类群。同一根瘤的分离株其抗药性也存在差异。质粒检测显示所有菌株都含有质粒,质粒数为1~5条;质粒分子量主要在83MD至600MD。质粒图谱分析表明,分析组A分为8个质粒型,分析组B分为6个质粒型,同一根瘤分离株的质粒数并不完全一致。在所有分离株中,第2质粒型的菌株为优势菌群。
邹向宏曹燕珍李阜棣
关键词:紫云英根瘤菌质粒抗药性
紫云英根瘤菌共生基因分布及其共生效应的多样性被引量:10
1997年
从同一植株不同根瘤分离40株紫云英根瘤菌,所有菌株对10种抗生素的抗药性测定表明,该群体分为22个抗药类群,质粒检测显示所有公离株都含有质粒,质粒数1~4条,用快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205质粒作参考,估测质粒Mr分布范围为83~226MU.根据图谱分析表明,该菌群可分为6个不同质粒型.各类型质粒通过与Dig-nodABC和Dig-nifHDK杂交,结果显示带有1条质粒的菌株其共生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带有2条或2条以上质粒的菌株各拥有1条共生质粒,共生质粒Mr范围有差异,大约为117~220MU.研究结果也显示,不同质粒型的菌株其共生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第6质粒型的菌株共生固氮率最强,第1质粒型菌株共生固氮率较低.共生固氮能力最强的第6质粒型菌株,只占总菌数7.5%.
邹向宏李阜棣曹燕珍陈文新陈华癸
关键词:紫云英根瘤菌
湖北圻春冷浸田施KCl后水稻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动态
曹燕珍
关键词:水稻土壤微生物区系水稻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