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李鸣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6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二叠世
  • 3篇中二叠世
  • 3篇TING类
  • 2篇宗地
  • 2篇化石
  • 2篇化石带
  • 2篇二叠纪
  • 1篇地层
  • 1篇动物群
  • 1篇早二叠世
  • 1篇生物地层
  • 1篇数据库
  • 1篇筵类
  • 1篇晚期
  • 1篇无脊椎动物
  • 1篇相对海平面
  • 1篇乡下
  • 1篇类属
  • 1篇脊椎动物
  • 1篇海平

机构

  • 7篇南京大学

作者

  • 7篇朱李鸣
  • 5篇杨湘宁
  • 3篇殷小龙
  • 3篇史宇坤
  • 2篇董琳
  • 2篇刘家润
  • 1篇林春明

传媒

  • 2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

  • 1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西南地区早—中二叠世玥类复合标准序列的建立及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利用西南地区 10条石炭系—二叠系剖面上的类分布建立了该地区早—中二叠世类复合标准序列( CSS) ,总结了类 6 8属 6 32种在该地区的分布延限。根据类物种在复合标准序列上的分布规律 ,阐述了这一时期类动物群物种分异度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西南地区类物种分异度在早—中二叠世变化显著 ,共经历过三次快速增长时期 ,分别与假希瓦格亚科、米斯亚科及新希瓦格科的辐射演化有关 ;而物种分异度的两次大幅度下降则分别反映了早二叠世的动物群更替事件及中二叠世集群灭绝事件对本地区类动物的影响。
殷小龙杨湘宁朱李鸣史宇坤
关键词:二叠世TING类
贵州紫云县宗地乡罗甸阶地层及(竹蜓)类化石的研究
本文描述了贵州省紫云县宗地剖面罗甸阶的地层,对其中的(竹蜓)类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对200多枚薄片进行详细观察、度量和系统描述的基础上,鉴定出(竹蜓)类11属53种(其中Misellina12种),建立了宗地剖面两个罗...
朱李鸣
关键词:化石带
文献传递
华南早中二叠世类分异度变化过程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03年
根据复合标准剖面的数据 ,对华南早—中二叠世类动物群属种分异度的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早、中二叠世动物群属种首现及末现速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类动物群属级分异度经历了两次快速上升 ,一次明显下降 ,在早、中二叠世出现两个相对独立的高峰 ,但总体上表现出持续上升趋势 ,并在中二叠世中期达到最大。早二叠世期间属级分异度的短暂下降主要与类动物本身的演化趋势有关 ,是动物群属级分类单元更替的结果。物种分异度在二叠纪初急剧增长 ,至早二叠世Sakmarian期已达到整个早—中二叠世的顶峰。早二叠世的动物群更替事件对物种分异度具有显著影响 ,并导致物种分异度随后总体呈下降趋势 ,中二叠世开始物种数虽有所上升 ,但始终未能恢复到早二叠世鼎盛时期的水平。早二叠世是类动物稳定发展时期 ,动物群中属种首现的总数及速率明显大于中二叠世 ,属种更替也更为频繁。中二叠世中期开始 ,类动物群属种分异度同时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 ,但是 ,早、中二叠世华南类动物群中属种末现速率却并无明显差异 ,表明造成晚期古生代稳定生态系统崩溃的环境变化对类动物的成种速率有较大的影响 。
杨湘宁史宇坤朱李鸣殷小龙
关键词:分异度二叠纪筵类无脊椎动物
华南早中二叠世类物种分异度变化的分析
经过几代人的研究,我国华南地区已建立世界上最完整的(虫筳)类化石带序列,成为(虫筳)类古生物及地层资料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前人研究表明,区域性或全球性化石属种地层分布数据库在古生物演化和绝灭过程、模式的研究中可以发挥重要...
朱李鸣
以化石带为基础的华南■类属种数据库被引量:14
2002年
以华南类化石带序列为基础 ,对华南地区类属种的地层分布资料进行了整理 ,建立了华南类 90属14 47种的地层、地理分布数据库。在数据库中 ,可以类化石带为时间尺度 ,查询华南地区不同时期类属种的首现及末现数 ,统计类属种数及属种名单。通过对查询、统计结果的分析 ,可以研究华南地区石炭—二叠纪类分异度的变化过程 ,为研究类动物群的辐射演化、灭绝型式提供定量数据。初步分析结果揭示 :华南地区类动物群物种分异度在早二叠世时曾大幅度下降。就物种消失的数量而言 ,早二叠世类动物群物种分异度的下降构成了本区石炭—二叠纪规模最大的类动物群事件。
朱李鸣杨湘宁殷小龙
关键词:化石带早二叠世
贵州扁平紫松晚期—罗甸期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03年
根据贵州紫云扁平剖面沉积记录 ,分析了该区在二叠纪早期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扁平地区在早二叠世紫松晚期 -罗甸期存在 6次连续的三级旋回海平面升降过程 ,其中 ,海平面上升速率最快的是第 3次旋回 ;水体深度最大的是第 4次旋回 ;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大的是第 5次旋回。
董琳刘家润杨湘宁朱李鸣
关键词:海平面变化二叠纪TING类动物群
贵州省紫云县宗地乡下二叠统隆林阶地层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贵州省紫云县宗地乡下二叠统隆林阶实测地层剖面中含类化石 8属 2 1种。就类动物群的特征分子及属种分异度等而言 ,宗地剖面与广西宜山马脑山剖面相同 ,均以 Staffella与 Pseudoendothyra为标志 ,但宗地剖面类动物群属种分异度较高 ;在类动物群物种主要构成类群上 ,宗地剖面与云南广南小独山剖面情况较为相似 ,皆以 Pseudofusulina与 Schwagerina分子共同繁荣为特征 ,但属种分异度相对较低。宗地剖面隆林期沉积环境总体上类似于开阔台地环境 ,但与典型的台地边缘及滨海边缘沉积环境相比 ,其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差、能量相对较低。
史宇坤杨湘宁刘家润董琳朱李鸣林春明
关键词:生物地层二叠系TING类宗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