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华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手术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螺钉
  • 2篇近端
  • 2篇老年
  • 2篇股骨
  • 2篇股骨近端
  • 2篇股骨近端防旋...
  • 2篇不稳定骨折
  • 1篇动力髋
  • 1篇动力髋螺钉
  • 1篇动力髋螺钉治...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胸椎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骨折
  • 1篇上颈椎

机构

  • 5篇厦门大学

作者

  • 5篇李华
  • 2篇林原
  • 2篇傅日斌
  • 2篇华强
  • 2篇段少银
  • 2篇陈雍君
  • 2篇赵慧毅
  • 2篇钟华
  • 2篇林劲松
  • 1篇夏春
  • 1篇石磊
  • 1篇王少杰
  • 1篇胡治平
  • 1篇林永祥
  • 1篇万慧娟

传媒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对比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PKP组)予以PKP治疗,对照组(PVP组)予以PV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椎体高度、EVOS评分、VAS评分,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Cobb角、椎体高度、EVOS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PKP组的Cobb角、椎体高度改善情况优于PVP组(P〈0.05);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PVP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采用PKP和PVP均可明显改善老年患者的活动功能,有效缓解疼痛,临床效果明显,而PKP在恢复椎体高度及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
李华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成形术胸腰椎骨折老年
3D打印技术辅助上颈椎肿瘤模型的术前规划及手术模拟被引量:11
2018年
背景:目前上颈椎肿瘤有限元模型大多采用CT平扫结合增强图像数据,3D打印仿真模型与术中实际肿瘤存在一定误差,采取CT结合MR的数据来建模,发挥各自的优势,得到的模型更加符合真实。目的:探讨3D打印上颈椎肿瘤模型在术前规划、模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纳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至2017年收治的上颈椎哑铃型肿瘤(ToyamaⅡa、Ⅲa、Ⅴ型)患者20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2组,每组10例。3D打印组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上颈椎哑铃型肿瘤精准手术治疗,术前获取患者头颅CT/MR资料,建立患者上颈椎肿瘤个体化模型,通过3D模型模拟手术,采取一期颈后路肿瘤切除+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常规组进行常规手术。对比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改善率。结果与结论:(1)三维模型能清楚显示肿瘤的形态及其与邻近血管、上颈椎的空间关系,并在体外进行仿真模型的模拟手术;术中借助3D模型能指导肿瘤切除并重建上颈椎稳定性;(2)与常规组相比,3D打印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3)3D打印组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改善率为(93.0±2.8)%,常规组为(75.0±2.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634,P <0.05);(4)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和后凸畸形的发生;(5)结果表明,3D打印上颈椎肿瘤模型技术上可行,能够有效辅助复杂上颈椎疾病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模拟手术,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陈雍君钟华华强林永祥李华胡治平段少银赵慧毅
关键词:颈椎3D打印模拟手术肿瘤模型颈椎肿瘤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评估闭合复位后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82例62岁以上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PFNA固定109例、DHS固定73例,比较两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患髋关节的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切口长度:DHS组为5~12(8.6±1.7)cm,PFNA组为3~5(3.8±0.6)cm,P<0.05。手术时间:DHS组为55~120(71.6±15.8)min,PFNA组为35~70(45.2±9.6)min,P<0.05。出血量:DHS组为250~800(358.2±42.5)ml,PFNA组为80~300(109.6±17.1)ml,P<0.05。骨折愈合时间:DHS组为17~30(19.4±10.3)周,PFNA组为15~27(17.1±6.6)周,P<0.05。术后并发症及输血情况:DHS组术后2周内死亡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术后输血31例,鹅头钉穿出股骨头8例,骨折不愈合3例;PFNA组术后2周内死亡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0例,术后输血23例,鹅头钉穿出股骨头1例,骨折不愈合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5)。结论与DHS固定方法比较,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早期患髋功能好等优点。
林劲松夏春傅日斌林原王少杰石磊李华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股骨转子间骨折不稳定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比较。方法 11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PFNA和FHR治疗,PFNA组79例,FHR组35例。对两组术中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记录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失血量、术中和术后与手术或内植物有关的并发症、输血例数及每个患者术后下地时间。并在术后1、3、6、12个月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1]。结果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及骨质疏松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8.6个月。PFNA组较FHR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但术后下地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FHR组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和FHR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功能恢复上基本相同。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FHR更适合于重度骨质疏松、骨折粉碎尤其是合并股骨小粗隆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适合于骨骼质量好、股骨大粗隆相对完整、轻度移位者。FHR手术患者早期髋关节功能优于PFNA内固定。
林劲松李华傅日斌林原
关键词:PFNA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高龄
一种上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装置,包括椎弓根钉以及连接棒;椎弓根钉包括前置螺钉以及后置螺钉;前置螺钉的螺帽部分设为凹槽状,该凹槽内设有与所述后置螺钉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后置螺钉的螺帽上设有自攻槽;连接棒置于...
陈雍君段少银华强钟华赵慧毅万慧娟李华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