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华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扭振
  • 2篇扭振减振器
  • 2篇减振
  • 2篇减振器
  • 2篇负刚度
  • 2篇刚度
  • 2篇半主动
  • 1篇弹性特性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特性
  • 1篇减振特性
  • 1篇非线性

机构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篇刘辉
  • 2篇项昌乐
  • 2篇李华

传媒

  • 1篇汽车工程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正负刚度并联半主动扭振减振器减振机理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针对传统扭振减振器不能满足现代汽车对于减振降噪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正负刚度并联半主动控制扭振减振器,论述了其结构形式与减振机理。基于半主动扭振减振器弹性元件刚度表达式,建立了半主动扭振减振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对系统的相平面图和幅频特性曲线的绘制,证明了减振器在整个工作频带内都具有稳定性。在怠速工况和五档工况下对半主动扭振减振器进行了减振仿真计算,通过对比减振器主、被动端的角加速度响应,证实了该减振器具有良好的扭振减振效果。
李华刘辉项昌乐
关键词:扭振减振器负刚度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正负刚度并联半主动扭振减振器减振特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正负刚度并联半主动控制扭振减振器,论述了其工作原理。推导了正负刚度并联机构的刚度表达式,并分析了其弹性特性。通过建立扭振减振器2自由度强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设计的控制策略,对其进行了动力学特性仿真,并将结果与传统的双质量飞轮式被动扭振减振器进行对比,证实了该减振器的扭振控制效果。
项昌乐李华刘辉
关键词:扭振减振器动力学负刚度弹性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