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向阳

作品数:6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小麦
  • 4篇灌浆
  • 3篇冬小麦
  • 3篇籽粒
  • 2篇内源
  • 2篇内源激素
  • 2篇温度
  • 2篇冠层
  • 2篇冠层温度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分
  • 1篇冬小麦籽粒
  • 1篇新品系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技术
  • 1篇栽培技术研究
  • 1篇生育
  • 1篇生育规律
  • 1篇内源激素含量
  • 1篇品系

机构

  • 6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朱云集
  • 6篇郭天财
  • 6篇李向阳
  • 4篇马冬云
  • 3篇王晨阳
  • 2篇马溶慧
  • 1篇吕德彬
  • 1篇程西永
  • 1篇王永华

传媒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河南科学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小麦新品系豫农9901主要生育规律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2 0 0 2~ 2 0 0 3年度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 ,安排了豫农 990 1播期、播量裂区试验 ,对其群体结构指标、幼穗发育、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 ,豫农 990 1表现出春性早熟特性 ,幼穗发育进程略晚于豫麦 1 8号。在该年度生态条件下 ,不同播期对产量、穗数、穗粒数影响不大 ,对千粒重影响明显 ,但不同播量对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河南省中部地区种植 ,可掌握在 1 0月 1 3日以后播种 ,播量控制在 2 2 5~ 30 0万 /hm2 。
朱云集吕德彬郭天财马溶慧李向阳程西永
关键词:小麦生育规律栽培技术
不同小麦基因型灌浆期冠层和叶面温度与产量和品质关系的初步分析被引量:33
2004年
为了进一步探讨冠层温度作为衡量小麦代谢功能的指标在小麦品种(系)的选择和高产栽培中的作用,选用我国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山西、安徽、四川、江苏8省的8个小麦品种在河南省种植,并对其冠层温度、叶面温度与产量、品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在河南省生态条件下,小麦整个灌浆期间冠层温度与小麦产量及其主要构成因素大部分呈负相关,只有穗粒数在灌浆始期和中期呈微弱的正相关;籽粒蛋白质、面粉蛋白、出粉率、断裂时间、拉伸面积、延伸性与整个灌浆期间冠层温度的总和及各时期冠层温度呈正相关,而耐揉指数和弱化度与冠层温度总和及各时期温度呈负相关。冠层叶面温度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关系与冠层温度基本一致。
李向阳朱云集郭天财
关键词:小麦基因型灌浆期冠层温度
不同冠温特征小麦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内源激素的变化被引量:8
2005年
为阐明小麦冠层温度与其籽粒灌浆特性、内源激素变化的关系,2001~2003年对黄淮麦区及河南省推广的30个小麦品种冠温特征、籽粒灌浆特性和籽粒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玉米素ZR、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含量及比值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豫麦50在灌浆后期冠层温度明显降低,表现为冷尾型;豫麦34和豫麦70在灌泉后期冠层温度有上升的趋势,表现为暖尾型.在灌浆末期冷尾型与暖尾型小麦冠层温度相差超过2.5℃.冷尾型豫麦50强、弱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和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的灌浆速率均大于暖尾型豫麦34、豫麦70;强势粒的激素含量变化及其比值变化规律性明显,弱势粒表现的规律性不如强势粒.冷尾型豫麦50强势粒ZR、IAA、GA3含量峰值均高于豫麦34、豫麦70,其ZR/ABA、GA3/ABA、IAA/ABA峰值亦高于暖尾型豫麦70和豫麦34,而ABA含量在灌浆中期上升快,且高峰值大于豫麦70和豫麦34,达到高峰后下降较快;在弱势粒中,豫麦50上述各种激素含量仍保持较高状态.
李向阳马溶慧朱云集郭天财马冬云王晨阳
关键词:冬小麦灌浆特性内源激素
不同冠温特征冬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被引量:18
2005年
“豫麦50”在灌浆后期冠层温度明显降低,表现为冷尾型;而“豫麦34”和“豫麦70”则在灌浆后期冠层温度有上升趋势,表现为暖尾型,在灌浆末期冷尾型与暖尾型小麦冠层温度相差超过2.5℃。冷尾型“豫麦50”强势粒中ZR、IAA、GA3含量峰值均高于其它两个品种,其ZR/ABA、GA3/ABA、IAA/ABA峰值亦高于暖尾型“豫麦70”和“豫麦34”,ABA含量在灌浆中期上升快,高峰值大于“豫麦70”和“豫麦34”,达到高峰后下降较快;“豫麦50”弱势粒中的各种激素含量仍较高。
朱云集李向阳郭天财马冬云王晨阳王永华
关键词:冬小麦内源激素
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与产量关系研究被引量:26
2004年
试验于2001~2003年选用我国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江苏6省的8个小麦品种在河南省种植,并选用河南省3个品种(系)安排了播期播量试验,对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播量的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河南省生态条件下,不同品种和不同播期的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差异达到极显著,不同播量的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差异达到显著。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与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小麦冠层温度指标可为选用品种和采取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产量提供参考依据。
朱云集李向阳郭天财马冬云
关键词:小麦冠层温度
两种冠温型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组分积累动态被引量:7
2006年
于2001—2003年对河南省主要推广的3个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冠温特征、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组分积累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豫麦50’在灌浆后期冠层温度明显降低,表现为冷尾型,而‘豫麦34’、‘豫麦70’冠层温度有上升的趋势,表现为暖尾型,在灌浆末期冷尾型与暖尾型小麦冠层温度相差超过2.5℃。不同冠温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组分积累动态表现出差异:暖尾型小麦清蛋白、球蛋白积累量在灌浆后期显著高于冷尾型品种,最终醇溶蛋白积累量品种问差异不显著,麦谷蛋白积累量在花后15d以前差异不显著,但开花20d后暖尾型小麦麦谷蛋白积累量增大,与冷尾型小麦差异达到1%显著水平,最终麦谷蛋白与总蛋白质含量比例亦表现出同样的趋势,麦谷蛋白含量与灌浆中、后期冠层温度和整个灌浆期平均冠层温度均达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81、0.865、0.9687;不同冠温型小麦淀粉组分积累量与直/支差异不大,但淀粉糊化特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除稀懈值外,暖尾型小麦与冷尾型小麦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糊化时间、糊化温度和反弹值差异分别达到1%显著水平。
朱云集马冬云李向阳郭天财王晨阳
关键词:冬小麦蛋白质组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