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涛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低电离层
  • 2篇电离层
  • 2篇振荡器
  • 2篇高稳定
  • 2篇高稳定度
  • 2篇稳定度
  • 1篇低纬
  • 1篇电波传播
  • 1篇电路
  • 1篇电子密度
  • 1篇行星波
  • 1篇移相器
  • 1篇中层大气
  • 1篇中低纬
  • 1篇日食
  • 1篇日食效应
  • 1篇相位超前
  • 1篇逻辑电路
  • 1篇晶体振荡
  • 1篇晶体振荡器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李文涛
  • 3篇黄泽荣
  • 2篇阮雪琴
  • 1篇张训械

传媒

  • 1篇宇航计测技术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电子技术应用
  • 1篇电波科学学报
  • 1篇天文研究与技...
  • 1篇1992年中...

年份

  • 1篇1995
  • 1篇1992
  • 4篇199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层大气的日食效应的研究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分析了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期间利用 LF 无线电波传播实验所得的观测记录。结果表明:日食期间 LF 天波的相位和振幅都有明显的日食效应,特别是振幅呈现周期性的衰减型振荡。同时,还根据大气的运动方程在理论上计算了日食引起的中层大气扰动。计算表明:在60公里左右,由于热效应产生一个径向速度为31米/秒并向着日食带主食区运动的空气扰动;而在70~80公里处,空气扰动却很小,几乎可以忽略。这些高度上的日食效应主要表现为电离特性的扰动,食甚时这个高度主食带的电离率只有日食前的29%。
黄泽荣沈力李文涛
关键词:日食电波传播日食效应
低电离层中的行星波扰动及其垂直传播被引量:3
1995年
根据武昌电离层观象台接收的罗兰-CLF无线电波的传播资料,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1985年和1986年冬季的低电离层中的行星波扰动及其垂直传播.结果表明:(1)两个冬季中,在75km和95km高度上,均存在明显的行星波扰动,主要成分是5—10天和10—20天周期的波动,扰动幅度随高度增长,但增长值小于理论增长值;(2)在75km高度上的扰动和95km高度上的扰动,具有十分相似的扰动形态.根据行星波的垂直传播理论和实验资料,得到它们的垂直传播速度为2.7—3.7km/d,垂直波长为40—60km.
黄泽荣李文涛阮雪琴
关键词:行星波低电离层行星波
LPDO-1型数字补偿高稳定度晶体振荡器
<正>LPDO-1型晶振是采用数字补偿提高晶振的稳定度,实现长短稳兼优,并具有跟踪外部频标功能的一种新型振荡器。整个系统采用新一代可编程门阵列集成电路组成,体积小、性能稳定可靠、功耗低,可以在不同的方式下工作。LPDO-...
李文涛
文献传递
长短稳兼优高稳定度晶振的研制
1990年
本文介绍具有老化率修正电路锁相双晶振荡器的设计思想。采用这种技术使原来晶体振荡器的老化率从3×10^(-9)/d提高到1×10^(-11)/d,长稳短稳兼优,并且能锁定于外部参考频标。本文给出了部分测试结果。
李文涛
关键词:振荡器晶振高稳定度移相器
1989年3月太阳事件对中低纬低电离层的影响
1990年
在1989年3月特大太阳事件期间,我们在武昌电离层观象台进行了连续的VLF,LF无线电传播测量,接收挪威的奥米加台的13.6kHz的VLF讯号和罗兰-C西北太平洋链Z台100kHz的LF天波讯号。分析所得的资料并与相应的武昌地磁K指数的比较表明:在3月6日—20日期间,伴随大的地磁扰动,VLF、LF无线电讯号也均出现比较大的扰动,白天和夜间均有较大的相位超前,LF幅度起伏加大,平均值减小。
黄泽荣张训械阮雪琴李文涛
关键词:中低纬相位超前高能粒子电子密度
用ASM方法设计逻辑电路
1990年
ASM 是“Algorithmic State Machines”的缩写。本文将介绍用ASM 方法设计同步时序电路。此法的特点:算法与产生它的电路之间有直接的一一对应关系,逻辑清晰;可避免传统方法中繁杂的卡诺图,且适应于多状态的设计。ASM 有两种设计方法:多路选择器控制法;单一状态触发器法(或称One-Hot法)。
李文涛
关键词:逻辑电路ASM方法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