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洪超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蛇类
  • 2篇基因
  • 1篇点突变
  • 1篇定点突变
  • 1篇属种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基因
  • 1篇纤毛
  • 1篇纤毛虫
  • 1篇小核
  • 1篇毛虫
  • 1篇活性
  • 1篇活性研究
  • 1篇腹毛类纤毛虫
  • 1篇C端
  • 1篇ECS
  • 1篇虫体
  • 1篇大核
  • 1篇ECHIST...

机构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4篇李洪超
  • 2篇胡美浩
  • 2篇李雄彪
  • 2篇史新柏

传媒

  • 2篇Zoolog...
  • 1篇Journa...
  • 1篇生物化学杂志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蛇毒锯鳞蝰素基因Leul4-Lys15-Glu16的定点突变被引量:1
1996年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蛋白质工程定点突变的方法,在蛇毒锯鳞蝰素基因分子上增加另一个保守序列RGD(14位精氨酸残基,15位甘氨酸残基,16位天冬氨酸残基),以其增加该分子的生物活性,并探讨蛋白质一级结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在质粒pJC264的基础上,利用PCR定点突变方法,对蛇毒锯鳞蝰素基因Leu14-Lys15-Glu16进行定点突变,使相应的DNA片段变成表达Arg14-Gly15-Asp16的核苷酸顺序,经酶切和DNA测序鉴定正确。CNBr裂解后,用反相HPLC分析,分离制备突变体蛇毒锯鳞蝰素,制备的突变体蛇毒锯鳞蝰素的N-末端10个氨基酸残基与天然蛇毒锯鳞蝰素的相同。在人的富含血小板血浆测活体系中,经10μmol/L的ADP诱导,突变体蛇毒锯鳞蝰素的IC50为3.0×10^(-7)mol/L;重组野生型蛇毒锯鳞蝰素的IC50为4.0×10^(-7)mol/L;天然蛇毒锯鳞蝰素的IC_(50)为2.8×10^(-7)mol/L。此外,就蛇毒锯鳞蝰素中保守序列Arg-Gly-Asp以及其空间构象对蛇毒锯鳞蝰素抑制血小板凝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李洪超李雄彪胡美浩
关键词:蛇类基因定点突变
多节核棘尾虫的发现及其与邻近属种的形态比较
1993年
黑龙江省帽儿山镇沼泽地生存着一种在体形和皮层形态上酷似贻贝棘尾虫的腹毛类纤毛虫。其大核呈多个结节相连的索状,这与传统的棘毛虫属的特征有别。但S期大核复制带两个仍在两端出现,这一点全似棘尾虫属。又鉴于腹毛类的其它属中也有大核结节数目不同的种(Borror,1983),故单纯大核结节数目不同不应被视为属间差别,因此本文将此虫定为棘尾虫属一新种,名之为多节核棘尾虫。据此,棘尾虫属的传统鉴别特征在核形上也予以修正。
史新柏李洪超
关键词:腹毛类纤毛虫
蛇毒蛋白Echistatin的C端突变基因的构建,表达及其活性研究被引量:4
1995年
通过PCR定点突变的技术,将蛇毒蛋白Echistatin基因的C端进行了突变(Ala48→Arg48→,Thr49→Val49),模拟纤维蛋白N端的四肽(Gly-Pro-Arg-Val),以期增加Ecs(Echistatin)的活性。突变的基因重组到表达质粒pJC264上,经IPTG诱导,以CheY-Ecs融合蛋白方式进行了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5~20%。SephadexG-75初步纯化该融合蛋白,然后用CNBr裂解,透析,冻干,反相HPLC纯化C端突变体Ecs蛇毒蛋白,N端十个氨基酸分析与天然的相符,在PRP(platelet-richplasma)测活体系中,10μmol/L的ADP诱导,C端突变体Ecs抑制血小板凝聚的活性约为野生型4倍。得到了Ecs的C端突变后使Ecs抑制血小板凝聚的活性提高的结果。
李洪超李雄彪胡美浩
关键词:蛇类ECS突变基因
多节核棘尾虫无小核系虫体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纤毛虫细胞具有大核和小核之分。多年来认为大核控制当代无性系细胞的全部代谢活动,小核只在有性生殖时起产生两性原核和受精的作用,从而更新无性系。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小核对当代无性系细胞的皮层形态及形态发生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这此工作是在草履虫上(Ng等,1981,1984,1987)和贻贝棘尾虫上(史新柏等,1983,1990;Lu等,1989)完成的。但小核对大核的影响在任何纤毛虫上尚未见报道。
李洪超史新柏
关键词:大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