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照青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腺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药物性
  • 1篇药物性肝损伤
  • 1篇一过性
  • 1篇一过性意识丧...
  • 1篇整合素
  • 1篇整合素Β3
  • 1篇中草药
  • 1篇人乳
  • 1篇人乳腺癌
  • 1篇上消化道
  • 1篇上消化道出血
  • 1篇自身抗体
  • 1篇自身免疫
  • 1篇自身免疫现象
  • 1篇消化道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篇李照青
  • 3篇宋敏
  • 2篇王智峰
  • 2篇李栢林
  • 2篇蒋绚
  • 2篇刘玉兰
  • 1篇王睿
  • 1篇张国艳
  • 1篇韩艳春
  • 1篇张学民
  • 1篇温媛媛
  • 1篇张志鹏
  • 1篇李柏林
  • 1篇王恩华
  • 1篇甄娟
  • 1篇赵艳
  • 1篇刘玉东
  • 1篇崔巍
  • 1篇陈晓玲

传媒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整合素β3,p38MAPK及MMP-2在乳腺癌中存在功能性的联系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整合素β3与配体Tenascin-c(TN-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是否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方法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了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整合素β3及TN-c的表达,同时在培养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中分别阻断整合素β3和p38MAPK,应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p-p38和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整合素β3和TN-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高表达,整合素β3与TN-c的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并与乳腺癌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应用整合素β3的抗体抑制表达后,可以降低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p-p38以及MMP-2的表达量;用p38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进行阻断,可以降低MMP-2的表达量。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存在整合素β3和TN-c的高表达且它们的表达存在相关性,抑制整合素β3可以通过p38MAPK信号分子,抑制MMP-2的表达。
王睿李照青宋敏李柏林温媛媛韩艳春赵艳王恩华
关键词:人乳腺癌P-P38整合素基质金属蛋白酶-2
UCH-L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关系的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与磷酸化p38(p-p38)在乳腺癌组织、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两种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UCH-L1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UCH-L1与p-p38蛋白的表达情况,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以及细胞系中UCH-L1与p-p38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UCH-L1特异性抑制剂作用于乳腺癌高侵袭高转移细胞系MDA-MB-435s后,用Western Blot观察UCH-L1与p-p38蛋白表达改变的情况,用Transwell实验检测MDA-MB-435s细胞侵袭潜能的改变。结果 UCH-L1和p-p38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高于其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P=0.012,P=0.001),二者呈正相关(r=0.397,P=0.000),并与乳腺癌的TNM分期(P=0.017,P=0.010)、淋巴结转移情况(P=0.033,P=0.021)相关。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乳腺癌低侵袭低转移细胞系MCF-7和乳腺癌高侵袭高转移细胞系MDA-MB-435s中两种蛋白表达水平呈递增趋势(P均<0.05)。UCH-L1特异性抑制剂可以浓度依赖性地下调MDA-MB-435s细胞系中p-p38蛋白的表达水平(P均<0.05),并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潜能。结论 UCH-L1、p-p38过表达与乳腺癌的TMN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UCH-L1可能通过上调p-p38介导乳腺癌转移。
陈晓玲李照青宋敏崔巍李栢林
关键词:P38乳腺癌
以上消化道出血为表现的主动脉-食管瘘被引量:5
2012年
患者女,72岁,因“间断便血5d,呕血1d”于2010年9月收入消化科。患者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成形黑便.每天2次,共400ml,无腹痛,胸痛,无恶心、呕吐。1d前患者进食苹果后0.5h出现头晕,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持续1min,意识恢复后呕吐暗红色液体400ml,混有m块,无食物,无腹痛,我院急诊给予禁食、抑酸、补液、止血及输注400ml红细胞治疗。
蒋绚李照青张学民刘玉兰王智峰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一过性意识丧失红细胞治疗间断便血消化科
SIAH2与Bcl-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正常乳腺组织和浸润性导管癌中SIAH2和Bc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IAH2和Bcl-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IAH2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SIAH2与Bcl-2蛋白在乳腺癌癌变过程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并且二者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ER、PR相关。免疫组化结果表明SIAH2与Bcl-2蛋白在乳腺正常组织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和17.4%,75%和72.5%。统计学结果显示在80例乳腺癌组织中,SIAH2与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01,r_s=0.48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IAH2与Bcl-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435S和MCF-7中表达高于乳腺正常上皮细胞系MCF-10A。结论:SIAH2与Bcl-2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均存在异常,并且两者可能存在某种协调关系。
甄娟李照青刘玉东李栢林宋敏
关键词:BCL-2乳腺癌
药物性肝损伤伴自身免疫现象1例
2010年
病例:患者男,80岁,因"乏力伴尿色加深20 d、加重5 d"于2010年1月23日入院.患者20 d前体检发现ALT106 U/L,伴轻度乏力、尿色加深,无皮肤、巩膜黄染,无厌油、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未予以诊治.5d前因尿黄加重于我院消化科门诊复查示ALT 866 U/L、AST 614 U/L、总胆红素(TBIL)62.8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36μmol/L;HBsAg(-)、抗-HEV IgM(-)、抗-HAV IgM(-);尿常规示胆红素少量;腹部B超示肝囊肿.遂以"转氨酶升高原因待查"收入消化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可,纳可,睡眠欠佳,大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改变.
蒋绚李照青张志鹏王智峰张国艳刘玉兰
关键词:中草药自身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