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国景

作品数:43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文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5篇文学
  • 8篇小说
  • 8篇合作化
  • 7篇农业
  • 6篇农业合作
  • 6篇农业合作化
  • 4篇叙事
  • 4篇合作化小说
  • 3篇农业合作化小...
  • 3篇悲剧
  • 2篇意识形态
  • 2篇政治
  • 2篇中国文学
  • 2篇社会
  • 2篇品格
  • 2篇作家
  • 2篇文学批评
  • 2篇乡土
  • 2篇民族
  • 2篇会心

机构

  • 38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作者

  • 38篇杜国景
  • 1篇颜军
  • 1篇尤作勇
  • 1篇杨波
  • 1篇陈烨

传媒

  • 4篇贵州民族学院...
  • 4篇中国现代文学...
  • 3篇贵州文史丛刊
  • 3篇贵州大学学报...
  • 2篇小说评论
  • 2篇贵州社会科学
  • 2篇中国文艺评论
  • 2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贵州教育学院...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杉乡文学
  • 1篇西南民族学院...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粤海风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重孤独的纽带——魏连殳之缺席婚恋浅探被引量:1
2009年
在《孤独者》中,魏连殳的孤独是双重的。既有心理的孤独,更有精神上的寥寂。通常,我们研究的视野所对准的,是作为知识分子的魏连殳最终为何陷入了"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的尴尬境地,很少有人去思考魏连殳的婚恋生活——作为一个正常的生命个体的孤独。在这,我们以魏连殳婚恋生活作为切入点,对作品进行了新的探究,并对其中出现的"这一个人"提出了新的阐释。
陈烨杜国景
关键词:魏连殳
文艺与地域关系的视野扩展与理论深化被引量:1
2019年
人们对文艺与地域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扩展与深化的过程。从"五四"到新中国成立的30年间,文艺与地域的话题虽然没有大的推进,但已开始出现了新的认知空间,与古代相比已有所扩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对文艺与地域关系的讨论更是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深入。地域文化既是凝聚力又是生产力和竞争力的事实,文艺倚重地域的特定缘由与特殊背景,愈益为人们所认识。然而尽管如此,要创作文艺精品,要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仅有对地域的倚重是不够的。根本的出路是呼应时代、强化文艺创作的问题意识与对话意识。
杜国景
关键词:地域文化文艺创作文艺精品文艺理论
国家区域政治与少数民族作家的断代历史被引量:1
2014年
区域政治代表国家意志,是现代性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少数民族作家的崛起,得益于区域政治的推动。但区域政治隐含的矛盾,也给第二代、第三代少数民族作家留下了若干难题,其中较突出的是作家群的特殊性、作家的文化身份认同等。多民族文学史观除了多主体、多历史、多语言、多形态之外,还需要考虑区域政治与地域文化的复杂关系及主体的多样性分布,建构怎样的作家理论,是民族文学研究不能回避的问题。
杜国景
关键词:区域政治作家群断代
后价值视野与悲剧品格——农业合作化小说批评方法反思
2009年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农业合作化小说的遭遇最具有戏剧性。20世纪50至70年代,它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引为自豪的成绩。尤其它塑造的'农村新人'形象,曾被染上了理想主义的绚丽色彩。然而,合作化毕竟是国家权力强行向乡村渗透,最终又向乡村妥协的过程。改革开放后,合作化小说的危机来临。随着一元话语的解体,审美目的论开始向社会学意义的实用理性发出强大质疑,其中最尖锐的是合作化小说的真实性。虽然此时话语的多元,理论的开放,同样也为合作化小说提供了巨大的阐释空间,但合作化'历史元叙述'的虚幻,始终是绕不过去的难题。即使撇开'写什么'、'怎么写'的对应关系,以'写得怎样'来模糊这类小说的文学性与真实性的边界,仍有回避问题之嫌。
杜国景
关键词:合作化话语农业自豪小说
在五十年历史漩涡中沉浮的三个人物——写在《创业史》发表50周年
2010年
《创业史》中的梁三老汉、梁生宝哪一个是更成功的艺术形象问题,当年曾引起过不小的争论。随着1980年代批评话语的转型,当年的一些评价面临着新的检验,仍有较大的阐释空间。甚至象郭振山这样的被否定人物,都多了几分可理解性。梁三老汉、梁生宝、郭振山这三个在历史漩涡中沉浮的人物,实际构成了《创业史》文本的一种新的呈现方式。
杜国景
关键词:创业智慧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语境与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语境与机制指的是文学批评形态(范式)与批评主体所生成的背景、环境、风气、特点以及它们的运作方式与过程。语境与机制不仅是文学批评史、思潮史的构成性要素,而且也是文学制度的运作细节。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六十多年的历史上,虽然大体是媒体批评、文联作协批评、学院派批评的此消彼长,但即使是在制度性的强大约束下,语境与机制仍呈现了充沛的活力,甚至能对制度形成某种修订、颠覆、增删,直至反超制度,而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也值得警惕和反思。
杜国景
关键词:语境媒体批评
鲁迅著作中有关贵州人物与史实论析——兼及两种《鲁迅全集》相关注释的指误
2017年
鲁迅文章、书信、日记涉及的十三位贵州历史人物,大多经历复杂,与鲁迅友善、隙罅的原因、背景也各不相同,有些纯粹就是误会。由于史实、材料和注释存在粗疏或错讹,不仅影响对鲁迅著作的理解,也关系到对这些人物的评价,需重新考订。贵州人物以及与鲁迅交往的若干细节,也存在疏漏,应审慎辨析。
杜国景
关键词:《鲁迅全集》史实
赵树理文学意义的文化契合被引量:1
2006年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赵树理有着鲜明的民间文化立场。他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立场,并不仅仅是感到了五四新文学传统与大众文化传统的距离,而是还有其自身先天的文化环境、生活阅历,以及个体知性力方面的原因。在解放区文学创制的形势下被当作文艺的方向来推崇和借重后,赵树理仍有自己所要坚守的文化立场、人格操守、道德底线与政治原则,他的价值取向与《讲话》精神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另外,想象力的缺乏是赵树理的创作不能发展成一种大气磅礴的艺术形式的重要原因,但《灵泉洞》是个例外。它是想象的盛宴,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乡土民间的精神狂欢。在这个作品中,我们看到是赵树理艺术潜能的另外一面。
杜国景
关键词:大传统小传统想象力
肖江虹的底层叙事与突破被引量:5
2015年
一 肖江虹的成功得益于对底层意义的感悟,他"是在乡村完成了自己心灵的原始构建"。他的《阴谋》、《求你和我说说话》、《平行线》、《天堂口》、《喊魂》、《当大事》、《我们》等,写的即全部是与他"命运相息"的底层生活。这些小说即使不去细致分析,仅仅是人物的身份,如下岗工人、流浪者、保安、殡仪馆整容工、城市边缘人,市井江湖、乡村留守老人与妇女小孩、农民、矿工等,就已经有非常苦涩的底层意味。
杜国景
关键词:底层叙事城市边缘留守老人百鸟朝凤悲剧意识喜剧化
左翼文学与少数民族话语的展开被引量:1
2015年
民族问题最早进入左翼的文化政治逻辑,但其文学中的民族话语开始却只关乎对外的中华民族问题,至于对内的少数民族问题,则因夷夏大防的文人沿习,加上对阶级斗争的紧迫强调,一度有所遮蔽。民族主义文艺运动起来与之抗衡,反而有这方面的借径,这给它的理论和创作留下了不少重新阐释和理解的空间。全面抗战爆发前,左翼文学与民族主义文学重新开始民族话语的争夺,但也有对话和交流,双方的立场都有所调整,这实际是一个潜在的互动、互补,甚至部分重合的过程。
杜国景
关键词:左翼文学阶级少数民族民族主义文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