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泽宏

作品数:59 被引量:29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0篇成像
  • 19篇磁共振
  • 14篇磁共振成像
  • 8篇骨密度
  • 8篇关节
  • 7篇腰椎
  • 7篇椎间盘
  • 6篇腰椎间盘
  • 6篇脊柱
  • 5篇影像
  • 4篇腰椎间盘退变
  • 4篇影像学
  • 4篇退变
  • 4篇强直
  • 4篇强直性
  • 4篇强直性脊柱炎
  • 4篇椎间盘退变
  • 4篇细胞
  • 4篇骨质
  • 4篇骨质疏松

机构

  • 33篇中山大学孙逸...
  • 13篇四川大学
  • 10篇中山大学
  • 9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复旦大学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5篇成都体育学院
  • 5篇北京积水潭医...
  • 5篇郑州大学第一...
  • 5篇河南省人民医...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浙江省人民医...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中日友好医院
  • 5篇贵州医科大学
  • 4篇皖南医学院弋...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郑州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作者

  • 59篇杨泽宏
  • 22篇陈建宇
  • 17篇蔡兆熙
  • 8篇李永
  • 7篇刘珍珍
  • 6篇梁碧玲
  • 6篇钟镜联
  • 5篇肖喜刚
  • 5篇曾强
  • 5篇陆勇
  • 5篇陈爽
  • 5篇高剑波
  • 5篇程晓光
  • 5篇雷立昌
  • 5篇高明
  • 5篇赵凯平
  • 5篇李永丽
  • 5篇吕英茹
  • 5篇龚向阳
  • 5篇蒋新华

传媒

  • 7篇中国医学影像...
  • 6篇岭南现代临床...
  • 5篇中华健康管理...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CT和M...
  • 2篇国际医学放射...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定量CT测量的腹部内脏脂肪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定量CT测量的腹内脂肪与心血管代谢风险(cardiometabolic risk,CMR)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中国健康定量CT大数据项目中符合入组标准的研究对象76226例。腹内脂肪面积的测量采用Mindways的定量CT(QCT)Pro Model 4系统。本研究收集的心血管代谢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MR得分定义为血压、血糖、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异常得分之和。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腹内脂肪面积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50±13)岁,男性占58.8%。男性腹内脂肪面积平均值显著高于女性[(191.7±77.1)cm^(2)比(116.4±56.2)cm^(2),P<0.001]。随着腹内脂肪面积的增加,年龄校正后的心血管代谢指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除外)均呈上升趋势。当腹内脂肪面积为300 cm^(2)时,CMR得分≥1的年龄校正后比值比[OR值(95%CI)]男性为14.61(13.31~16.04),女性为5.46(4.06~7.36);CMR得分≥3的年龄校正后可能性男性为31.7%,女性为31.3%。结论基于CT扫描的QCT测量的腹内脂肪面积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密切相关。在接受低剂量CT扫描筛查肺癌的健康体检人群中可考虑同时测量腹内脂肪,有助于控制和管理腹型肥胖(特别是内脏脂肪)。
董剩勇查晓娟冉利梅李永丽陈爽高剑波李绍林陆勇张玉琴马骁李跃华肖喜刚龚向阳杨泽宏陈伟杨营营陈白如吕英茹吴艳吴静赵凯平付晓霞杜霞付海鸿程晓光曾强
关键词:腹部脂肪内脏脂肪组织
一种射线探伤远程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射线探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射线探伤远程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包括:探伤区,所述探伤区包括探伤装置以及连接在所述探伤装置中的探伤获取模块和数据发出模块;远程监控区,所述远程监控区包括远程监控终端模块以及连接在所...
曾伟科陈圣尖张彬李添民黄加奕杨泽宏
轴向负荷对腰椎间盘MR扩散特点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轴向负荷对受检者椎间盘ADC值、各项异性(FA)值的影响。方法腰腿痛患者45例,年龄范围25~54岁。进行常规T2WI、T1WI及轴向负荷前后DTI,负荷重量为体质量的40%~50%,负荷时间为10min。DTI参数:TR2500ms,TE89ms,扩散方向为6个方向,b值设为400s/mm^2,扫描时间4min10s。利用DT/原始数据重组ADC图、FA图、b0图,测定其负荷前后椎间盘的ADC值、FA值,分析短时轴向负荷后ADC值、FA值的变化规律。椎间盘负荷前后ADC值、FA值的差异性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45例225个椎间盘,223个纳入研究,Pfirrmann分级结果:Ⅱ级100个,Ⅲ级48个,Ⅳ级59个,Ⅴ级16个,2个椎间盘钙化未纳入研究,223个椎间盘负荷前、后椎间盘的ADC值分别是为(1666±252)×10^-5、(1662±253)×10^-3mm^2/s,负荷后平均ADC值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63,P〉0.05),负荷前、后223个椎问盘的FA值分别是(301±104)×10^-3、(316±112)×10^-3,负荷后平均FA值升高(Z=-2.794,P〈0.05)。PfirrmannⅢ级椎间盘,短时轴向负荷后ADC值减低、FA值升高,Ⅳ级椎间盘FA值升高,负荷前、后Ⅲ级椎间盘的ADC值分别是为(1685±190)×10^-3、(1624±180)×10^-3mm^2/s,FA值分别是(300±87)×10^-3、(326±87)×10^-3,Ⅳ级椎间盘FA值分别是(3484-67)×10^-3、(351±71)×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13、-2.210、-2.006,P值均〈0.05);PfirrmannⅡ级、Ⅳ级和Ⅴ级椎间盘负荷前后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Ⅱ级、Ⅴ级椎间盘FA值负荷前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轴向负荷可引起轻度退变椎间盘(PfirrmannⅢ级)ADC值下降、椎间盘扩散能力降低;在正常(PfirrmannⅡ级)和重度退变椎间盘(PfirrmannⅣ级和Ⅴ级),短时轴向负荷前后椎间盘ADC值无�
蔡兆熙陈建宇蒋新华杨泽宏高明钟镜联叶瑞心张娅梁碧玲
关键词:椎间盘腰椎磁共振成像
靶向ανβ3整合素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其相对定量化的体外寻靶实验研究
2019年
目的制备靶向ανβ3整合素的微泡超声造影剂,检测其物化特性并进行体外寻靶实验研究。方法采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法制备靶向ανβ3整合素的微泡超声造影剂,检测其结合力与稳定性;制备细胞爬片,观察ανβ3整合素在受选细胞株的表达;相对定量地检测靶向微泡的体外寻靶潜能和结合特异性。结果靶向ανβ3整合素的微泡超声造影剂在液相的粒径均一,稳定性好,浓度高,抗体分子在微泡表面分布均匀。靶向ανβ3整合素的微泡较非靶向微泡有更高的结合微泡数,在每个HT29、诱导HUVECs、未诱导HUVECs和4T1细胞表面结合微泡数分别为(5.4±1.5)、(3.2±0.9)、(1.5±0.6)和(0.2±0.1),显示了良好的结合特异性和靶向性特征。结论成功制备了靶向ανβ3整合素超声造影剂,建立了相对定量化的体外寻靶实验方法,为进一步优化靶向微泡超声造影剂的体外寻靶策略提供了实验基础。
赵捷颖罗源杨泽宏谢天骁庄华
关键词:造影剂微泡体外寻靶实验
小皱蝽抗菌物质的诱导及抗菌肽AMP-2的分离纯化和特性被引量:6
2006年
针刺小皱蝽成虫腹部,诱导免疫防御反应,小皱蝽成虫组织经过浸提、浸提液TFA酸化、超速离心、超滤、固相萃取等分离步骤,平板生长抑制试验检测抗菌活性.在C18Sep-Pak固相萃取柱上,40%ACN洗脱组分为初样品,经RP-HPLC、GPC-HPLC及填料孔径更小的反相色谱柱纯化,得到0.452mgAMP2样品.琼脂孔扩散法检测AMP2抗菌活性,回收率为4.04%.抗菌肽AMP2在SuperdexPeptide凝胶过滤柱上测得分子量(Mr)为3.2×103,茚三酮反应紫色.AMP2具有一定热稳定性,在pH3~8的乙酸铵缓冲液中抗菌活性强,对检测的动植物病原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D22、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值为2.5μg/mL,对四联球菌的MIC值为5.0μg/mL,AMP2可能为富含脯氨酸的小分子抗菌肽.
杨泽宏杨星勇罗克明董玉梅
关键词:抗菌肽分离纯化
扩散加权成像ADC值评价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症活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利用DWI ADC值对AS患者骶髂关节炎症活动进行量化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将22例AS患者根据AS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分为静止组(<4分,n=8)及活动组(≥4分,n=14)。另选1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3组均行骶髂关节MR检查,获得各组骶髂关节骨性关节面下及L5椎体骨髓的ADC值(ADCSIJ值、ADCL5值)及骶髂关节的相对ADC值(rADCSIJ值)。对静止组及活动组于MR检查前行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静止组与正常对照组间ADCSIJ值、rADCSIJ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活动组与静止组及正常对照组间ADCSIJ值、rADCSIJ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ADCL5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S患者ADCSIJ值、rADCSIJ值与临床BASDAI评分、ESR及CRP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DWI ADC值有助于临床辅助诊断活动期AS并判断骶髂关节炎症活动程度。
杨泽宏蒋伟蔡兆熙莫颖倩白志强钟镜联陈建宇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扩散磁共振成像
正常人椎间盘MRI弥散张量成像ADC值、FA值与年龄和解剖部位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探讨正常人椎间盘ADC值、FA值与年龄和解剖节段的相关性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募集健康志愿者45人,年龄范围6-40岁,6-10岁5人,11-15岁6人,16-20岁6人,21-25岁13人,26-30岁5人,31-35岁5人,36-40岁5人。进行常规T_2W、T_1W及DTI扫描,重建ADC图、FA图、b0图及b400图,测定其ADC值、FA值及T_2W信号强度,分析上述值随着年龄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L1/2、L2/3、L3/4、L4/5椎间盘ADC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B1B=-0.668,p<0.001,rB2B=-0.683,p<0.001,rB3B=-0.62 2,p<0.001,rB4B=-0.540,p<0.001),椎间盘FA值、T_2W信号强度与年龄不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的ADC呈下降趋势,5-15岁呈快降阶段,16-25岁相对稳定阶段,26-40岁缓降阶段。L1/2-L3/4椎间盘ADC值与解剖部位相关(r=0.279,p<0.05),从上到下ADC值逐渐升高,L3/4-L5/S1椎间盘ADC值与解剖部位无相关性(r=-0.048,p>0.05)。各椎间盘FA值(r=0.349,p<0.001)及T_2W信号强度(r=0.658,p<0.001)与解剖部位相关。结论正常人体椎间盘ADC值随着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FA值在L4/5-L5/S1椎间盘显著增大,ADC值及FA值比T_2W信号强度值更能体现椎间盘水分子弥散能力的变化,了解正常椎间盘ADC值及FA值随年龄的变化规律,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
蒋新华陈建宇蔡兆熙梁碧玲钟镜联叶瑞心杨泽宏高明赵倩
关键词:椎间盘弥散张量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各向异性分数
大蒜素和复合抗氧化剂对运动员血液生化指标和心血管调节肽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服用大蒜素和复合抗氧化剂对高水平运动员血液生化指标和心血管系统调节肽的影响。方法33名中国十运会参赛运动员随机分为安慰剂对照组、抗氧化剂组和大蒜素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中BUN、CK、CK-MB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NPY、AngII和CGRP含量。结果在3组中,血浆BUN含量无显著差异,CK和CK-MB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血浆NPY、AngII和CGRP含量差异显著。与实验前比较,3组血浆CK和CK-MB含量在训练后第3周显著升高;对照组的NPY、AngII和CGRP含量极显著升高,抗氧化剂组和大蒜素组显著升高。结论大蒜素和抗氧化剂能调节机体适应高强度运动训练,是高水平运动员训练有效的营养补剂。
王纯杨泽宏李强杨晓清
关键词:大蒜素抗氧化剂心血管调节肽营养补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嗜酸性筋膜炎1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患者男,58岁。诊断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性淋巴瘤,使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治疗6个月后出现颜面、四肢及躯干皮疹伴皮肤变硬,双腕、肘和膝关节僵硬并功能受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0.07×10^(9)/L升至3.3×10^(9)/L),双前臂磁共振成像示皮下组织增厚,T2压脂序列(T2WI)示肌群间肌筋膜信号增高,增强后明显强化。右前臂皮肤活检病理示,筋膜层增厚及纤维化,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最终诊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嗜酸性筋膜炎(EF),予甲泼尼龙40 mg/d+甲氨蝶呤10 mg/周+巴瑞替尼4 mg/d治疗1个月后,患者皮肤肿胀硬化较前明显减轻,关节功能改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降至正常(0.17×10^(9)/L)。ICI相关EF属少见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检索国外文献报道的20例EF患者,结合本例共21例患者,使用ICI至出现EF的中位时间12(8,15)个月,临床表现以皮肤受累(19例)、关节功能受限(11例)、肌痛/肌无力(9例)为主。16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7例患者经3(1,8)个月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提示EF是ICI的一种可致功能障碍的不良反应,接受肿瘤免疫治疗的患者应关注EF的相关症状,尽早治疗对预防长期并发症至关重要。
欧阳志明马剑达杨泽宏莫颖倩邹耀威戴冽
关键词:嗜酸性筋膜炎
颅内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与误诊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颅内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ECMs)的MRI表现及误诊原因,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ECMs患者的MRI表现,观察病变部位、信号特点,结合病理特点,进行误诊分析。结果本组9例病例中,多发病灶2例,即内听道并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单发病灶7例,其中病变位于海绵窦区3例,颅中窝、侧脑室后角、第四脑室、窦汇区各1例。周围组织水肿1例,无水肿8例。信号不均匀者5例,均匀者4例,以T1WI呈等信号、T2WI与FLAIR呈高信号为主,增强后早期明显强化,强化程度同血管样强化。4例SWI呈等、低、高混杂信号,2例呈等信号。DWI呈稍低信号3例,1例呈等低混杂信号,ADC图呈稍高信号4例。MRS中Cho、NAA峰位于基线水平者3例,发现Lac1例。PWI提示低灌注1例。结论ECMs以T2WI、FLAIR高信号为主、常见“环铁征”、低灌注的脑组织外血管畸形病变,少见周围组织水肿。利用SWI、MRS及PWI等影像新技术,提高ECMs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黄瑜潘恒杨泽宏石广滋
关键词:磁共振表现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误诊分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