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丽丽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肿瘤
  • 2篇组织化学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1篇牙源性
  • 1篇牙源性肿瘤
  • 1篇原发灶
  • 1篇源性
  • 1篇源性肿瘤
  • 1篇造釉细胞
  • 1篇造釉细胞瘤
  • 1篇食管
  • 1篇食管腺癌
  • 1篇染色
  • 1篇染色法
  • 1篇染色液
  • 1篇细胞癌
  • 1篇细胞瘤

机构

  • 4篇郑州市第三人...
  • 2篇解放军第15...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梁丽丽
  • 3篇李洪滢
  • 3篇王锦华
  • 3篇屈彩霞
  • 1篇文载律
  • 1篇张卫青
  • 1篇李文才
  • 1篇季磊
  • 1篇张同全
  • 1篇罗伟
  • 1篇孙明祥

传媒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河南肿瘤学杂...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NM23H1和p53在肝细胞及癌旁组织的表达
2003年
目的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 ,联合检测NM2 3H1和p5 3在肝细胞癌原发灶 ,肝内转移灶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癌旁肝组织中 ,NM2 3H1表达最高 ,原发灶较其肝内转移灶表达高。提示NM 2 3H1高表达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率低 ,预后较好 ;p5 3在癌旁肝组织中无表达 ,而在原发灶及肝内转移灶中呈显著高表达。提示p5 3高表达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 ,预后较差。在肝原发灶及其肝内转移灶和癌旁肝组织中 ,NM2 3H1和 p5 3的表达呈负相关 ;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体积和肝细胞癌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 ,提示NM2 3H1和 p5 3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在肝细胞癌发生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NM2 3H1和 p5 3基因及其蛋白产物间相互或协同作用 ,即 p5 3基因突变或失活后NM 2 3H1基因随之失活 ,从而导致NM 2 3H1基因对肝细胞癌癌细胞转移抑制负调控作用的表达 ,可能是肝细胞癌发生肝内转移的重要分子调控机制之一。
王锦华李洪滢梁丽丽屈彩霞
关键词:NM23H1P53癌旁组织肝细胞癌原发灶
膀胱肿瘤中EGF、EGFR表达的研究
2003年
目的 探讨EGF、EGFR表达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 15例膀胱乳头状瘤 ,81例移形细胞癌中EGF、EGFR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研究发现在同一肿瘤组织中 ,EGF、EGFR的表达显著相关 (χ2 =5 .6 2 1,P <0 .0 5 )。EGF的表达率在三角区及管口附近显著高于周围区域 (P <0 .0 5 ) ;EGFR的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χ2 =8 38,P <0 0 5 ) ,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χ2 =13.72 ,P <0 .0 0 5 ) ;而EGF与肿瘤细胞及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 ;结论 EGFR在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而EGF作为肿瘤存在的环境因素促进肿瘤的生长及发生有一定关系。
王锦华李洪滢梁丽丽屈彩霞
关键词:膀胱肿瘤EGFEGFR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环境因素
食管腺癌77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分析 77例食管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方法 采用HE染色法 ,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单纯性腺癌 48例 (6 2 .3% )、黏液表皮样癌 9例 (11.7% )、腺样囊性癌 8例 (10 .4% )、黏液腺癌 7例 (9.1% )、鳞化腺癌 3例 (3.9% )、腺棘皮癌 2例 (2 .6 % )。结论 食管腺癌发病率较低 ,主要发病年龄在 35~ 5 5岁 ,男性稍多于女性。单纯性腺癌的分化较高、预后较好 ,其 5~ 10年生存率可达 5 0 %~ 75 %以上 ,其余各类预后均差。
文载律罗伟李文才梁丽丽季磊
关键词:食管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介绍一种快速细胞学复合染液
1998年
为了缩短染色时间,减少染色步骤,加快细胞学病理诊断,我们试验出一种由甲苯胺蓝(toluidineblue,TB)和副品红(parafuchsine,P)组成的TBP复合染色液用于各种细胞涂片的染色。3年来经在1000例各细胞涂片中的实际应用和观察,效...
张卫青张同全梁丽丽孙明祥
关键词:细胞学诊断染色液染色法TBP
造釉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酶标免疫技术对造釉细胞瘤的组织化学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LSAB法对 14例造釉细胞瘤免疫标单 (多 )克隆抗体联合标记。共计 4类 12项。即上皮性 3项、间叶型 3项、神经源性 3项、激素类 3项。结果发现 :在立方或柱状上皮中的阳性率EMA5 7%、α1 -AT10 0 %、S -10 0 10 0 %、NSE71%、激素类均为 10 0 %。在星网状细胞中的阳性率VI71%、NSE71%、激素类均为 10 0 %。反应强度激素类及NSE较强 ,其它次之 ,上皮性最弱。结论 :1 对此瘤来源提出新看法 ,2 此瘤对激素有较强依赖性 ,3
王锦华李洪滢屈彩霞梁丽丽
关键词:造釉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牙源性肿瘤LSAB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