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屈彩霞

作品数:9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肿瘤
  • 4篇细胞癌
  • 4篇病理
  • 4篇病理学
  • 3篇细胞瘤
  • 3篇临床病理
  • 3篇临床病理学
  • 2篇多形
  • 2篇多形性
  • 2篇肉瘤
  • 2篇肾肿瘤
  • 2篇组织化学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膀胱
  • 2篇膀胱肿瘤
  • 1篇蛋白
  • 1篇牙源性

机构

  • 9篇郑州市第三人...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9篇屈彩霞
  • 5篇刘萌萌
  • 5篇魏丽
  • 5篇刘鹏
  • 3篇李洪滢
  • 3篇王锦华
  • 3篇梁丽丽
  • 2篇赵玉章
  • 2篇闵志雪
  • 1篇高洁
  • 1篇王轶娟

传媒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河南肿瘤学杂...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NM23H1和p53在肝细胞及癌旁组织的表达
2003年
目的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 ,联合检测NM2 3H1和p5 3在肝细胞癌原发灶 ,肝内转移灶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癌旁肝组织中 ,NM2 3H1表达最高 ,原发灶较其肝内转移灶表达高。提示NM 2 3H1高表达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率低 ,预后较好 ;p5 3在癌旁肝组织中无表达 ,而在原发灶及肝内转移灶中呈显著高表达。提示p5 3高表达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 ,预后较差。在肝原发灶及其肝内转移灶和癌旁肝组织中 ,NM2 3H1和 p5 3的表达呈负相关 ;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体积和肝细胞癌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 ,提示NM2 3H1和 p5 3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在肝细胞癌发生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NM2 3H1和 p5 3基因及其蛋白产物间相互或协同作用 ,即 p5 3基因突变或失活后NM 2 3H1基因随之失活 ,从而导致NM 2 3H1基因对肝细胞癌癌细胞转移抑制负调控作用的表达 ,可能是肝细胞癌发生肝内转移的重要分子调控机制之一。
王锦华李洪滢梁丽丽屈彩霞
关键词:NM23H1P53癌旁组织肝细胞癌原发灶
膀胱多形性巨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膀胱多形性巨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在光镜下观察5例膀胱多形性巨细胞癌标本,并收集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大多数表现为血尿、尿频、尿急、尿痛;肿瘤由多形性上皮样单个核细胞、多核瘤巨细胞及数量不等的普通型尿路上皮癌组成。瘤细胞呈乳头状、巢状、片状排列。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上皮样单个核细胞及多核瘤细胞弥漫表达细胞角蛋白7(CK7)(5/5)、细胞角蛋白20(CK20)(4/5)、P63(4/5)、上皮膜抗原(EMA)(4/5)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5/5),弱表达CK20(1/5)、P63(1/5)及S-100(2/5);增殖细胞抗原(Ki-67)阳性指数为30%~95%,突变型P53强阳性、阳性指数为20%~80%。随访5~13个月,2例复发转移,2例复发,1例死亡。结论膀胱多形性巨细胞癌是一种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易复发、转移,确诊的主要依据是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检测,需与其他类型的膀胱癌进行鉴别。
魏丽刘鹏刘萌萌屈彩霞
肾多形性未化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原发于肾的多形性未分化肉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对 3例原发于肾的多形性未分化肉瘤进行临床病例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结果2例肿瘤主要由席纹状或交叉束状排列的肥胖的梭形细胞构成,1例肿瘤由梭形、圆形或破骨样巨细混合构成,细胞具有明显多形性,见大片坏死及出血;瘤细胞弥漫强表达Vimentin 及CD68 ;梭形细胞表达CD34 及 CD163;多核细胞表达EMA及CD10.结论原发于肾的多形性未分化肉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必须依据形态学并联合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确诊及鉴别诊断.
魏丽屈彩霞刘萌萌刘鹏
关键词:肾肿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原始非神经性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原始非神经性颗粒细胞瘤(primitive non-neural granular cell tumour,PNNGC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皮肤PNNGCT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5岁,左侧鼻梁与内眦交界处包块,镜下肿瘤境界较清楚,由梭形及上皮样细胞组成,胞质内含有大量嗜伊红色颗粒,可见泡状细胞核及嗜酸性核仁。肿瘤细胞呈波形蛋白、CD10、CD68阳性,不表达S-100蛋白和SOX-10。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ALK基因重排。随访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结论PNNGCT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间叶性肿瘤,不确定分化,不表达S-100蛋白,部分病例出现ALK基因融合。
刘萌萌赵玉章魏丽屈彩霞刘鹏王轶娟刘灵程虹
关键词:颗粒细胞瘤上皮样细胞内眦波形蛋白嗜酸性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与组织学对比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影响妇科液基薄层细胞学诊断一致性的因素。方法: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集细胞学异常病例213例,将细胞学结果与组织学结果对照分析,复查液基细胞学及组织学切片,分析相符程度及误诊原因。结果:共3 010例受检者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其中细胞学诊断为ASC-US 143例(4.75%),ASC-H 41例(1.36%),LSIL54例(1.79%),HSIL 25例(0.83%),SCC 7例(0.23%)。270例细胞学异常的病例其组织学诊断为LSIL、HSIL、SCC分别为92例、60例、20例,与细胞学符合率分别为77.8%、72%、71.4%。误诊的原因主要为取材部位不适当、放化疗反应、萎缩及反应性上皮、对低分化细胞学病变认识不足、某些细胞学片中缺乏典型病变特征。结论:妇科液基薄层细胞学对宫颈病变阳性预测值较高,但存在与组织学诊断结果不符合的情况,细胞学医师应提高诊断水平,临床妇科医师应充分认识避免造成不一致的因素。
闵志雪刘萌萌屈彩霞魏丽刘鹏高洁
关键词: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宫颈疾病
造釉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酶标免疫技术对造釉细胞瘤的组织化学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LSAB法对 14例造釉细胞瘤免疫标单 (多 )克隆抗体联合标记。共计 4类 12项。即上皮性 3项、间叶型 3项、神经源性 3项、激素类 3项。结果发现 :在立方或柱状上皮中的阳性率EMA5 7%、α1 -AT10 0 %、S -10 0 10 0 %、NSE71%、激素类均为 10 0 %。在星网状细胞中的阳性率VI71%、NSE71%、激素类均为 10 0 %。反应强度激素类及NSE较强 ,其它次之 ,上皮性最弱。结论 :1 对此瘤来源提出新看法 ,2 此瘤对激素有较强依赖性 ,3
王锦华李洪滢屈彩霞梁丽丽
关键词:造釉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牙源性肿瘤LSAB法
膀胱肿瘤中EGF、EGFR表达的研究
2003年
目的 探讨EGF、EGFR表达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 15例膀胱乳头状瘤 ,81例移形细胞癌中EGF、EGFR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研究发现在同一肿瘤组织中 ,EGF、EGFR的表达显著相关 (χ2 =5 .6 2 1,P <0 .0 5 )。EGF的表达率在三角区及管口附近显著高于周围区域 (P <0 .0 5 ) ;EGFR的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χ2 =8 38,P <0 0 5 ) ,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χ2 =13.72 ,P <0 .0 0 5 ) ;而EGF与肿瘤细胞及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 ;结论 EGFR在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而EGF作为肿瘤存在的环境因素促进肿瘤的生长及发生有一定关系。
王锦华李洪滢梁丽丽屈彩霞
关键词:膀胱肿瘤EGFEGFR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环境因素
伴皮脂腺分化的腺样囊性癌和鳞癌构成的食管碰撞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伴皮脂腺分化的腺样囊性癌和鳞癌构成的食管碰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皮脂腺分化的腺样囊性癌和鳞癌构成的发生在食管的碰撞瘤,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胃镜下见距门齿34~37cm处食管见一隆起型灰黄色肿物,组织学表现为双原发肿瘤,糜烂区为中分化鳞癌,浸润黏膜下层,周围可见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隆起型灰黄色肿物主要由3种不同组织构型区域融合构成。免疫表型:未分化基底样细胞CK8/18、CAM5. 2、p63、p40、GATA-3、S-100均(+),CK5/6、CK7均灶(+),AR、GCDFP-15、SMA均(-);腺样囊性癌样区域:腺上皮CK8/18、CAM5. 2、CK7均(+),基底细胞p63、p40、CK5/6、S-100、CD117均(+),SMA、AR、GCDFP-15、GATA-3均(-);皮脂腺分化区域:CK5/6、p40、GATA-3、EMA均(+),SMA灶(+); AR、GCDFP-15、vimentin、CD117、CD15均(-);鳞癌区域:p40、p63、CK5/6均(+)。随访56个月,患者无复发及转移。结论伴皮脂腺分化的腺样囊性癌和鳞癌构成的食管碰撞瘤临床罕见,需与基底细胞样鳞癌、黏液表皮样癌、腺鳞癌及MuiR-Torre综合征鉴别。
闵志雪屈彩霞赵玉章
关键词:食管肿瘤碰撞瘤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
肾细胞癌伴肉瘤样分化临床病理学特征
2015年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伴肉瘤样分化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4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伴肉瘤样分化的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结果 3例由肾透明细胞癌和肉瘤样成分构成;1例由分化差的肉瘤样梭形细胞构成。4例中肉瘤样成分均表达角蛋白和波形蛋白。结论肾细胞癌伴肉瘤样分化时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确诊依赖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需要与原发肾肉瘤、癌肉瘤进行鉴别诊断。
刘萌萌屈彩霞魏丽刘鹏
关键词:肾肿瘤肾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