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蕾蕾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榕小蜂
  • 4篇小蜂
  • 3篇CYTB
  • 2篇基因
  • 2篇COI
  • 1篇种间
  • 1篇种间差异
  • 1篇蟒蛇
  • 1篇系统树
  • 1篇环境因素
  • 1篇基因序列
  • 1篇基因组
  • 1篇基因组DNA
  • 1篇SRAP分析
  • 1篇B基因
  • 1篇CO
  • 1篇CYT
  • 1篇DNA条形码
  • 1篇DNA序列
  • 1篇ITS2

机构

  • 5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武蕾蕾
  • 4篇陈友铃
  • 4篇吴文珊
  • 2篇严菊媛
  • 2篇刘燕
  • 2篇孙伶俐
  • 1篇柯文灿
  • 1篇毛健萍

传媒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学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Cytb和COⅠ基因序列的蟒蛇分子鉴定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元Ⅰ(COⅠ)片段,分析比较了蟒蛇(Python molurus)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序列差异.通过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得到蟒蛇线粒体2个基因片段的总长度分别为1 200 bp(Cyt b)和1 100 bp(COⅠ),其两个基因序列中碱基G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种碱基,基因片段的A+T含量都较高.用MEGA4.0软件中的NJ法和UPGMA构建系统树.以红尾筒蛇(Cylindrophis ruffus)作为外群,对福州动物园的5个蟒蛇样品和NCBI上检索的样品进行遗传距离的测算,从遗传距离上来看:有两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很近,一个是Fuzhou1、Fuzhou4和金门蟒蛇种群;另一个是Fuzhou2、Fuzhou3、Fuzhou5、缅甸蟒蛇种群和越南蟒蛇种群;印度蟒蛇种群Python molurus molurus(HM581978)与上述两个群体间遗传距离次之,外群与其他样品距离最远.对5个蟒蛇样品和NCBI上检索的样品物种构建的系统树显示:Cyt b与COⅠ基因所构建的进化树基本一致,Fuzhou2、Fuzhou3、Fuzhou5与缅甸蟒蛇、越南蟒蛇为一支,为东南亚种群,与福建种群Fuzhou4、Fuzhou1、金门蟒蛇种群形成姐妹支,然后与印度种群Python molurus molurus(HM581978)聚到一起,构成大支.实验结果表明福州动物园的蟒蛇是福建本地种群和东南亚种群混养的.
柯文灿武蕾蕾吴文珊陈友铃
关键词:蟒蛇CYTB基因CO系统树
高榕榕果内Eupristina属两种榕小蜂的遗传进化关系
长在福州地区的高榕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发现高榕榕果内仅生活着Eupristina altissima和Eupristina sp.榕小蜂,前者为高榕的传粉小蜂,后者无传粉行为,两者雌蜂之间在体色、触角、花粉袋和花粉刷等部位...
陈友铃孙伶俐武蕾蕾吴文珊严菊媛刘燕
关键词:榕小蜂基因序列环境因素
用改进的酚-氯仿法提取榕小蜂基因组DNA及SRAP分析
2011年
以传粉榕小蜂为材料,用改进的酚-氯仿法对不同保存条件下的样品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分光光度、琼脂糖凝胶电泳、SRAP扩增等方法的鉴定.结果表明:改进的酚-氯仿法均可从4种保存条件下的样品中提取出DNA,新鲜样品和体积分数95%乙醇固定样品提取效果比其他2组提取效果好.选择体积分数95%乙醇固定所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SRAP分析,可以获得很好的扩增效果.用改进的酚-氯仿法提取体积分数95%乙醇固定的榕小蜂基因组DNA,适合高质量基因组DNA的提取和野外标本的保存.
武蕾蕾毛健萍吴文珊陈友铃
关键词:榕小蜂不同保存条件SRAP分析
基于DNA序列的榕小蜂种间差异及雄性多型分子鉴定
本文利用PCR技术克隆高山榕榕小蜂Eupristina属2种雌雄蜂(Eupristina altissima和Eupristina sp.)、大叶榕的非传粉小蜂(Otitesella minima和Camarothora...
武蕾蕾
关键词:榕小蜂COICYTBITS2
文献传递
高榕榕果内Eupristina属两种榕小蜂的遗传进化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对生长在福州地区的高榕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发现高榕榕果内仅生活着Eupristina altissima和Eupristina sp.榕小蜂,前者为高榕的传粉小蜂,后者无传粉行为,两者雌蜂之间在体色、触角、花粉袋和花粉刷等部位存在细微的差异,而两者雄蜂之间无形态差异。通过克隆福建地区5个样地的高榕榕果内收集到的E.altissima和Eupristina sp.榕小蜂,以及细叶榕的传粉小蜂Eupristina verticillata(外群)的Cytb及COI基因,并进行碱基组成及遗传距离分析,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两榕小蜂群体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1)榕小蜂COI及Cytb序列碱基组成中A+T的含量(Cytb序列中A+T=75.3%,COI序列中A+T=75.5%)显著高于G+C,符合膜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碱基组成特征。(2)对两群体小蜂进行遗传距离分析显示,Cytb序列中E.altissima和Eupristina sp.群体内各样本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92和0.0030,而E.altissima与Eupristina sp.群体间的平均距离为0.1588;COI序列中E.altissima与Eupristina sp.群体内各样本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65和0.0205,而二者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043,表明两者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明显大于各自群体内各样本间的遗传距离。统计GenBank中下载的6个属34种榕小蜂Cytb序列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811—0.1723,6个属28种榕小蜂COI序列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939—0.1986。由此认为E.altissima和Eupristina sp.之间的遗传距离差异已经达到了种间水平,即E.altissima与Eupristina sp.为两个不同的种。(3)在形态上,两种小蜂的雌蜂之间有微小差异,而二者雄蜂之间无差异,但Cytb与COI序列分析结果一致表明:E.altissima与Eupristina sp.雄蜂之间,以及二者雌蜂之间的遗传距离均差异显著,表明形态变异滞后于基因变异。雌蜂在表型上进化快于雄蜂,可能是由于雌蜂羽化后从榕果出飞,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且两种雌蜂在传粉功能上�
陈友铃孙伶俐武蕾蕾吴文珊严菊媛刘燕
关键词:DNA条形码CYTBCOI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