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4篇卒中
  • 4篇卒中后
  • 3篇认知功能障碍
  • 3篇脑卒中
  • 3篇脑卒中后
  • 2篇血管性痴呆
  • 2篇血管性认知功...
  • 2篇脑梗
  • 2篇痴呆
  • 1篇电刺激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血管性认知功...
  • 1篇血管性认知障...
  • 1篇血浆
  • 1篇血尿酸
  • 1篇血尿酸水平
  • 1篇血性
  • 1篇咽部

机构

  • 9篇柳州医学高等...

作者

  • 9篇毛珍芳
  • 6篇廖宝共
  • 5篇覃莲
  • 5篇黄进瑜
  • 3篇覃君德
  • 3篇韦菁
  • 2篇华锋凯
  • 1篇韦彬
  • 1篇龚献莲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脑出血患者用药回顾性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脑血管病是人类的三大死因之一,其中脑出血(特指自发性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年发病率为(60-80)/10万人,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因此在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过程中,用药的合理性对挽救患者生命和促进疾病的康复非常重要。为了解脑出血患者用药的情况,随机抽取脑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用药情况。
毛珍芳
关键词:用药情况急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治疗自发性脑出血中脑出血
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方法2005年2月~2006年11月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其中认知正常62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组(CIND)58例,研究两组人口学特征、中风危险因子、血清学、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头颅CT和(或)MRI影像学等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教育水平、年龄、心脏病、高血糖、左侧大脑半球病变、颞叶病变、病灶大小、静息病灶数、脑萎缩、脑白质疏松、BI评分、丘脑病变及陈旧病灶数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P<0.05,P<0.01);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大小、丘脑部位病变、陈旧病灶数目、急性期高血糖、年龄与认知功能损害明显相关,OR值(95%CI)分别为8.32(8.32~24.50)、6.39(2.46~16.62)、2.54(1.03~6.25)、1.53(1.05~2.23)、1.12(1.05~1.20)。结论病灶大小、丘脑部位病变、陈旧病灶数目、高血糖、年龄与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损害相关,可能是独立危险因素。
覃莲黄进瑜廖宝共毛珍芳韦菁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影像
卒中后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与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对比研究
覃莲黄进瑜廖宝共毛珍芳覃君德华锋凯
血管性痴呆为脑功能不可逆性损害,预后差。血管性认知障碍是国内外新近提出的概念,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是血管性痴呆的过渡类型,是进行干预治疗的最好阶段,但往往不易被临床医师识别,错过早期干预机会。《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与血...
关键词: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干预治疗
高压氧联合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PSD住院患者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HAMA、CNS、ADL(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NS、HAMD、HAMA评分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DL(Barthel指数)升高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黛力新治疗PSD较单用黛力新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促进患者最大程度康复。
毛珍芳
关键词:高压氧黛力新脑梗死后抑郁症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以下简称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55例,依据智能评估结果分:认知正常对照组、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CIND)组及血管性痴呆(VD)组;分别行生化、胸片、心电图、头颅CT/MRI检查及相关神经心理量表检查。结果:卒中后有认知功能损害者呈高龄、低文化水平,血管性危险因子、卒中次数、内科并发症比认知正常组增多(P<0.05,P<0.01),影像显示左侧病灶,病灶大小、脑萎缩、脑白质病变、陈旧/静息病灶数目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急性期及3个月后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血管性危险因子在卒中后认知障碍者更普遍,陈旧病灶/静息病灶数目、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是卒中后3个月发生痴呆的强烈预测因子。
覃莲黄进瑜廖宝共毛珍芳韦菁
关键词: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
血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其防治开辟新路径。方法选取98例帕金森病患者且根据Hoehn-Yahr分级标准将其分为Ⅰ级14例,Ⅱ级24例,Ⅲ级34例,Ⅳ级16例,Ⅴ级10例,另外于同期在本院随机抽取9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研究,然后对不同类型人群血尿酸水平进行检测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健康体检者分别与帕金森病不同级别者相比P<0.05;而不同级别帕金森病者血尿酸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即r=0.195,P=0.192>0.05。结论血尿酸水平能够作为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记物之一,但不能单独用于早期帕金森病的特异性诊断;同时扩大样本量、采取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对进一步明确血尿酸与帕金森病之间的关系和指导临床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覃君德廖宝共毛珍芳韦彬
关键词:尿酸帕金森病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被引量:14
2013年
老年人是脑卒中高发人群,其中因假性球麻痹、脑干梗死等原因大约有50%左右发生程度不同的吞咽障碍,临床上表现为误咽、吞咽不畅感、反复呛咳及进食困难,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易引起吸人性肺炎、窒息,或因摄食困难引起严重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因此应尽早进行康复干预。本科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法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取得较好成效。
黄进瑜毛珍芳华锋凯龚献莲
关键词:神经肌肉电刺激脑卒中吞咽困难
亚临床卒中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亚临床卒中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05-02~2006-12我科收治的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9例,依据卒中后3个月的认知评定结果及相应的诊断标准分为认知正常对照组、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组(CIND),收集人口学特征、卒中危险因子、血清学、胸片、心电图、神经心理量表等,详细记录各患者头颅CT/MRI检查结果。3个月后复检。结果认知功能损害组呈现高龄、低文化水平、血糖水平、左大脑半球病灶、病灶大小、亚临床卒中病灶数目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亚临床卒中数目是认知损害的危险因子。结论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高龄、低文化水平、血糖水平、左侧半球病灶及病灶大小相关,亚临床卒中是认知功能损害的强烈预测因子。
覃莲黄进瑜廖宝共毛珍芳韦菁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同型半胱氨酸在脑梗塞伴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浆中改变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脑梗塞伴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浆中的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90例患者根据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分为颅内动脉狭窄组(狭窄组)和非颅内动脉狭窄组(非狭窄组),测定血浆Hcy水平及常规生化指标。结果:狭窄组血浆Hcy水平和血清TC水平显著高于非狭窄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狭窄组有13例患者(27.7%)为高Hcy血症患者,而非狭窄组无一例高Hcy血症患者;TG、HDL-C、LDL-C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与T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81,P<0.05)。结论:脑梗塞伴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上升,且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相关,因此,血浆Hcy可以做为判定脑梗塞伴颅内动脉狭窄的可靠指标。
廖宝共覃君德毛珍芳覃莲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脑梗塞颅内动脉狭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