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学海
- 作品数:56 被引量:373H指数:10
-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 贵州水稻生产及产业化现状被引量:15
- 2019年
- 为全面掌握贵州水稻生产情况和产业化现状,助推水稻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分析了2006-2017年贵州省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生产成本、种植效益的变化特征,并从水稻新型经营主体、稻米加工、稻米品牌建设等方面分析了贵州水稻产业化现状,剖析了贵州水稻产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贵州水稻产业化的发展建议。
- 李敏曾涛熊玉唐周维佳罗德强江学海
- 关键词:水稻
- 施氮量对优质稻G优325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24年
- 【目的】探明优质杂交籼稻新品种G优325的适宜施氮量。【方法】设5个施氮量处理(0、60、120、180和240 kg/hm^(2),分别记为N0、N60、N120、N180和N240)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G优325主要生育时期茎糵数、干物质积累与转运能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适当增加施氮量能显著提高G优325的产量,且在N180处理下产量最高。施氮量对产量构成因素、茎蘖数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影响显著,随着施氮量增加,G优325成熟期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有效穗数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均在N180处理达到最高值,而每穗粒数在N120处理最多。随着施氮量增加,抽穗前后的干物质积累向籽粒的转运量均表现为处理N180>N240>N120>N60>N0;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氮素积累总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N180处理下最高;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生理利用率均表现为处理N0>N60>N120>N180>N240。【结论】适宜提高施氮量(180 kg/hm^(2)),可协同实现优质杂交籼稻新品种G优325高产与较高氮肥利用效率。
- 李立江蒋明金何星雷姬广梅张佳凤罗丹秋江学海田晋钰黎勇李敏
- 关键词:优质杂交籼稻施氮量干物质氮肥利用率
- 减氮对机插杂交籼稻茎秆生长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 以宜香优2115和F优498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氮肥用量处理,研究减氮对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和茎秆生长特性的影响,及其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最高产施氮量,180 kg/hm2)相比,随着减氮量的增加,参试...
- 徐文波王荣基蒋明金江学海姬广梅李敏罗德强周维佳
- 关键词:杂交籼稻机插茎秆抗倒伏
- 贵州省水稻品种利用现状及发展策略被引量:11
- 2019年
- 本文回顾了贵州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水稻品种利用历史,重点分析了2006—2017年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情况、贵州省选育水稻品种情况、水稻主推品种产量和品质、优质稻品种利用情况及种子市场价格。梳理了贵州水稻品种利用中的主要成就,指出了水稻品种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性提出了贵州省水稻品种利用的发展建议。
- 李敏黄贵民丁军周维佳朱速松罗德强江学海涂敏李树杏
- 关键词:水稻品种选育
- 两系杂交稻黔两优58高产条件下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通过对2002~2005年黔两优58的高产示范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两优58单位面积肥有效穗(X1)与单位面积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千粒重(X4)与单位面积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小。对单位面积有效穗(X1)、穗实粒数(X2)、结实率(X3)、千粒重(X4)与单位面积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排序,得出单位面积有效穗和穗实粒数是影响黔两优58产量的关键因素。
- 罗德强刘兰周维佳黄宗洪江学海谌生慧王飞杜忠友
- 关键词:黔两优58产量构成因素通径系数
- 播期和施肥方式对宜香优2115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以宜香优2115为材料,在正安、贵阳和兴义试验点,设置了S1、S2和S3三个播期和常规施肥(CF)、精确施肥(AF)施肥模式,研究播期和施肥模式对宜香优2115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三个地点趋势不一致,正安点和贵阳点S3产量最高,兴义点S1处理产量最高。精确施肥模式会显著提高正安、贵阳和兴义点的水稻产量,并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
- 王荣基李敏陈光莉张恒栋江学海周维佳蒋明金李立江姬广梅罗德强
- 关键词:播种期施肥模式
- 控水增密模式对水稻减氮后光合生产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为水稻减氮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选用杂交籼稻品种成优981为试验材料,以常规高产栽培(T0施氮量187.5kg/hm^2、湿润灌溉、密度20.0×10^4穴/hm^2)为对照,设置3种减氮栽培模式(T1单一减氮栽培,T2减氮增密栽培,T3减氮控水增密栽培),研究不同减氮栽培模式对水稻减氮后光合生产特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与T0相比,T1水稻的齐穗期叶面积指数、齐穗后剑叶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均显著降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降低7.69%;T2较T1显著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但齐穗后叶片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收获指数降低;T3较T2提升齐穗期高效叶面积指数,齐穗后叶片MDA含量更少、SOD活性更高,叶片叶绿素SPAD值较高,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更高,最终实现减氮增产。
- 李敏罗德强蒋明金江学海姬广梅李立江周维佳
- 关键词:水稻控水光合生产
- 黔北地区优质水稻品种筛选试验被引量:2
- 2023年
- 为筛选出适宜黔北地区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以9个优质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了筛选试验,分析了各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及物质转化速率。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全生育期在150~156 d之间,播种至抽穗历期在116~122 d之间,以川优2115全生育期最长(156 d),旌3优348全生育期最短(150 d)。以产量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参试品种分为高产、中产和低产3个类型,其中高产类型水稻品种是川优6203、川优2115、鹏优1269,中产类型品种是宜香优2115、荃优鄂丰丝苗、旌3优348,低产类型品种是大粒香、盛韵香禾、滇屯502。高产类型品种平均产量分别较中、低产类型品种增产1216.00、3441.70 kg/hm^(2)。对不同产量类型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构成因子和群体质量进行分析可知,川优6203、川优2115、鹏优1269具有有效穗多、结实率高、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大、叶和茎鞘物质转化率高等特点。本试验结果可为黔北地区优质稻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 吴云鹏李祖军唐会会宫彦龙江学海姜雪张习春龙武华朱速松
- 关键词:优质水稻性状干物质积累
- 缓释复混肥运筹方式对宜香优2115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在总施氮量为150 kg/hm^(2)条件下,设置4种缓释复混肥运筹方式处理,分别为100%一次性基施(F1)、70%基肥+30%分蘖肥(F2)、70%基肥+30%穗肥(F3)和40%基肥+30%分蘖肥+30%穗肥(F4),研究缓释复混肥运筹方式对宜香优2115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复混肥运筹方式对宜香优2115群体茎蘖数的影响主要在生长前期和后期,其中在分蘖中期、拔节期和成熟期分别以F1、F2和F3处理最高;F1和F3处理在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相对较高。在4种缓释复混肥处理下,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贡献率、氮肥吸收利用率、每穗总粒数和产量均表现为F3>F1>F4>F2,而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有效穗数则表现为F3>F1>F2>F4,结实率和千粒重整体差异较小。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F3处理时宜香优2115的氮肥利用率和产量最高,效果最好;F1处理在降低劳动成本的同时,使宜香优2115具有较高的氮肥利用率和产量。
- 张佳凤李敏王荣基蒋明金罗德强江学海姬广梅李立江周维佳
- 关键词:杂交籼稻运筹方式氮肥利用率
- 高产氮高效型籼稻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被引量:5
- 2020年
- 为明确高产氮高效型籼稻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关系,选用高产氮高效型(HYHNE)、高产氮中效型(HYMNE)和低产氮低效型(LYLNE)杂交籼稻品种,在相应最适氮肥水平下,研究3种类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差异及其与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灌浆特性在不同类型品种间和不同粒位间均存在较大差异。强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GRmax)、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米粒重(Wmax)和平均灌浆速率(GRmean)均表现为HYHNE>HYMNE>LYLNE,起始生长势(R0)、活跃灌浆期(D)和有效灌浆时间(T99)均表现为HYHNELYLNE>HYMNE,R 0、D和T 99均表现为HYHNE
- 李敏罗德强江学海蒋明金李树杏姬广梅李立江周维佳
- 关键词:高产氮高效籽粒灌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