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滕丽微

作品数:106 被引量:660H指数:16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绿化管理局专项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2篇生物学
  • 17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岩羊
  • 16篇生境
  • 15篇食性
  • 13篇马鹿
  • 13篇保护区
  • 12篇自然保护区
  • 10篇行为时间分配
  • 10篇生境选择
  • 9篇春季
  • 8篇圈养
  • 8篇种群
  • 8篇自然保护
  • 8篇国家级自然保...
  • 7篇东北虎
  • 7篇种群数量
  • 7篇贺兰山岩羊
  • 6篇野化
  • 6篇牦牛
  • 6篇夏季
  • 6篇相机

机构

  • 97篇东北林业大学
  • 46篇国家林业局
  • 19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黑龙江民族职...
  • 5篇上海动物园
  • 4篇海南大田国家...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 3篇黑龙江东北虎...
  • 3篇银川市绿化一...
  • 2篇佳木斯大学
  • 2篇陕西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吕梁学院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04篇滕丽微
  • 93篇刘振生
  • 23篇高惠
  • 7篇李枫
  • 7篇李路云
  • 7篇宋延龄
  • 6篇曾治高
  • 6篇吴建平
  • 6篇马建章
  • 6篇石锐
  • 5篇张恩迪
  • 5篇刘鹏
  • 5篇王爱善
  • 4篇李善元
  • 4篇王晓明
  • 4篇赵宠南
  • 4篇王芮
  • 3篇侯晓云
  • 3篇赵唱
  • 3篇李艳香

传媒

  • 23篇野生动物学报
  • 16篇生态学报
  • 12篇经济动物学报
  • 9篇动物学杂志
  • 8篇兽类学报
  • 8篇东北林业大学...
  • 6篇生态学杂志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四川动物
  • 3篇Zoolog...
  • 2篇野生动物
  • 1篇林业科技
  • 1篇Curren...
  • 1篇Journa...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 14篇2019
  • 1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1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7篇2002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贺兰山同域分布高山麝和阿拉善马鹿秋季食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对贺兰山同域分布的高山麝和阿拉善马鹿秋季的粪便进行采集,利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二者秋季食性进行了研究。分别采集高山麝和阿拉善马鹿活动区域内粪样和植物样本,分别获得两种动物40个复合粪便样本,采用频率转换法对数据处理计算,得到贺兰山同域分布的高山麝和阿拉善马鹿秋季的食性组成及组成比例。结果显示,高山麝秋季共取食植物20科30种(属),其中蓝锭果忍冬(11.96%)、秦氏黄芪(10.17%)、密齿柳(8.32%)、折枝绣线菊(6.82%)、内蒙野丁香(6.18%)组成了高山麝的主要食物;阿拉善马鹿秋季共取食植物12科29种(属),其中针茅(22.15%)、灰榆(21.14%)、早熟禾(16.90%)、小叶金露梅(11.62%)、山杨(10.00%)为阿拉善马鹿秋季的主要食物。高山麝和阿拉善马鹿共有9种食物重叠,生态位重叠指数为83.75%。秋季高山麝取食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ou均匀性指数、食物生态位宽度指数和最大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阿拉善马鹿。
徐嘉暴旭刘振生高惠赵唱孙玉姣王继飞滕丽微
关键词:食性秋季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贺兰山同域分布阿拉善马鹿和岩羊活动规律研究被引量:24
2019年
为了探究同域分布的阿拉善马鹿(Cervur alashanicus)与岩羊(Pseudois nayaur)的日活动节律,及两者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分化情况。于2014.10—2015.10,在贺兰山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两者进行野外监测。相关监测数据,在R软件中利用“overlap”统计包,采取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重叠指数(Coefficient of overlap):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鹿日活动节律模式属于晨昏活动类型(日活动高峰期:5:00—10:00、16:00—21:00),存在季节性变化(冷暖季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Δ=0.77),由暖季到冷季晨昏活动高峰期均向中午移动(暖季:4:00—8:00、16:00—22:00,冷季:6:00—11:00、15:00—20:00),昼间活动强度大于暖季,而夜间低于暖季。岩羊日活动节律为主要在昼间活动的模式,其活动高峰期在8:00—10:00、13:00—15:00两个时间段。由暖季到冷季存在季节性变化特征(Δ=0.74),昼间活动高峰期向后推迟(暖季7:00—9:00、12:00—14:00,冷季9:00—11:00、13:00—17:00),夜间活动降低。两者在日活动节律模式上的相似度较高(Δ=0.67),存在冷季(Δ=0.66)高于暖季(Δ=0.61)的季节变化。在日活动节律模式分离特征为:马鹿为晨昏活动模式,岩羊为昼间活动模式;前者昼间活动强度低于后者,而夜间强于后者;两者活动在高峰期上大体错开。本研究不仅提供了马鹿与岩羊的日活动节律模式,而且还分析了两者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分化方式和共存机制,并为两者行为生态学研究的深入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刘鹏刘振生高惠李宗智张致荣滕丽微
关键词:马鹿岩羊红外相机日活动节律核密度估计
贺兰山高山麝冬春季的食性被引量:1
2018年
利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贺兰山高山麝冬春季的食性进行了研究。采集高山麝活动区域内粪样和植物样本,采用频率转换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高山麝冬春季的食性组成及比例。结果表明:高山麝冬季共取食植物19科30种(属),其中蔷薇科(17.16%)、忍冬科(16.64%)、豆科(15.64%)和莎草科(10.93%)组成了高山麝冬季的主要食物;春季共取食植物20科31种(属),其中蔷薇科(27.37%)、杨柳科(13.28%)和豆科(12.84%)为主要食物;秦氏黄芪(Astragalus chingianus)为冬春季共同的主要食物,分别占冬春季食物的11.33%和11.04%;此外,高山麝也取食乔木类植物,取食量从冬季的9.53%上升至春季的18.67%;根据高山麝粪样镜检结果,计算其取食植物的Shannon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位宽度指数,分析高山麝食物组成及其多样性,结果显示,3种指数冬季均高于春季。
徐嘉暴旭刘振生高惠赵唱孙玉姣王继飞滕丽微
关键词:食性春季
宁夏贺兰山岩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英文)被引量:2
2018年
为研究贺兰山岩羊肌肉组织的营养价值,对其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性岩羊与雄性岩羊肌肉组织在磷、锌、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方面有所不同。岩羊肌肉是蛋白质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尤其是钙、磷和铜。与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模型(EAA/TAA比约40%)相比较,岩羊肌肉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其中,雄性EAA/TAA比为39.3%,雌雄EAA/TAA比为39.2%)。通过计算氨基酸评分和氨基酸化学评分,岩羊肌肉蛋白中缬氨酸为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含量很高。此外,岩羊肌肉也是亚油酸和亚麻酸的良好来源。
王芮高惠滕丽微刘振生
关键词:岩羊化学组成
笼养东北虎雌雄行为差异的比较被引量:21
2002年
1998年 4月~ 2 0 0 1年 3月在哈尔滨动物园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 5只笼养东北虎(3雌 2雄 )的昼夜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东北虎的睡眠、卧息、运动和其他行为在时间分配上两性存在一定差异 ,即雌性的睡眠和卧息时间比雄性多 ,雌性的运动和其他行为时间比雄性少 ;但摄食行为的时间分配相差不大。两性日活动规律的差异为雄性的睡眠高峰主要出现在夜晚 ,卧息较雌性少且相对集中 ,运动出现和结束的时间较雌性延迟约 1h。对两性及不同个体行为时间分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不同个体间仅运动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两性间睡眠、卧息、运动和其他行为均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笼养东北虎两性行为的差异可能与其野外的行为习惯有关 ,而这些行为习惯又与其担当的性别角色有紧密联系。
刘振生马建章滕丽微
关键词:性别差异
温度升高对丽斑麻蜥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3年
全球变暖会造成动植物种群数量减少及灭绝、潜在生境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影响。爬行动物属于外温动物,对环境温度依赖性极强,全球变暖对爬行动物造成的影响尤为严重。为进一步了解气候变暖对爬行动物的影响,本研究以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为研究对象,模拟气候变暖的升温环境设置加温组和对照组,通过采血观察白细胞计数及肌内注射植物血凝素(PHA)测定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探索温度升高对爬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温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平均环境温差为6.04℃,泄殖腔温度上升4.33℃,差异均极显著;实验中加温组白细胞数量显著降低;肌内注射PHA后,肿胀反应在12 h时的效果最佳,加温组的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且加温组肿胀反应达到峰值的应答时间短于对照组。本研究分析了温度升高对丽斑麻蜥免疫能力的影响,为今后气候变暖影响下的动物免疫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胡秋语朱倩崔文琦韩兴志滕丽微刘振生
关键词:丽斑麻蜥气候变暖白细胞植物血凝素免疫功能
半圈养条件下东北虎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被引量:19
2003年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在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采用随机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对繁殖期东北虎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繁殖期的不同阶段东北虎的行为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发情交配期雌雄虎的时间分配相似 (P >0 0 5 ) ,均将最多的时间用于运动 ,用于休息的时间较少 ,用于发情交配和其它行为的时间较多。雌虎在妊娠期较多的时间用于休息和运动 ,取食、站立、社会和其它行为的时间均较少 ;产仔期最多的时间用于休息 ,其次是运动 ,用于产仔和其它行为的时间较多 ,用于取食的时间最少 ;哺乳期最多的时间用于休息 ,其次是哺乳和运动 ,用于取食和其它行为的时间较少。活动规律方面 ,各种行为在强度、出现和持续的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在繁殖期的不同阶段雌性东北虎的休息和运动存在极显著差异 (P <0 0 0 1) ,取食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只有其它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P >0 0 5 )。 10 0日龄内幼虎用于休息的时间最多 ,其次是运动和取食 ,其它行为的时间最少。
滕丽微刘振生李枫姜广顺刘丹周晓禹郭玉蓉
关键词:东北虎
贺兰山野化牦牛夏季食性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2010年6~8月,在贺兰山的哈拉乌沟、甘沟、樊家营子等沟段收集了野化牦牛夏季的新鲜粪便,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了野化牦牛的夏季食性。结果表明:夏季野化牦牛共取食13科21种(属)植物,珠芽蓼、内蒙草苈、高山柳、针芋、梭草、禾叶凤毛菊为野化牦牛夏季取食主要食物,其中猪芽蓼(14.69%)是牦牛最喜食植物。在贺兰山野化牦牛夏季取食的各科植物中,禾本科(22.48%)、廖科(14.69%)、莎草科(13.14%)为主要取食植物。贺兰山野化牦牛夏季取食非禾本科草本植物最高,比例达到59.20%;其次为禾本科草本,比例为22.74;灌木排名第3,比俐为16.77%。夏季牦牛Shannon—Wiener指数为-3.794,Pielou均匀度指数为-1.246,食物生态位宽度为13.581。同时将贺兰山野化牦牛夏季食性与冬春季节食性进行了比较。
滕丽微李艳香刘振生董嘉鹏姚志诚张俊涛
关键词:牦牛
贺兰山岩羊7个部位上毛显微形态特征比较
毛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皮肤衍生物,以毛为材料对动物伤害小且易获取,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了了解贺兰山岩羊不同部位毛的显微形态特征,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贺兰山岩羊颈部、背部、腹侧部、腹下部、臀部、腿部、蹄部7个部位冬...
王芮王继飞滕丽微刘振生
关键词:岩羊扫描电镜
发酵床对圈养山魈(Mandrillus sphinx)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2013年12月1日~2014年2月1日,以上海动物园繁殖场内的11只山魈(Mandrillus sphinx)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做发酵床丰容对照实验,实验组山魈4只,对照组山魈7只,分析了发酵床垫料对圈养山魈活动行为比例的影响。发酵床的垫料分别由木屑、米糠、黄土组成,投放比例为5∶4∶1。结果表明,在有丰容设施时,山魈的休息行为和刻板行为明显减少,摄食和玩耍行为明显增加,与预期结果一致。在对丰容设施的利用上,增加的丰容垫料设施有效地促进了山魈对垫料的利用。实验组山魈的垫料活动行为包括探究、咀嚼、嬉戏和坐息行为,分别占垫料活动总行为的49%、23%、8%和20%,其中探究行为所占行为比例最高。对照组山魈的主要行为为休息行为,占该组总行为的52.01%,实验组的主要行为为其他行为,占该组总行为的51.53%。
何静王爱善滕丽微张致荣刘振生
关键词:发酵床垫料环境丰容山魈圈养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