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茜
- 作品数:11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新一代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阿柏西普基础及临床研究现状被引量:11
- 2013年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新生血管性及血管性眼底疾病的重要治疗靶点。阿柏西普(Aflibercept,眼用制药VEGFTrap—Eye,商品名Eylea)是继哌加他尼钠(Pegaptanib,商品名Macugen)、雷珠单抗(Ranibizumab,商品名I。ucentis)之后的新一代抗VEGF药物,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VEGF家族所有成员,减少新生血管形成,降低血管通透性。VEGFTrap—Eye尤与VEGF—A亲和力高,作用时间持久,在临床前实验中展现出较好的抗新生血管作用和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可取得与Ranibizumab相似的疗效,且延长注射间隔并不降低疗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疗效明显优于激光光凝治疗,且不同给药间隔可取得相似疗效;在提高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力和减轻水肿方面亦有一定作用。用于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其他疾病的疗效尚在临床观察中。VEGFTrap—Eye治疗新生血管性及血管性眼底疾病要进一步全面评价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要进行更长期的临床观察。
- 王尔茜陈有信
- 关键词:血管生成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 抗VEGF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后并发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一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患者,男,61岁,2014年2月因右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9个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既往史无特殊。眼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右眼0.2,左眼0.8。眼压:右眼14mmHg(1mmHg=0.133kPa),左眼15mmHg。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余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
- 吴婵陈有信戴荣平王尔茜杜虹李东辉
- 关键词: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色素上皮撕裂视网膜并发最佳矫正视力视物变形
- 反向巩膜隧道法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总结反向巩膜隧道法用于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协和医院眼科2016-2017年行反向巩膜隧道法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患者11例(14眼)。方法手术中无需剪开球结膜,自角巩膜缘向穹窿方向做2.5 mm宽、3.0 mm长的反向巩膜隧道,将悬吊线套于人工晶状体环形襻,并埋藏固定于反向巩膜隧道内。平均随访时间(29.4±2.3)个月。主要指标术前及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以及线结暴露、慢性充血、感染性眼内炎、人工晶状体移位等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末次随访裸眼视力(LogMAR)为0.40±0.35较术前(1.28±0.42)改善(P<0.001),术后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为0.24±0.31较术前(0.74±0.35)改善(P<0.001)。所有患者随访期内人工晶状体位置平正、无倾斜,未报告线结暴露、慢性充血、感染性眼内炎、人工晶状体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反向巩膜隧道法改良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
- 王造文王尔茜陈有信
-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
- 光动力疗法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随访三年效果观察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随访3年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非对照性病例系列研究。临床确诊为PCV的29例患者32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首次均行常规PDT治疗。对治疗后6个月有活动性息肉状病灶、病灶残留及渗出性改变者,行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制剂治疗或单纯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制剂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以上,平均随访时间(43.64±10.84)个月。观察统计患者首次PDT治疗后1、3、6、12、24、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随访期间的PCV复发率和治疗次数。BCVA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10gMAR)视力记录和分析。结果首次PDT治疗后1、3、6、12个月,患者平均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一2.27、4.57、3.77、2.37,P〈0.05)。首次PDT治疗后24、36个月,患者平均logMARBCVA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一一1.29、一0.81,P〉0.05)。首次PDT治疗后36个月,视力提高6只眼,占所有患眼的18.75%;视力稳定14只眼,占所有患眼的43.75%;视力下降12只眼,占所有患眼的37.50%。随访期间,PCV复发24只眼,占所有患眼的75.O。%;未复发8只眼,占所有患眼的25.oO%。PCV复发的24只眼中,1次复发12只眼,占复发患眼的50.OO%;2次复发9只眼,占复发患眼的37.50%;3次复发3只眼,占复发患眼的12.50%。首次PDT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4只眼,占复发患眼的16.67%;治疗后13~24个月复发11只眼,占复发患眼的45.83%;治疗后25~36个月复发9只眼,占复发患眼的37.50%。所有患者PDT治疗、抗VEGF治疗平均次数分别为(1.86±1.04)、(4.95±3.92)次。结论PDT治疗PCV随访3年的治疗效果较差,其视力提高率较低,PCV复发率较高。
- 王静陈有信王尔茜张古沐阳
- 关键词:脉络膜疾病光化学疗法单克隆
- 光动力疗法与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制剂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系统评价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系统评价单纯光动力疗法(PDT)、单纯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制剂疗法和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制剂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有效性。方法系统评价。全面检索Pubmed、BiosisPreview、CochraneLibrary、Embase数据库有关PDT、抗VEGF治疗PCV的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入选文献并根据设计方法分类。利用比较性研究对抗VEGF与PDT、抗VEGF与联合治疗、PDT与联合治疗进行荟萃分析和两两比较,主要终点为息肉样病灶的消退率,其他终点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治疗次数等指标。结果共获得比较性临床试验13项,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1项,回顾性比较研究(RCS)12项,对上述3个治疗方案进行了两两比较;有4项研究对单纯抗VEGF和单纯PDT进行了比较,7项研究对单纯PDT和联合治疗进行了比较,4项研究对单纯抗VEGF和联合治疗进行了比较。综合考虑RCT及RCS结果:单纯PDT与单纯抗VEGF相比,6个月时病灶消退率更高(P=0.004),而BCVA、CRT在12个月随访范围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PDT和联合治疗相比,虽然12个月时病灶消退率、BCVA、CR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24个月时联合治疗组BCVA倾向于具有更好的视力(P=0.05),且联合治疗组所需PDT次数有所减少;联合治疗和单纯抗VEGF相比,12个月时病灶消退率显著增高,所需眼内注射次数较少,而BCVA、CR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制剂治疗在促进病灶消退方面不及单纯PDT或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制剂治疗;联合治疗的远期(2年)视力可能优于单纯PDT。
- 王静王尔茜陈有信田蓉
- 关键词:脉络膜疾病脉络膜出血光化学疗法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双眼急性梅毒性后部鳞状脉络膜视网膜炎一例
- 2017年
- 患者男,54岁。因右眼视力下降2周、左眼视力下降2个月于2016年1月2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双下肢皮肤红斑,外院诊断为紫癜;给予口服泼尼松10mg,3次/d,体温恢复正常,但双下肢皮肤红斑无改变。
- 万博吴婵戴荣平陈有信王尔茜李东辉杜虹
- 光动力疗法与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制剂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meta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系统评价光动力疗法(PDT)与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制剂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初步探讨PCV的初始治疗方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选取干预方法为单纯PDT治疗、单纯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制剂、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制剂的临床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观察指标为息肉样病灶消退率和再发率、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视网膜厚度(CRT)、治疗次数、不良事件发生率。共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21项。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2项,非RCT19项。根据上述干预方法将提取的各项研究数据分为3组。应用比值比(oR)、加权均数差(WMD)及95%可信区间(CI)进行评价。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患眼息肉样病灶消退率(OR=0.34、0.07,95%CI为0.13~O.88、0.02-0.36)、BCVA(WMD=0.25、0.11,95%CI为0.14~0.36、0.01~O.21)均高于单纯PDT治疗组或单纯抗VEGF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PDT治疗组患眼息肉样病灶再发率低于单纯抗VEGF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5,95%CI为0.16~0.74;P=0.006)。单纯抗VEGF制剂组患眼BCVA较单纯PDT治疗组高(P:0.025),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单纯PDT治疗组低(OR=60.36,95%CI为6.04~603.50;P=0.0005)。结论联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纯PDT或单纯抗VEGF制剂治疗。PCV初始治疗方案首选联合治疗。
- 杨景元王尔茜陈有信
- 关键词:光化学疗法META分析
- 内源性库欣综合征患者脉络膜大血管层高速血流密度的扫频光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对比观察内源性库欣综合征(ECS)患者与健康人脉络膜大血管层高速血流密度(FBFD)的差异。方法住院并确诊的连续ECS患者7例13只眼(ECS组)和年龄、性别、眼轴长度匹配的健康志愿者7名13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扫频光源光相干断层扫描(SS-OCT)对黄斑区进行放射线扫描并测量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CT);采用扫频光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对黄斑区进行3.0 mm×3.0 mm扫描,截取Bruch膜与脉络膜巩膜交界面之间1/2脉络膜厚度所在层面的SS-OCTA图像,所得灰度图经二值化处理转换为黑白图,计算脉络膜大血管层FBFD。结果ECS组、对照组受检者SCT分别为(394.7±77.7)、(332.1±68.1)μm;脉络膜大血管层FBFD分别为(76.35±14.46)%、(63.57±13.42)%。两组受检者SCT(t=2.923)、脉络膜大血管层FBFD(t=2.77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10)。结论ECS患者脉络膜大血管层FBFD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
- 王尔茜夏松杨景元杜虹李东辉陈有信
- 关键词:库欣综合征脉络膜局部血流
- 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观察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临床确诊为慢性CSC的35例患者3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28±0.22,平均CMT为(384.5±85.0)μm.所有患眼均以半剂量维替泊芬行常规PDT治疗,治疗后1、3、6个月随访观察患眼视网膜下液(SRF)吸收情况.SRF完全吸收视为治愈,再次出现SRF视为复发.复发者于治疗后6个月随访结束后再次给予半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眼logMAR BCVA、CMT和SRF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6个月未复发患眼与其对侧健康眼CMT的差异.观察患眼在治疗与随访期间眼部与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个月,35只跟中,SRF完全吸收29只眼,治愈率82.9%;未完全吸收6只眼,占17.1%.治疗后3个月,所有患眼SRF完全吸收,治愈率100.0%.治疗后6个月,35只眼中,复发3只眼,占8.6%;再次半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后,SRF完全吸收.治疗后1、3、6个月,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14±0.13、0.05±0.11、0.05±0.12;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10、7.830、7.758,P<0.05).患眼平均CMT分别为(224.3±61.4)、(199.6±32.7)、(205.3±39.6)μm;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856、11.781、11.900,P<0.05).治疗后6个月,未复发的32只眼平均CMT为(198.5±33.9) μm,对侧健康眼平均CMT为(232.3±17.5) μm.未复发患眼的平均CMT较对侧健康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8,P<0.05).所有患眼在治疗与随访期间均未见明显的眼部与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半剂量维替泊芬PDT能安全、有效地治疗慢性CSC,提高患�
- 陆慧琴王尔茜陈有信
- 关键词:光化学疗法
- 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的长期观察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至2018年手术的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患者9例(17只眼),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晶状体,必要时摘除囊袋、切除前部玻璃体,张力环辅助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或行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配镜,必要时弱视训练。观察术前术后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并评估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无术中并发症。术后末次随访裸眼视力(0.22±0.22(LogMAR))较术前(1.07±0.22(LogMAR))提高(P<0.01)。术后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0.22±0.19(LogMAR))较术前(0.82±0.12(LogMAR))提高(P<0.01)。1例(1只眼)张力环辅助植入人工晶状体者术后2周人工晶状体移位,予缝线固定,随诊2年位置稳定,其余患者无人工晶状体移位。随访期内无线结暴露、青光眼、感染性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宜采取个性化手术设计,总体效果良好,远期安全稳定。
- 王造文王尔茜陈有信
- 关键词: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