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贵州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静
作品数:
4
被引量:23
H指数:3
供职机构:
北京协和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陈有信
北京协和医院
王尔茜
北京协和医院
田蓉
北京协和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4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4篇
医药卫生
主题
3篇
脉络膜
3篇
病变
2篇
血管
2篇
血管病
2篇
息肉
2篇
疗法
2篇
脉络膜疾病
2篇
脉络膜血管
2篇
化学疗法
2篇
黄斑
2篇
光化学疗法
1篇
单克隆
1篇
断层
1篇
断层扫描
1篇
血管病变
1篇
血管内皮
1篇
血管内皮生长...
1篇
视力
1篇
视力损害
1篇
随访
机构
3篇
北京协和医院
1篇
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4篇
陈有信
4篇
王静
2篇
王尔茜
1篇
田蓉
传媒
1篇
中华眼科杂志
1篇
眼科新进展
1篇
中华眼底病杂...
1篇
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2篇
2014
2篇
2013
共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
2013年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可以引起不可逆的严重视力损害。目前对湿性AMD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而对于干性AMD迄今尚无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干性AMD在后期可以进展为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或地图样萎缩(GA),从而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治疗策略主要集中在防止感光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损伤方面,如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血浆置换以及干细胞和基因治疗等,有望对干性AMD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就干性AMD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王静
陈有信
关键词:
黄斑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干性
视力损害
光动力疗法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随访三年效果观察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随访3年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非对照性病例系列研究。临床确诊为PCV的29例患者32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首次均行常规PDT治疗。对治疗后6个月有活动性息肉状病灶、病灶残留及渗出性改变者,行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制剂治疗或单纯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制剂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以上,平均随访时间(43.64±10.84)个月。观察统计患者首次PDT治疗后1、3、6、12、24、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随访期间的PCV复发率和治疗次数。BCVA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10gMAR)视力记录和分析。结果首次PDT治疗后1、3、6、12个月,患者平均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一2.27、4.57、3.77、2.37,P〈0.05)。首次PDT治疗后24、36个月,患者平均logMARBCVA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一一1.29、一0.81,P〉0.05)。首次PDT治疗后36个月,视力提高6只眼,占所有患眼的18.75%;视力稳定14只眼,占所有患眼的43.75%;视力下降12只眼,占所有患眼的37.50%。随访期间,PCV复发24只眼,占所有患眼的75.O。%;未复发8只眼,占所有患眼的25.oO%。PCV复发的24只眼中,1次复发12只眼,占复发患眼的50.OO%;2次复发9只眼,占复发患眼的37.50%;3次复发3只眼,占复发患眼的12.50%。首次PDT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4只眼,占复发患眼的16.67%;治疗后13~24个月复发11只眼,占复发患眼的45.83%;治疗后25~36个月复发9只眼,占复发患眼的37.50%。所有患者PDT治疗、抗VEGF治疗平均次数分别为(1.86±1.04)、(4.95±3.92)次。结论PDT治疗PCV随访3年的治疗效果较差,其视力提高率较低,PCV复发率较高。
王静
陈有信
王尔茜
张古沐阳
关键词:
脉络膜疾病
光化学疗法
单克隆
光动力疗法与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制剂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系统评价单纯光动力疗法(PDT)、单纯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制剂疗法和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制剂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有效性。方法系统评价。全面检索Pubmed、BiosisPreview、CochraneLibrary、Embase数据库有关PDT、抗VEGF治疗PCV的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入选文献并根据设计方法分类。利用比较性研究对抗VEGF与PDT、抗VEGF与联合治疗、PDT与联合治疗进行荟萃分析和两两比较,主要终点为息肉样病灶的消退率,其他终点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治疗次数等指标。结果共获得比较性临床试验13项,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1项,回顾性比较研究(RCS)12项,对上述3个治疗方案进行了两两比较;有4项研究对单纯抗VEGF和单纯PDT进行了比较,7项研究对单纯PDT和联合治疗进行了比较,4项研究对单纯抗VEGF和联合治疗进行了比较。综合考虑RCT及RCS结果:单纯PDT与单纯抗VEGF相比,6个月时病灶消退率更高(P=0.004),而BCVA、CRT在12个月随访范围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PDT和联合治疗相比,虽然12个月时病灶消退率、BCVA、CR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24个月时联合治疗组BCVA倾向于具有更好的视力(P=0.05),且联合治疗组所需PDT次数有所减少;联合治疗和单纯抗VEGF相比,12个月时病灶消退率显著增高,所需眼内注射次数较少,而BCVA、CR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制剂治疗在促进病灶消退方面不及单纯PDT或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制剂治疗;联合治疗的远期(2年)视力可能优于单纯PDT。
王静
王尔茜
陈有信
田蓉
关键词:
脉络膜疾病
脉络膜出血
光化学疗法
玻璃体内注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频谱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技术在黄斑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4年
脉络膜在多种眼后段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成像方式对脉络膜的横断面观察仍有限,而频谱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是在传统谱域OCT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可以观察到脉络膜结构,并能准确测量脉络膜厚度的技术。目前临床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关于正常人和各种疾病的脉络膜厚度的测量,以期用它来了解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互相的鉴别诊断、对疗效的观察等,尤其对于黄斑病变者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本文即对频谱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技术在黄斑病变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王静
陈有信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
黄斑病变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