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玲

作品数:1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史记
  • 7篇《史记》
  • 5篇文学
  • 3篇语言
  • 3篇诗经
  • 3篇清代
  • 3篇文化
  • 2篇艺术
  • 2篇语言艺术
  • 2篇嬗变
  • 2篇文学阐释
  • 2篇礼乐
  • 2篇伦理
  • 2篇伦理观
  • 2篇论略
  • 2篇孔子
  • 2篇《诗经》
  • 1篇信仰
  • 1篇叙事
  • 1篇叙事艺术

机构

  • 14篇宝鸡文理学院
  • 1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8篇王晓玲
  • 1篇张新科
  • 1篇张福安

传媒

  • 6篇宝鸡文理学院...
  • 2篇文艺评论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199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张竹坡《金瓶梅》评点中的《史记》文学性阐释被引量:2
2016年
明季以后,随着古典小说创作、传播的兴盛,小说评点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小说评点名家辈出,名作如林,许多著述历久弥新,无论对小说的文学意义还是文化意义的阐释都极为重要,成为评点史上关键点。同时,小说评点家以《史记》为艺术、文化价值判断的比较研究,对《史记》文学性的深入阐释以及小说评点话语的确立有着重要意义。
王晓玲
关键词:小说评点《史记》《金瓶梅》张竹坡文化意义
清代《史记》语言艺术研究简论
2014年
《史记》的语言艺术的研究是《史记》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清代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清人继承了宋明以来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并进行了开拓与深入。清代研究者把《史记》的语言艺术作为掌握其文学特质的起点,在精读、细读《史记》文本的基础上,重视字法、句法的研究,并进行了深入仔细地辨析与归纳。这些阐释使清代《史记》的语言研究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广地揭示了《史记》的文学艺术性。
王晓玲
关键词:清代字法句法
西汉政论文风论略被引量:1
2012年
西汉政论文是"大一统"背景下学术官方化后,专业政治家对现实政治的研究,是有关治世原则、见解和措施。西汉政论文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初变于汉初,文风指事直言、雄直激切。再变于武帝、宣帝时期,变为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坐而论道、凝重典雅。三变于元、成、哀之世,以引经据典、雍容温润为特点。这些都体现了西汉士人一种趋于冷静的、理性化的审美倾向。
王晓玲
《诗经·秦风》文化简论被引量:2
2010年
符号作为文化的物化载体,承载凝聚着民族国家的精神内核。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文学,将文化的质素统摄于语言符号之中,在所指与能指中包蕴文化的内核。作为秦地文学的早期代表《诗经.秦风》,在语言符号中既反映出了秦民族在形成过程中所积淀而成的好勇尚武的秦文化,又体现出了秦对异质文化尤其是周代礼乐文化的吸纳,从而使《诗经.秦风》彰显出多元文化的色彩。
王晓玲
关键词:《诗经·秦风》秦文化礼乐文化
清前《史记》语言文学研究论略被引量:1
2012年
《史记》语言的文学性历代以来都受到重视,成为《史记》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汉魏六朝在对《史记》的叙事、文风等文学特点的评述中已有了对其语言的概括性认识。唐代尤其中唐以后,在古文运动大文化语境中,文人开始从文学角度来关注《史记》,韩柳"雄深雅健"、"峻洁"的概括代表了文学家对《史记》语言的整体感受。宋代随着文章学的发展,宋人不仅重视文章整体性的起承转合的章法,更深入到句法、字法的探讨。明代,随着文学复古运动的高涨,《史记》字、词、名句的研究更加深入细致,专著频出,开拓了《史记》语言研究的新领域。
王晓玲
关键词:《史记》语言
清代《史记》文学阐释论稿
清代学者对《史记》的文学阐释是对历代以来《史记》文学性研究的总结,从而深入地揭示了《史记》的文学特质。研究清代《史记》的文学阐释有助于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史记》的文学特色、文化意蕴,有助于从文学视域厘清清代特殊政治文化氛围...
王晓玲
关键词:清代《史记》文学阐释写人艺术叙事艺术语言艺术
文献传递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人首蛇身交尾图像研究
吐鲁番出土人首蛇身交尾图像多见于6—8世纪的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和巴达木古墓群。因其半人半蛇的人物造型,前贤多将其定名为伏羲女娲。然,图像上除了多民族面貌的人首蛇身交尾形象、北斗之外,还有联珠纹环绕的日月图,上宽下窄的梯形...
王晓玲
关键词:民俗文化神仙信仰丝绸之路
文献传递
先秦慎言观念与《诗经》文化地位的确立
2011年
先秦慎言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文化学、史学、语用学的角度,考察了先秦慎言观念丰富的内涵,探讨了先秦慎言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认为孔子以言语内在心灵及外在社会文化两个维度为指向的慎言观念和《诗经》对个体的内在人格塑造与陶冶,对外在的文化品质的约束与规范具有同一性,从而将"仁"和"礼"在慎言这一点上结合起来,成为他构建礼治理想的基点。由此,也确立了《诗经》在中国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王晓玲
关键词:《诗经》孔子文化地位
汉魏六朝诗文中的“陇首”意象及其文学意蕴被引量:4
2012年
陇首是关中与西北的天然阻隔,其独特地理位置与文化意义使"陇首"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意象。汉魏六朝时期是"陇首"意象的形成和丰富期。两汉典籍中的"陇首"还多是地理意义的称引,但已经开始赋予了更多的文学和文化意蕴。《陇头歌》丰富完整了"陇首"意象的文学意义,并凝结为一个文化符号。南朝文人运用"陇首"意象表达人生、生命的无奈与悲怆,其边塞诗的创作奠定了唐代边塞诗高峰的到来。
王晓玲
关键词:汉魏六朝边塞诗
从《诗经》中的女性情爱诗看孔子的伦理观
2013年
历代以来,《诗经》解读的巨大分歧表象上源于对《毛诗序》的理解,而实质上争议的焦点则是对《国风》和《小雅》中以郑卫风诗为集中的男女情爱、婚恋、闺怨等内容的理解。《诗经》中《颂》和《大雅》由于指向较为明确,除个别问题外并无太大纠葛。
王晓玲
关键词:《诗经》情爱诗伦理观孔子女性《小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